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但是由于全球化对本土教育研究的冲击、中国教育学的失范、教育研究者自身学养的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加上单一、量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评价机制的催生,中国教育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呈现出显著的"西化"气质.为此,在中国教育实践空间中创建本土的教育学派是改变教育学西化图景的根本出路,同时,应该提升教育研究者的学术素养,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评价与管理体制,从而完善中国教育学体系,塑造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气质.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学人来说,幸福主要表现为一种良好的学术生存状态.它大致由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一是学科归属感,二是身份认同感,三是事业成就感。然而,由于教育学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一门游移不定的边缘学科,教育学人时常缺乏学术家园的归属感;由于教育学人往往跟从其他学科后面寻找理论研究的视点,致使他们缺乏明确的学术身份特征:由于教育学人不仅需要面向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且需要对教育实践活动做出学科说明与价值判断,这导致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的评判十分困难。为此,面对当下我国教育研究者津津乐道的“幸福与教育”研究,教育学人尚需弄清楚走向职业幸福的路途。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学人来说,幸福主要表现为一种良好的学术生存状态,它大致由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一是学科归属感,二是身份认同感,三是事业成就感。然而,由于教育学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一门游移不定的边缘学科,教育学人时常缺乏学术家园的归属感;由于教育学人往往跟从其他学科后面寻找理论研究的视点,致使他们缺乏明确的学术身份特征;由于教育学人不仅需要面向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且需要对教育实践活动做出学科说明与价值判断,这导致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的评判十分困难。为此,面对当下我国教育研究者津津乐道的"幸福与教育"研究,教育学人尚需弄清楚走向职业幸福的路途。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的学院化意味着学术的专业化和制度化,进而也意味着专业生活的科层化。学院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学的繁荣,但也同时造成了学术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割裂;科层化的管理模式、僵化的学术评价机制以及教育学者“以学术为业”的生存方式,直接影响了教育理论的解释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使教育学的发展面临困境。走出教育学困境的出路是:跨越生存边界,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达成理性共识;变革评价机制,促进学术评价机制的合理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者应当对自身的学院化生存方式具有一种批判性警觉,并因此而增强学养,在体制与自身发展之间谋求一种合理的“博弈”,实现教育学的规范化、理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的教育学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研究旨趣变化很大,教育学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研究旨趣的变迁直接影响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研究者当下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危机,主要有职业研究者与实践的疏离导致的理论功能危机、其他学科和学者"入侵"导致的学术尊严危机以及学术使命与当前利益的价值选择危机。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人的生存方式面临重重困境,包括身份标志的边缘化、群体内部的相对孤立化、教育学对社会教育力的忽视等问题。教育学人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超越,以谋求教育学人的独立地位,这是教育学人应思考的问题。为改善教育学人的生存状况,提高教育学人的群体地位,教育学人应着力构建教育学自身研究范式,逐步对接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研究内容指向从"是什么"到"怎么做",并以自觉的自我超越作为最坚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学研究者,我们必须追寻教育学研究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明确教育学研究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这是赖以维系我们作为教育学研究者的命脉所在。如果说教育学研究者的使命在于指导教育实践,那么我们就需要追问指导谁的教育实践?如果是他人的教育实践,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继续追问我们何以指导他人的教育实践,是用我们的教育思想还是我们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8.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学是关乎人的生命之学、生存之学与生活之学。现有的职业教育学内涵的揭示存有种种缺陷,职业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此有重要关联。引入人权学的视角,将"职业生命"、"职业生存"、"职业生活"等概念引入职业教育学内涵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职业教育学是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探索职业生命、职业生活、职业生存技能为规律的学科(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该学科可以有效发展职业生命,和谐职业生活,规训职业生存技能,展现职业的创造价值,维护职业尊严,彰显职业声望(教育价值的意义作用)。新视角的突破意义在于:还原职业教育生命之学的本质,凸显职业教育学生存之学的价值,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活之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职业研究主体与教育实践生活的疏离,导致教育理论功能危机 自从教育学成为一种专业,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主体成为专业化的职业研究群体,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学专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危机,这种危机既是教育学的危机,也是以教育学研究为生存之本的研究主体的危机。目前,以教育研究为业的职业化生存方式,造成职业研究主体与教育实践生活和实践主体的疏离,最终导致教育理论功能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5日至6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暨201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媒体的270余名代表围绕"创新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这一主题,分享彼此成果,展开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就人们在获取就业和生存的资格与能力并使其在社会公众生活中采取对社会和生态负责任的态度的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子科学,它是系统化的职业技术教育知识体系,又是被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共同体、教育学乃至更大的学术共同体所认同的学术建制。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产生是近代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培养的需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在民国时期建立,改革开放之后得以恢复和发展。目前,教育学下设二级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使教育学本身处于尴尬境地,也使二者关系错乱,更造成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特色缺失。突围的策略是:在学科建制上,增设职业技术教育学一级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实现对现有理论体系的超越;在学科认同上,兼修内外以不断提高认同度。  相似文献   

13.
