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伟红 《双语学习》2007,(12M):65-65,67
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也应避免过于追求课件的形式。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结构,加强师生双方的交流,避免让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情况发生,让多媒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针对英语教学而言,多媒体的引入将给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带来一定的变化,既挑战着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也对师生互动的形式带来相应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了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中,不仅强化了语言环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本文就多媒体运用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能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和外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无论从功能和类型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探讨了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提高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实验员素质的必要性、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非语言传播的冲击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对师生间的非语言传播造成了冲击和干扰,成为降低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应对措施有:利用遥控鼠标让教师的位置“回归”;教学课件多设疑,营造师生“面对面”的机会;巧用技术软件搭建师生交往的平台;运用类语言符号为体语符号补遗;以课下交往促进课堂上的非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要克服多媒体课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课件,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成效,但运用得不好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积极克服给师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上课时要充分体现出一个教师自身良好的教学风格,重视师生问的非声音语言交流,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不能没有板书,等等.  相似文献   

7.
"技术理性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使教师愈来愈沦落为"技术工匠",教育活动也日渐深陷于技术化、机械化、知性化以及工具化等误区,丧失了心灵对话与精神沟通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分享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师生交往必须超越"技术理性主义"的旨趣,摆脱话语独白和价值灌输的束缚,回归于真正的对话性实践。师生交往的对话性实践需要围绕认知性的对话、伦理性的对话以及社会性的对话展开,使三者从分裂走向融合,形成师生之间真实的、完整的对话,避免虚假的、片面的对话。通过认知性的对话、伦理性的对话以及社会性的对话的整体建构,师生交往将逐渐摆脱"技术理性主义"的遮蔽,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教育意涵,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8.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高中地理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对高中地理多媒体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将多媒体情境教学更好地应用于高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多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积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设最佳情境,形成语言与情景密切结合的交际认知模式。作者结合实践教学的经验,借鉴教师的教学成果,遵循学生主体原则、课本内容升华原则及师生互动原则,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和兴趣性,以达到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1.
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莹 《教育探索》2005,(3):72-7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误区:重视课件“外在美”.忽视其“内在美”;重视演示数学现象,忽视教学规律的探索;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交流;重视电脑媒体的运用,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要走出这些误区.数学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认真制作课件,慎用和善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12.
张小龙 《现代语文》2006,(3):101-102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多媒体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发难,颇有将刚刚兴起、正有待普及的语文多媒体教学技术扼杀在摇篮之势。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打破教师作为唯一知识传授源的格局,提供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情感认知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达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带来了语文教学手段的变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实践中,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往往陷入了误区。在此,笔者在分析当前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邓燕萍 《广西教育》2004,(7B):74-75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成为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的手段之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促进教学内容、手段和力法的革新,使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如运用不当,也会阻碍甚至束缚住师生的手脚。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深入地学习、探索、实践,以使自己能科学、正确地使用这一先进技术,搞好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地进入教室,网络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师生的认知环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使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多媒体只是日常教学用具的一部分,并不是每节课都使用,即使是使用,也不是整堂课都在用,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在使用中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操作技能单一,教学设计陈旧,教学软件匮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外语教师的操作技术培训,强调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搞好教学设计,加强多媒体语言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相似文献   

17.
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丰富了写作的内容与形式,而且拓展了写作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引起中学写作教学的革命性变化。本文认为,面对这场变革,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的读写结合作文训练体系,而且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革新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利用Email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入研究报告的写作,建立作文上网,师生互改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一种较普遍的形态。随着多媒体技术、视音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的功能也将日益完善。许多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都集语言学习、计算机技术、视频点播与考试及考试分析功能于一体,有些甚至融入了数字与网络技术。通过多种技术的引用、多种功能的结合,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为我们改进课堂教学开拓了全新视角,同时也为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以及有效学习环境的创设等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动因及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艳梅 《教育科学》2002,18(5):33-35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将是21世纪语文课程的发展方向。二者整合的动因主要有三:现代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现代新型人才观的要求;国内外课程改革潮流的推动。同时,二者整合引发了语文课程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方面的五大质变。  相似文献   

20.
安玉芳 《新课程研究》2009,(12):120-12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幼儿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一个新的天地。多媒体不仅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