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云南昭通地区盐津豆沙关“袁滋题记摩崖刻石”,是唐朝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派御史中丞年袁滋到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途经豆沙关(唐时称“石门关”)时,于岩间摩崖题刊记事,距今千余年。刻石文字共八行,直式左行。(封三图)文曰:  相似文献   

2.
《豆沙关》中的隐喻形象、生动、贴生活、接地气,既让人耳目一新,又令人回味无穷,它呈现了昭通的风情人俗,体现了昭通人独特的思维习惯。结合《豆沙关》具体语例,从认知角度出发,解释隐喻中语义转移的内在特征,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隐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对客观现实体验的结果。论文从"体验哲学"的三大原则入手,以曾令云长篇小说《豆沙关》为例,具体探讨了昭通方言中的"体验哲学",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昭通方言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盐津豆沙古镇剪纸艺人金丽,以她敏锐独特的审美眼光用剪纸艺术再现了盐津豆沙古镇的古风貌以及昭通大山包等地的自然风光。金丽剪纸,物象逼真传神、构象新颖,意境清幽,充满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表现出古朴浑厚、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豆沙,豆沙,我是小西瓜。现在我长大了,已经变成了大西瓜。刚才我在听广播,听着《Yes-terday Once More》,就想起了从前总是“帮助”我的你——豆沙。  相似文献   

6.
<正>昭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云南省昭通市。学校环境优美,毗邻占地一千余亩的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春观花,夏品文,秋赏月,冬戏雪。昭通学院文脉传承,底蕴丰厚,其师范教育传统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创设的师范传习所,历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昭通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昭通师范专科学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百年办学历程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崇尚实践、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形成了“大学无疆大人有容”的校训和“崇德、敬业、务实、创新”的校风。  相似文献   

7.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79年,原名《昭通师专》,1983年更名为《昭通师专学报》,1998年改现刊名。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创刊至今已出满100期。本刊创刊以来,在学校历届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编辑部领导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开辟了“地方史研究”、“云南作家作品研究”、“朱提群星谱”、“昭通地方文化研究”、“大学生论坛”、“昭通作家作品研究”等特色栏目,发表的文章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一份耕耘,一份…  相似文献   

8.
北宋景德年间,在边关豆沙关附近,有一座叫虎狼岭的山,山上有一座小庙。庙中只有一个年轻和尚,名叫济深,整日无事,除了诵经,就是下棋。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昭通沿革的文章中,有的曾提到昭通“上古称荒服地,夏商属梁州地”。这里笔者不揣冒昧,也谈一点有关昭通涉及“梁州”(本文均指古梁州)及“荒服”的肤浅看法,作为千虑之一得。先谈昭通涉及“梁州”的有关看法。我国现存最古的史书当推《尚书》。《尚书·舜典》篇谓:“肇十有二州”。文中仅提出州数,未列具体州名,只在其后人的注解中提到十二州中包括梁州。而在《尚书·禹贡》篇叙述九州行政区划中则谈得较明确:“华阳黑水惟梁州”。其意是说华山南边到黑水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从昭通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实行“主修化学,辅修生物”的培养计划,是昭通师专化学系办学中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昭通师专为农村初中教育作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边缘与自信--历史上的昭通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昭通文化本已具备一定底蕴,然后作为西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桥梁得风气之先,近代以来则成为云南主流文化的边缘.但朱提——昭通相对于古代中原、现代云南的边缘地位,并未导致其惟“中心”马首是瞻的边缘定位认同感以及相应的边缘文化作为,而是在诸多人文领域张扬个性,突出自我,体现出较强的文化自信.诸如政治上的“北主南宰”、军事上的“以土抗流”、民俗上的“淮橘为枳”、学术上的“国语强势”、文学上的“昭通文学”等现象无不如此.考诸以上边缘地位与自信气质并存的昭通文化现象之由来,实为深厚历史文化土壤培植出大气包容、自强自信之地方精神使然.  相似文献   

12.
“唐袁滋题名摩崖”(以下简称“摩崖),是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德宗皇帝派遣以御史中丞袁滋为首的代表团到云南册封蒙异牟寻为云南王,内属归唐,经过“石门”(今云南省盐津县豆沙关)时,摩崖刊题纪事的遗迹。“石门”是秦汉以来从中原地区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之一,一般史书称之为“北路”,也叫“石门道”。“乱峰横插入云霄,一道从天塞海遥”,“摩崖”就刊刻在这悬崖绝壁之上,至今已一千一百八十余年,虽经日晒雨淋,剥蚀严重,但保存尚完好。原文是:“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宕、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  相似文献   

13.
在山花烂漫的五月,在骄阳似火的仲夏,昭通师专迎来了她的20岁生日.20年来,在省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全校各部门携手并进、努力拼搏的求实进取中,昭通师专走出了一条既坎坷而又不平凡的路子,为滇东北的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的师资,为昭通地区各行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二十度寒暑中,昭通师专正以她不可估量的成绩为“富民兴滇”谱写着一曲奉献之歌;二十易春秋里,师专正以坚实的脚步走向成熟,春天里的辛勤耕耘,必将赢来更加辉煌灿烂的秋收.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6月28日晚,由昭通学院发起并联合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文芝评论家协办会等单位主办的云南省第三届校园文学盛典颁奖典礼在昭通学院举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卢云峰,昭通学院党委书记邬永飞,昭通学院院长马丽娟出席颁奖典礼。出席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昭通历史地名“千顷池”的讨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曾令云先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深造于中央党校,为研究生。曾是山区小学的教师、城区中学的校长,1980年开始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昭通县委宣传部部长、昭通地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地委宣传部部长、昭通师专及昭通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解决“入学适应性问题”为突破口,以“四关三站”为实施路径,即“环境适应关”“生活自理关”“人际交往关”“学习自立关”四关和“名师助力站”“教研加油站”“家校联心站”三站,促进新生入学后的梯度适应,更好地促进新生身心发展和学习品质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9月5日,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一行到昭通第一中学慰问看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及原昭通一中老校长尹觉民老师。在看望慰问昭通一中教师座谈会上,郭市长对昭通第一中学建校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昭通第一中学作为百年名校,要立足昭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树立共同参与昭通发展的思想意识,接好接力棒,传承好优良的校风,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  相似文献   

19.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4):F0002-F0002,F0003
2009年6月26日下午,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在校内举行了首批“昭通文化艺术作品收藏”仪式。此次收藏了吴家林、陈孝宁、冷际康、谢崇岘、夏天敏、吕耘艺、陈孝寿、蒋仲文、姜明祥、吕世平、刘永忠、任正银、洪浩昌等十三位昭通籍名家的作品、字画、手稿30幅(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都是作家和艺术家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今天昭通文化艺术繁荣兴盛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6月26日下午,由昭通市文联、云南昭通文学创作研究院、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及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昭通少数民族作家吕翼(彝族)、杨昭(彝族)、杨莉(白族)、阮殿文(回族)小说研讨会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举行。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对昭通少数民族作家及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