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金凤 《山东教育》2002,(26):27-28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游记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只有80余字,却创造出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论是在内容、写法上,还是情感的抒发上,和这篇文章都有相似之处。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一、运用联想和想像,创造空灵的意境。《记承天寺夜游》描写月色,是全篇最为精彩之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仿佛积水的错觉,“水中藻、荇交横”的描绘,使人相信确实是水中情景,然而“盖竹柏影也”,又使人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由于过分注重"人文性",忽视了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应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任务,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应从品味字词句入手。本文就是从这一理念出发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4.
《江苏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师生精神的平等相遇》,其中列举了这样一个课例:  相似文献   

5.
周寒 《四川教育》2005,(11):25-25
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措施的能力。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的那样,缺乏教学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老师”。教学机智是教师智慧与灵感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7.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一轴画卷,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那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们一起赏析它的精美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诗歌体系中,意象是诗歌的核心要素,是构成诗歌的关键部分。诗人在表达情感、寄托理想时都无法脱离意象。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以“意”带“象”、以“象”领“意”两个角度,解读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设定目标、巧妙导入和解析意象等课堂教学环节,推动《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全文言简意丰,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不仅要积累文言词句,还要"披文入情""披文入境","此心乐出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对此,本文再现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学设计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质疑,是阅读教学走向有效、走向深入的门径.尊重学生初始阅读体验,以初始阅读体验出发,从“时间与起因”“地点与人物”“经过与结局”三方面对《记承天寺夜游》开展质疑探究,能够打通学生与文本的隔膜,使学生习得“以疑促读”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苏轼 (1 0 37~1 1 0 1 ) ,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其诗、词、文、赋、书、画、美学、哲学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他的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 ,情趣隽雅 ,意境清远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堪称这类文章中的典范。这篇散文小品写于元丰六年 (1 0 83年 )。元丰二年 ,作者在徐州太守任上 ,因当朝重臣的弹劾而下狱 ,被关在狱中达五个月之久 ,几近丧命 ,后经友人多方营救 ,案件惊动两宫 ,才获释出狱 ,再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丰六年 ,张怀民被贬黄州 ,最初寓居于黄冈县南承天寺 ,十月十二日 ,…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程中,中学生最难学、最怕学的就是文言文。因为:首先文言文毕竟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相差太远了;其次许多教师教学文言文功利性太强,主要从考试角度进行教学,讲究字词落实,句段落实,篇章落实,基本上都是采用训诂学的方式来教学文言文,且已经程式化:解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讲解课文—朗读背诵—巩固训练,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学生能不生厌吗?  相似文献   

13.
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点赏析末的写景议论部分。的确,最后两句自是天成佳句。可如果认为此仅有佳句而无美篇,那就实在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因为本前面的叙事部分看似平淡,实则句句玄机,是全不可分割的部分,其耐人寻味之处,尤需读细细咀嚼,一一体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为例,就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提出战略上要文、言和谐,侧重于文,教学设计上应诵读与知人论世巧妙结合,处理好教学细节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郑全翰 《教师》2022,(26):33-35
概括来说,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指导和驱动语文教学的关键要素。文章以《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为例,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与体验式阅读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体验、反思体验、审美体验和迁移体验中掌握技能并习得知识,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向着全能型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梁时的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中书谢徵的一封回信。游记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表现手法精妙纷呈,感情抒发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8.
言精练的特点决定了要多读,读得准,读得有韵味,进而熟读成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未免太单调乏味,如果每次朗读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会使朗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第一次朗读为正音,把章的字音读准确;第二次朗读,整合古的现代意思,读懂,读明白;第三次朗读,依据语言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第四次朗读,依据对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读出感情色彩;第五次朗读,要整合,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最后把课背诵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屏幕上出现对苏轼一生坎坷政治命运与杰出文章成就的介绍,伴有深情朗读、人物插图、背景音乐,学生神情专注。  相似文献   

20.
【案例】:《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正在顺畅地进行中,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中,学生有如置身于如水的月色中,正随着苏轼“欣然起行”,并悠然漫步于承天寺静谧的庭院,此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