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油玉米的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目标、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8,(4):41-41
该项目利用热带玉米群体,经过多年大胚籽粒轮回选择和适应性、农艺性状改良,选育出云南省独创的高油高淀粉玉米种质,成功地拓宽了高油玉米的遗传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全世界高油玉米种质基础狭窄、遗传多样性匮乏的重大技术难题。利用云南省独创高油高淀粉玉米种质选育出云瑞21,据国家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其全籽粒粗脂肪6.06%,粗淀粉72.25%,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高淀粉高油玉米品种,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上有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对高油玉米的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目标、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我国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根据我国玉米研究概况,系统介绍了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地方玉米种质改良、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质引入、野生种质资源利用等各种创新途径。并且,对系谱分析、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等玉米种质的研究方法也作了较完整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08,(4):32-33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着突出的地位。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大面积、多年、连续使用自330、黄早四、E28等6大骨干自交系,使这些品系和相关品种的配合力退化,抗性减弱,造成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灰斑病与弯孢菌叶斑病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给玉米育种和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与灾害,限制了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及早认清病虫发生危害规律和抗病育种的重要性,加强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扩增、创新与抗性改良,用新选育的多抗、高配合力、适应广泛的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来抵御各种病虫对玉米的危害,是我国育种工作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的"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油玉米的出现全面改进了玉米品质。该项研究持续20多年,创造了9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油玉米基础群体,平均含油量达到15.5%,培育了多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实现了我国高油玉米从资源到品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含油量从低到高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7月9日上午,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海埂会堂隆重召开,对云南省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表彰。奖励科技成果,助推脱贫攻坚会上,副省长董华宣读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番兴明。番兴明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30余年,在玉米遗传育种领域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体系,大规模创制抗病优质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8.
1937年,宋同明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1年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界一代宗师李竞雄教授的助手,从事细胞遗传学教学和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宋同明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刻苦钻研,对每一项、哪怕是很小的一项试验他都当成头等大事尽心尽力去做好,决不马虎。在李竞雄教授的悉心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讨论了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的遗传,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及玉米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玉米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0.
86451玉米新物种种质核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品质差,适应性不广的问题,采用导入薏苡优质.适应性广、药用价值高等外缘种质特性,经11代连续自交选育出具有薏苡特性的"86451"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细胞鉴定,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具双亲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1):131+129
<正>一、中心概况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安徽科技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并协议与省内玉米种子企业--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和玉米科研单位--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建,拟搭建一个玉米产、学、研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玉米品质差,适应性不广的问题,采用导入薏苡优质、适应性广、药用价值高等外缘种质特性,经11代连续自交选育出具有薏苡特性的“86451”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细胞鉴定,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具双亲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介绍了RAPD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具体操作中存在的应注意的问题,就RAPD技术在玉米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如品种品系鉴定和遗传纯度测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与分离,遗传图谱构建等进行了总结,还对RAPD标记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在国民经济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其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现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云南松的良种选育研究和培育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及生态建设优良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云南松在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及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其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2,(2):50-54
利用小麦和玉米进行远缘杂交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再通过幼胚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 DH)植株,是构建小麦遗传育种群体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很大程度的缩短育种进程。本文报道了矮抗58×苏隆128的F_1代个体与甜玉米远缘杂交后形成的单倍体胚经胚拯救后形成单倍体幼苗,再利用秋水仙碱人工诱导单倍体幼苗染色体加倍来获得纯合双单倍体的过程,最终获得156个单株的双单倍体遗传群体。本研究旨在为江淮地区小麦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并培育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系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研究领域。主要目的:培育出高产优质杨树新品种,为解决国家木材短缺做出贡献。主要内容: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评价研究;杨树工业用材林高产新品种定向选育及推广。技术创新点:建立我国第一个黑杨派无性系基因库,为高效育种奠定基础;选育出了速生、优质、适宜我国不同气候区的4个杨树工业用材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 ,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 ;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 ;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 ,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郑单958把中国玉米生产和玉米育种引领一个新高峰,给农民带来了丰收,获得了玉米高产;给商家带来了利润,托起种业走向辉煌;郑单958把稳产性和适应性结合一起,提供完美组配模式,引领玉米育种新方向。郑单958为玉米育种研究和种业发展立下新功,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农作物研究的体会,现将郑单958在创新价值方面的体现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抗倒伏的玉米种质,对在大田环境下生长的72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田间倒伏鉴定和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测自交系的倒伏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有37份自交系抗倒性优良,可用来获取抗倒伏基因,用于玉米育种中的抗倒伏育种.通径和相关分析显示,基部二节茎干重对倒伏率的影响最大(r= -0.846),其次是基部二节茎鲜重,再次是基部二节茎抗折力,此三者均与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三者中基部二节茎抗折力的直接通径最大(P=0.737).因此,在选育抗倒伏玉米自交系过程中,要提高基部二节茎的干鲜比,同时增大基部二节茎的抗折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