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缪估是幼儿园有名的“调皮大王”。一天早晨。我提着重重的一箱橡皮泥刚进幼儿园大门,就见佶哭哭啼啼地扯着妈妈的衣服不肯放手。他的妈妈则露出了一脸的无奈。见佶不肯跟我走,我说:“缪佶,你今天为什么不肯进幼儿园?”他冲着我大叫:“你不要叫我缪佶啦!”还不停地摇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帮我去改名。”我觉得很奇怪,便问:“你不叫缪佶,那叫什么?”他说:“我要叫沈天益。”我有点儿莫名其妙。佶妈妈苦笑着告诉我:“佶多次闹着要我帮他到老师那儿去改名,说在家叫佶,在幼儿园叫沈天益好。因为老师天天表扬沈天益,说沈天益聪明、听话。如果他也叫沈天益,老师也就会天天表扬他了。” 相似文献
3.
4.
6.
马金林 《小作家选刊(小学)》2004,(11)
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他生来不善辞令,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有位朋友开玩笑说:“君既默不作声,何必又多张口?”其弦外之音是,既然你名字中有了“默”字,“君” 相似文献
7.
钱佳莉 《小作家选刊(小学)》2005,(8)
“妈妈,我想改名字。”那天放学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央求妈妈。“傻丫头,好好的名字为什么要改呢?”在妈妈的再三追问下,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妈妈。那天,陆宏耀带来了一个“好易通”,同学们被这现代化的宝贝吸引住了,纷纷围到他的桌子边,我看了也凑了上去。只见陆宏耀拿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孟庆喜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003,(28)
一天,贝贝回到家对妈妈说:“今天开始,你别叫我贝贝了,我改名叫浩浩啦!”“为什么呀?”妈妈瞪大眼睛问。“我们班的浩浩,今天讲故事得了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编者推荐:‘相互变格一’与‘相互变格二’——两篇作文论证,所用的道理都是‘以人为本’,所用的事例都是‘六渡桥’,但是,立论相对且都出彩。其原因是什么呢?两篇作文都能根据立论需要选定各自的切入角度。题为‘……势在必行’的作文,从‘名实相符’的角度说理述事;题为‘……慎之又慎’的作文,从‘文化积淀’的角度说理述事。这是两文——用同理同事论证其相对立论——都能成立的原因之一。其原因之一是:两文的标题都未绝对化,都给另一篇留下立论的空间。在论证时,两文都避开对方的锋芒,在其立论未涉及的空间‘大展拳脚’。这两篇作文是两个同学写的,但也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人写的‘相互变格’——立论相对——的两篇作文。这启示我们,将同理同事的作文立论作‘质的转换’时,要运用思维品质的变通性,以发现新的立论空间。这两篇作文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真正在做文章或作文,而不是‘做作’文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