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投身革命之日起,毛泽东就将报刊宣传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1925年,他在为《政治周报》撰写的《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1]在长期战争年代,作为一位既指挥打仗、又领导宣传的身兼二职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具有倚马可待的快速写作本领,但他从来不为快而快,他认为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新闻媒介对新闻要有所选择,根据斗争需要或急或缓或舍.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说“创新为王”?有一则故事说,美国有一位穷人一夜暴富,中了一张千万元的彩票。得到这笔钱后买进了大量股票和债券,但又怕放在家里不安全,于是,他想到了银行,因为银行有代客户保管证券的业务。但是,银行每年要收取3‰的保管金,这意味着他要为这批证券的保管每年付出3万美元的代价。他为此感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相似文献   

4.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但他的名字无比响亮,他以自己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无限壮丽的人生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家园的一座丰碑。50年来雷锋精神更是深深地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前行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1937年,我在延安的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后来,根据我自己在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对毛泽东的几次采访以及对其他革命领袖的采访,我写作了好几本书。如今,我是认识他并竭力记载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几个健在的外国人之一。 几年前,我开列了一个名单,并写过一首诗,赞颂了历史上九位最值得敬仰的人物,其中有埃及的拉姆塞斯二世、法国的沙勒曼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我把毛泽东也写了进去。为什么呢? 毛泽东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于他当时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古老的宗法思想。中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具有这种思想。而毛泽东是改变这种思想的唯一的中国人。毛泽东的确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内地的年轻士兵,听从毛泽东的指挥,理解他所说的一切。他们愿意跟随他,  相似文献   

6.
借助媒体,我们看到“占领华尔街”社会运动正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蔓延.马克思如果活到今天,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作何感想?一个名叫维尔纳·桑巴特的德国学者曾写过《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小书.他有点搞不懂美国,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应该有社会主义运动,其工人阶级应成为最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支持者.但实际上,美国没有社会主义.如果硬是说有的话,也仅仅是一些颓废的德国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这位指点当代中国江山的风流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理论家,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他在文章、演讲、谈话、诗词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自如,令中外文人墨客赞口不绝。美国著名女作家斯特朗曾经讲过:“在毛泽东的文章中和他与人谈话时,我从未遇见过有人使用如此鲜明而又充满诗意的比喻。”翻开占今中外大家的名著,都有不少精彩的比喻。而毛泽东使用的比喻,则是他独有的一种“秘密武器”。无论是明比、德比、曲比、借比、博比,都具有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想力。我们做文字工…  相似文献   

8.
罗小明 《湖北档案》2005,(12):33-35
自打新中国成立以后,我的父亲罗舜初不知为什么总是跟不上形势,时常因为思想“右倾”而挨批,但又总是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保护。这些领导人为什么这样信任和了解他呢?不仅是我,也是许多关心父亲的人希望解开的一个谜。[编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晚之后,小沈阳迅速蹿红,他的搞笑台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诸如"这是为什么呢?哎,老妹儿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等.而且,不同系列的山寨版搞笑台词也不断衍生出来,诸如,"上班这一天其实可短暂了,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嚎?电脑再一开一关,又一天过去了,嚎?"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这个生长在中国土地上的普通人——这一点上,他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是一样的——怎样成就为一位伟大而功垂千古的巨人的呢?固然,以前颂扬毛泽东的书籍是多如牛毛的,但多是罩着一层“神”的光彩,人们需要更客观地了解毛泽东,从而更科学地思索当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中国人民赶走帝国主义者的愉快心情.司徒雷登何许人也?毛主席为什么说他是大使老爷?这位大使老爷与中国大陆有些什么恩恩怨怨?重新翻开历史档案,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韬奋先生曾经在一篇题名为《机会》的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参观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室,看见里面排着许多神像,其中有一个神像的脸被头发掩得看不见,而两只脚上有两个翅膀。他问这是什么神?那位艺术家说:这是机会神。那个人问:为什么面孔掩蔽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到人的面前,人们往往不知道是他。那个人又问:为什么脚上长着翅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去得很  相似文献   

13.
女:青少年朋友: 省政府、省军区于9月18日作出决定,授予李先国“扶贫致富模范退伍军人”的荣誉称号。李先国何许人?他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一光荣称号?请听通讯:《他带领穷乡亲奔富路》,由通讯员王庆元、邱桂写稿。男:1987年8月,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一位普通农民竟然奇迹般地上了《解放军报》“当代英雄谱”;他又作为一名脱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军队的第一位美国军官.  相似文献   

15.
范学芝 《档案天地》2013,(6):41-42,34
当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毛泽东称他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华莱士说他是"唯一的美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两次蒙冤入狱,但始终对中国有特殊感情,这个人就是李敦白。他有一位相濡以沫的中国妻子,全家都致力于中美文化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出狱后他找到真爱李敦白,1921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律师,母亲是俄罗斯移民。1943年,美国陆军当局调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一位优秀的旅游爱好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热爱旅游活动,并积极参加旅游实践。旅游已成为毛泽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实践的重要有机组合体,这对毛泽东以后的革命成长和革命胸怀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将对毛泽东的旅游观和他的旅行经历等内容作一述评。一、毛泽东的旅游经历毛泽东一生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并酷爱旅游活动。他的旅游实践以其早期青年旅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直把新闻媒介看作“最好的东西”。他之所以把新闻媒介看成“最好”、“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因为新闻媒介同“革命”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早在68年之前,毛泽东就这样明确地提出了报刊同革命的关系。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他开宗明义地写道: 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孟亚生 《北京档案》2001,(11):40-41
50年前的1951年5月28日,毛泽东亲笔为苏州一名8岁小学生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有关部门又制作锦旗赠送给这位小朋友,同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当年的这位小学生是谁?为什么毛泽东亲笔为他题词?如今这位“小朋友”近况如何?为什么题词的背景尘封了整整50年———  相似文献   

19.
斯诺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新闻史上,埃德加·斯诺曾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这位以极大的勇气和明智,以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为促进人类正义事业而毕生奋斗的新闻记者,生前本应得到二十世纪新闻王国的桂冠,但在美国新闻界却被淹没不闻。1972年2月,在胰腺癌的折磨下,这位不屈的新闻斗士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当这位新闻巨星忽然殒落之时,人们才意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生前的最后一桩功绩是促进了中美建交。中共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另外两位杰出人物周恩来、宋庆龄为他发出悲痛与崇敬交加的唁电。他病重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给他一封信,对他“长期杰出的生涯”表示敬佩。这样,两个世界都对他表示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人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毛泽东。毛泽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成为叱咤风云、为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人物?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关毛泽东生平的一系列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发掘和研究。本世纪30年代起,就有了一些关于毛泽东早期生活的记载和传说,但大都为他人追忆性质的记录,不仅简略,且有不少失实之处。究其原因,除了当时的环境因素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