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忽视了朗读,一讲代读,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浓的课文在学生口中读的平淡如水,索然无味。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学生兴趣不浓,昏昏欲睡,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很多文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好读与讲的关系,往往是只注重讲,而不重视读.文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许多名家大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很重视朗读,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但笔者听过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朗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1.老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朗读时语调呆板统一,没有个性;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不到位,有时甚至错位,朗读时语气夸张;3.学生"朗读腔"太浓,装腔作势、矫情做作,表演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然而,随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朗读这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却出现了朗读时间不足、朗读目的性不明确以及朗读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老师的讲,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对课文能做到充分朗读最多也就几分钟,朗读训练过于形式化,如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还是老师在说“单口相声”,或者是由“满堂贯”滑向了“满堂问”,或者是以音像直观代替了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应该改变“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局面,让学生们更多地朗读感悟、审美熏陶。笔者认为,文学阅读教学应该念好“六字诀”。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及作用作分析,对朗读教学的新尝试作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朗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朗读水平高低,能看出学生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也标志着一个人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课堂中,我突出“以读代讲,以读助讲,以读为本”的主线,利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读书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目前许多学生朗读能力较差.口头表达有困难.这与平时忽视诵读有密切关系。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顾滔滔不绝的讲,却忽视了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失去了学生琅琅的诵读之声。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诗词教学向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老师讲深了,学生不理解,讲得过浅,又不能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思想。很多老师在教法上走老路,大讲而特讲,篇篇不不厌其烦,我觉得这样都不利于学生鉴赏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我以为,老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朗读氛围,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味,感受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彭方 《西藏教育》2010,(12):19-20
有关专家认为“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可见朗读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起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最基本的教学环节,讲得越来越多,读书声越来越少。那么,如何用朗读来提高汉语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几点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很重要,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语文教学,以讲代读仍大有人在,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使得课堂空气沉闷,导致学生朗读能力差。语文老师应充分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每个学段都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堂为学生学习言语搭建了平台,而朗读是学生感知言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段庆阳 《学周刊C版》2020,(11):119-1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使语文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加大学生对于名家名篇的朗读与背诵,强化积累;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为写作积累素材;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丰富学生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今新教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朗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许多人忽视,有人说它过时了,也有人认为它并不重要,还有人认为让学生朗读太"浪费时间",不如多讲一些。其实,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学生基本上能看得懂,老师不必讲得过多。朗读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应注重朗读,在实施现代语文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书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使语文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加大学生对于名家名篇的朗读与背诵,强化积累;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为写作积累素材;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丰富学生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朗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对运用“四多”的尝试,即多给学生尝试参与的机会,多创设情境,多变化朗读形式,多创设朗读评价机会等,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做到敢读、愿读、乐读、会读。 一、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使学生敢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是老师讲的时间多,学生朗读的机会少。长期以往,最终造成了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  相似文献   

17.
“以读代讲”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把握好朗读内容和朗读方式,可以省却老师繁复冗长的讲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恰到好处的朗读引导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有助于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以读代讲”应该被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8.
叶晓凡 《课外阅读》2011,(5):246-246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诵读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师认识,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也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公开课时开课老师也会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朗读等等。朗读声充满整个课堂,朗读的重要性似乎已被老师意识到。笔者最近也听过几节优质课,课堂上朗读不少,但是有效的朗读却不多,能读出句子情味的不多。很多时候老师只是为朗读而朗读,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或者说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还很虚化,流于表面。结果,学生读得口干舌燥,累死累活,但是学习的兴趣依旧不浓。  相似文献   

19.
就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而言,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占主流、不注重朗读方法指导、朗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非常严重。笔者正是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一种欣赏,是一种感悟——这是《少年花季》电视连续剧中一位老师对学生说的话。我觉得它对语文教学很有启发。它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它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使用新教材要注重朗读训练。可见,朗读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次新课改中被继承了下来,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而目前朗读教学却被忽视了。有的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影响讲课时间,于是语文课采用了“以讲代读”、“以问代读”的教学方式。这样,朗读只能靠边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