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终身体育就是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中学体育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加强学生自主体育能力的培养自主体育意识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从事体育锻炼。从自主锻炼、自主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这三个层面来看,自主锻炼是使学生自主体育意识的基本途径,自主体育意识是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1.强化自主体育的意识。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3.
《全民键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已成为各类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不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开展终身体育的重要保障。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倡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6.
运用调查法,对高中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高中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进行探讨。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首次在全国性政策法规中提出了“自我体育锻炼”的概念,也为学校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任。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孙得军 《甘肃教育》2013,(24):47-47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运动习惯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疲惫。同样,如果教师上课只求完成教学任务,机械的让学生反复练习,那么学生肯定无精打采,盼望下课。  相似文献   

9.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0.
现在人们把从事身体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保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形式内容,这种伴随人生一起发展的体育,即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作为体育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由此看来,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当然要落实‘健康第一’,实现终身体育,关键在于学生时期是否有良好的体育意识。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贾国鹏 《教师》2019,(7):80-80
在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是向学生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当前体育提倡“健康体育”的观念,即在体育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锻炼方法,同时还让其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文章具体分析培养学生体育自觉锻炼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苏正坎 《快乐阅读》2011,(21):106-107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终身体育是全民族体育的基础。中学体育教育是个人终身体育的启蒙阶段,对个人终身体育系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每个体育教师应重视的课题之一。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高自主锻炼意识、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观念。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并且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曾提到"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校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但高职高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一、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学校体育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使命。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无疑需要教师建立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意识和能力,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二、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分析(一)体育锻炼意识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主要由学生对体育运动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这个问题,《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也明确提出: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巍 《河南教育》2007,(7):124-124
自主锻炼包括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等内容.自我体育意识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体育精神文化的传递,单靠教师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治疗各类疾病中发现,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抵御病魔的关键。坚持多种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是保证身体最佳状态的不二法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我国教育部也要求学校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学校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此,学生阶段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对学生体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揭示终身体育对学生的影响,着力于探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兴趣,逐步实现自主体育、终身体育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