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余篇提到嫉妒,计有《犬奸)《画皮》、《莲香)《张诚》、《巧娘)《辛十四娘》《武孝廉》、《阎王》、《马介甫》《绛妃》、《小谢》《萧七》、《江城》、《邵九娘》《吕无病》《云萝公主》、《湘裙》、《胭脂》、《仇大娘》、《书痴》、《段氏》《大男》《苗生》和《房文淑》。从涉及嫉妒的篇章数目来看,《聊斋志异》表明了嫉妒的普遍性。不过,这种普遍性主要表现在女子间的嫉妒。“娘子军肆其根暴,苦疗妒之无方”(《以马介甫》)。妒悍之妇之普遍,以致《武孝廉》中的妇人对石某之妻言明,“妹如惧,我非悍…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以《聊斋志异》中对一群十分可敬可爱的花妖孤魁妇女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她们与人们的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思想,同时也2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爱情道路的坎坷,地位的低下,作者给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并赞扬了她们敢于反封建礼教,勇于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的情爱观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大胆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揭示了“以情反理”与“以理渗情”相互交织的矛盾与困惑,这在其作《聊斋志异》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人物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参加科举考试,得到时人的赏识,一时文名顿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不但研究经史、  相似文献   

5.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1640年农历4月16日出生于山东淄博。童年时代,蒲松龄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没钱供孩子上学,蒲槃只好自己教孩子读书,三子蒲松龄是其中最聪颖的一个。19岁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中了秀才,深受当时淄川知县费祎祉和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的赏识。但以后的数10年中,蒲松龄再也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过什么功名,直到71岁时才当上了一个安慰性质的“岁进士”。由于屡试不第,生活困窘,蒲松龄不得已离开故乡,到江苏宝应去做知县孙蕙的幕宾(私人顾问)。但是,蒲松龄仍然怀念北方家乡…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束缚人民思想、培养忠实于自己的奴才的得力工具。自唐代创始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对它颇为重视。清朝的满族统治者自始至终都十分注重对人民思想的钳制和对知识分妇的控制,一方面继续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以功名富贵引诱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充当其爪牙,对于那些尚在徘徊、观望中的“高人”“名士”,更特地开设“博学鸿词科”,煞费苦心地加以笼络,使之成为自己忠实的奴才;此外还招集学者编纂类书、丛书,  相似文献   

7.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悍妇形象,她们一反传统社会中"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成为"丑"和"恶"的化身.这中间不乏现实因素,亦可视为男权制度下女子所进行的另类反抗.但是,从蒲氏对悍妇的变形描写中可看出其思想上的男权主义观念.他对笔下的悍妇们实行了批判与"挽救"的政策,体现出对夫权制度的崇尚与维护.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妇女形象,既有美丽多情、才艺俱佳、清纯聪慧、贤惠多能、安分守己爱与关的女神形象,也有河东狮吼、牝鸡司晨、恐怖可憎的悍妇妒妇形象。本文重点分析悍妇妒妇形象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同时对蒲松龄的创作这些形象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为主体的志怪小说.作者蒲松龄之所以穷毕生之年而有意识为此巨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生平遭际直接而密切相关的.这一点可说才是蒲松龄最主要的创作动机,同时也是<聊斋志异>这部狐鬼作品之所以处处充满着一种愤激之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文言小说自唐代传奇以后,长期处于衰落状态;白话小说于明末《三言》《二拍》之后,虽有十余种集子传世,但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水平,大都庸朽颓堕。唯在清朝初期,奇峰突起,诞生了一部永耀艺术之光的杰作——《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成功塑造了花妖狐魅、科举士子的形象,其中的农民形象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聊斋志异》写到农民的有四十多篇,占全书的十分之一,其中的农民形象作为一个类型,不应被忽略。农民形象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是我国古代的短篇小说巨匠,是塑造艺术形象的杰出大师,他用生花的妙笔,在《聊斋志异》数百篇作品中,描绘了众多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至今仍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知识分子形象是《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群体,各类知识分子在他的笔下须眉毕现,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的诸多篇章以天马行空的奇特幻想、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能打动儿童心灵的是那些机智勇敢、善良可爱、纯真无暇、有特异功能的儿童形象。虽然儿童形象不是《聊斋志异》的重点人物,但蒲松龄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个个生动鲜明,极富个性,极易与小读者产生共鸣。我们对《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儿童形象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希望能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了解蒲松龄的创作,进而对《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有一个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郭真义 《嘉应学院学报》1994,(3):100-101,109
在妇女和爱情问题上,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了一定的反封建精神,但他并没有完全超越传统的儒家妇女观,仍然强调女子以色事人,强调女性对男性的服从。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久居乡里,为村中童子师,生活上曾受过和农民一样的煎熬,思想感情与农民有着相通之处,在创作上更受到民间文学的启发,从民间风尚习俗中采获了丰富的素材,成为我国古代吸取民俗素材最丰富的文言文小说家。《聊斋志异》就是以北方农村特别是山东淄川的时流风轨、乡贤行谊和民间传说的神灵鬼怪、异事奇闻作素材,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成的神奇之作。由于它扎根子民间文化生活和风尚习俗的土壤中,渗透着各阶层群众不同的和共同的心理内容,所以几百年来一直成为雅俗共赏,妇儒皆知,万口称诵的名作。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人鬼恋行走在情与理的边缘.与狐女的自由和独立不同,女鬼与人世更近,更希望融入人世,获得人世的幸福.因此,分析《聊斋志异》人鬼恋中女鬼的形象,更能揭示蒲松龄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乎知非人"。  相似文献   

18.
叙事视角是叙事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蒲松龄《聊斋志异》绝大多数篇章都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统揽全文,但使叙事艺术呈现出异样光彩的却是限知视角的熟练运用以及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巧妙结合。《聊斋志异》叙事视角艺术的高度纯熟表现了其叙事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大部分生涯在书馆中度过。他一生从事的是教师职业,除了在王村和丰泉乡等处各教了几年书,康熙十年(公元1679年),他又设帐子淄川西铺村华际有家,直到康熙四十年才回家养老,其时年已七十。他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主要是他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在教书之余写成的。以说狐道鬼而著称的《聊斋志异》,采用幻想手法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表现作家的政治、伦理、哲学、宗教、民族思想以及对科举制度与妇女、爱情、婚姻的看法,还有他的教育思想,也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作家对所熟悉的教育生活的描述,我们不难…  相似文献   

20.
文言短篇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到宋元已一蹶不振。然而进入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异峰突起,取得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从科场失意的经历、不同凡俗的才华、孤介峭直的性格三个方面探讨了蒲松龄这一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