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崔越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3):134-136
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理论要义是:对待马克思主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继承、发展、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务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时代价值要求。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风与党的执政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马克思义学风为指导,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完善党的执政方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苏共执政过程中,关于执政的合法性意识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这在苏共执政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领导人也有不同的处置方法。苏共缺乏执政合法性意识的自觉,给苏联的政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教训。执政的共产党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要善于体察民心民意,不断充实和开拓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学会调适社会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等。这些历史教训值得社会主义国家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3.
就执政党建设而言,苏共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逐步丧失了领导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能力;历史地研究和分析苏共失败的原因,深层次地思考苏共执政失败的历史教训,从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共执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重新反思苏共亡党的教训,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党的民主执政意识;必须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强化党的执政功能;必须完善和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下的党政分开、民主执政、更迭轮替、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民主缺失、直接执政的执政方式.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必须坚持基本政治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实行党政分开和间接执政.  相似文献   

6.
党的执政能力是反映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我们党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转变执政理念,加强制度创新与改革,制度在保障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执政方式科学化,探索执政规律,坚持执政方式科学化,改善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形成政党、政府、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新飞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目前我们党对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的内容和目标的;隹确概括和表达。科学执政,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教学既要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担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任务.在高校两课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更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78年至今,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确立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结合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执政理念和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确立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执政理念和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执政方式;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和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执政方式。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和相关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要在科学、民主、法治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对苏东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说明苏共始终没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政治文明未开化,是苏共亡党的根源。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提高文化自觉性,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印共(马)长期活跃在印度政坛,多次赢得邦级选举的胜利,并在西孟加拉、特里普拉、喀拉拉等邦单独或与印共(马列)等联合执政,尤其在西孟加拉邦执政长达30年之久。印共(马)成为印度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充分实践了该党的执政理念,也在国际共运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研究印共(马)的执政理念,对于深入了解国外无产阶级政党、推进我国的党建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态度的需要;二是消除共产国际和苏共影响的需要;三是打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反共嚣张气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1956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年初,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到自己的建设道路,“以苏为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初步形成了有别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1956年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和实践模式,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联系,并探讨三者融会贯通、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回顾和研究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旗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最大教训在于丢弃“旗帜”,“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党的生命源泉,执政基础的真理,坚持“三个代表”,就会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如果背弃“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会变质、腐败,丢弃“旗帜”,走向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根源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是20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究其根本原因,既不是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的必然结果,也不是苏联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厄、丧失社会主义信念的恶果;苏共腐败和西方和平演变也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主动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才是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得以创新提升。要以贯彻实践党的执政理念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执政公信力的建设,六十多年的执政经验表明:提升党的执政公信力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执政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把改善党群关系作为执政的坚实基础;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始终坚持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