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段金霞 《辅导员》2011,(36):52-53
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非常单调,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记,强调背诵、模仿,重在"灌输",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方法多种多样,强调"以学为本,以生为本,因学论教"重在"启发",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教给学习方法,培养非智力因素(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做到"两会"1.会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过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古今读音不同的字音,老师要及时指出。如: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导学古诗“五步”谈○曾洪根(峡江县水边镇湖州小学)一听。听,一是听老师介绍,即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者创作风格等。二是听教师范读,有条件的用配乐朗读。二读。读,就是让学生自由诵读。在读中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字义,然后认真体味诗意,把握诗的情感,反...  相似文献   

4.
张启政 《青海教育》2007,(11):23-23
一、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传统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引入,揭示学法.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古诗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查字典,理解词义;自学、议论,领悟诗句含义;感情朗读,体味意境.)  相似文献   

6.
一、朗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再现情境文章表述的是作者感知过的客观环境,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重要的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这种情境。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这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朗读技巧的基础上,真心实意有感情地去读课文。通过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  相似文献   

7.
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朗读首先要正确,不读错别字,发音响亮不唱读、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能读准轻声和儿化音,纠正含糊不清的字。有些学生吐字不清,这样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要纠正学生把句子拉长声音,一字一词形成唱读。正确朗读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把字词认准,有些学生把字读错是因为不认识字。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训练手段,更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中的重点目标之一。语文教师要让朗读成为学生打开绿色生态语文课堂的金钥匙。我们的做法可以是:听课文录音,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语音之美;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活力之美;读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丰富之美;细读品味佳句,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神韵之美。让我们执掌朗读这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去开启语文绿色课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使“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成为理解、背诵古诗的重要手段。一、初读古诗,感知内容这一步以学生自学为主,主要任务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了解大意。具体要求是:①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流利地朗读古诗。②联系前后诗句想一想字词含义,或查字典理解疑难字词(难度大的字词,教师预先指导)。③整体把握,试说大意。有的古诗涉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特定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陈星 《福建教育》2007,(6):26-28
一、猜读验证 感知内容 师(出示金钥匙):刚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老师就将这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你们,为的是让你们看完课题就猜猜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同学们都猜了很多。现在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猜中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对照印证你猜到了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于文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学好散文,需要教师去用心发现散文的美、散文的巧,需要学生去用心朗读散文、研读散文并趣读散文,需要师生努力通过散文学习体会生活,掌握语知,促进写作。  相似文献   

12.
一、朗读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或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式,每堂课都让学生读,却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注重内容理解,忽视朗读习惯与方法的培养。甚至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朗读”。我认为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清阅读的基本障碍。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  相似文献   

13.
一、多形式阅读,帮助学生了解文本 如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指导学生分5步进行学习。1.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①自由读、读准字音。②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③教师示范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④学生试读,达到读准字音,会停顿。2.细读,理解字词。①学生自由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②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认D练内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朗读能力呢?首先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开始认D练时所学生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再提出要读流利,也就是读得速度适当,不读破句,不唱读;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也就是力求通过朗读,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现出来,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议席,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其次,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以提高兴趣为主。朗读教学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每一篇课文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朗读,学生就会厌烦。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一…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读书,不是听书;读懂,不是听懂。只听不读,学生虽然也有思维活动,但是,这种思维离开了文字,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弱智儿童语言贫乏,语文教师更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语言能力。一、教师范读,感受语言美弱智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事物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以朗读为例,他们不可能只凭对字词的认读,就能掌握朗读的技能。但是他们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模仿教师读课文的语调和表情。范读就是一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形式可以是教师…  相似文献   

16.
李文 《青海教育》2009,(11):24-24
朗读训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如:范读,引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培养听读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也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朗读是审美感知的桥梁。语文审美感知来源于大脑对作品由表及里的认识、理解和体味。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传达到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审美对象——课文的理解。由此,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在朗读的动态思维中,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的参与,对被感知的对象形成立体思维,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朗读成了感受美、体味美的有效途径。教师声情并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新课标中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语文课本中情感型课文,为我们加强朗读训练提供了内容。读前有一定的训练目的,或为理解文章字词,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读;或为  相似文献   

19.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语文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是成长的基石。要想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代新人,广大语文教师就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以读促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众所周知,朗读能力可以说是学好语文的一把金钥匙。如果能有感情、有激情、投入地读好一篇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