有人埋怨教育学科学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心理学,尽管它的产生早于心理学。固然人们对于教育学科学化的标准众说纷纭,但都认为与心理学相比,教育学自身的科学性不是很强。这是目前教育学研究者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怎样加快教育学科学化的进程?对此,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根据他们的探讨以及其他科学的认识成果,我们认为教育学科学化的标准有四个:(1)在教育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2)通过不断吸取其他科学的新成果,求得方法论上的创新;(3)以科学的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4)理论的可行性,即求实精神。用这四个标准看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在此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学教育中,教育学不是一个具体的学科,而是一个统称。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和学科分化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工作。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研究者的素质。然而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严重滞后于教育改革进程。教育学研究者要努力把教育学教育当作一门学科、一门专业、一个学科职业来发展,积极建立起这一学科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评价标准、独立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的地位困境是教育学研究者难以回避的普遍性问题,知识特征是影响其地位的根本原因之一。通过对教育学与地理学的比较发现,研究对象的高度复杂使教育学的知识呈现出高度的依赖性、异质性和开放性特征,这些特征削弱了教育学研究者对本领域的控制,限制了教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力,降低了研究者在学术界的话语权。在现存的评价体系下,教育学难以获得理想的学术地位。教育学人不应妄自菲薄,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贡献出独属于教育学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中国教育学研究进入历史新时期。教育学研究表面热闹甚至繁荣背后,主体迷失现象同时开始暴露:教育学常常成为其它学科的“领地”,当代中国教育研究者常常“不在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既有源于西方学术话语强势地位的外因,也有源于教育学科独特性萎缩的内因。走出研究主体迷失的泥潭,需要当代教育学人的主体自觉,有赖于教育学科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2月27日,第九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在河北师范大学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占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石伟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及来自全国各地职业教育机构和媒体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位点高校师生代表3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的教育有比较大的疑问的时候,我们应叩问两个问题:一是儿童,一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当代教育学应该重新以儿童和儿童的天性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学术范式。中国近代以来的儿童教育学,最成功的研究范式是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研究范式。当代教育研究者与父母也应该像陈鹤琴先生那样,把自己的学生与孩子当作与自己一起研究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研究:意义与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学研究者,我们必须追寻教育学研究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明确教育学研究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这是赖以维系我们作为教育学研究者的命脉所在.  相似文献   

20.
《职教通讯》2019,(5):F0002-F0002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们即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力求借助多种方式与途径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习得相关的社会规范。在此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立足社会需求与自身的实践对于何为职业、职业的价值与类别、如何有效地开展职业技能的传授、职业劳动中应遵循哪些职业道德与伦理、怎样促进学生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深入的思考,一些学者与专家形成了专门的文章与论著,这些见解与观点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日趋成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职业技术教育学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对相关经典加以整理、编辑既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学术探源的基础工程,更是继承、弘扬前人光辉思想、增强学术自信,使教育伟人永驻人心、使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