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件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意的过程:”(叶澜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建对话的课堂,让学生在对话的课堂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认识的偏差,致使对话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通过初中二年级数学“正方形”教学的两个课例分析与反思.试图反映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基于发现的学习与基于接受的学习.比较两种“课堂互动”方式下师生的活动、思维的层次、教学效果等,即比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问答的“质问式”与“对话式”.以教师为主的互动.或是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在课堂学习中的运用,提出新的教学建议,研讨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在我市实施已经两年,广大教师树立了许多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初中语课堂教学,吹进了阵阵改革之风:课堂创新,多媒体广泛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对话体验……花样不断翻新,场面热闹有趣,好像叶澜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已经在语课堂上水到渠成,好像语教改之路已经顺利铺就。其实,我感觉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不免潜藏着一些误区,语课堂教学的列车正在偏离“语”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通过初中二年级数学“正方形”教学的两个课例分析与反思,试图反映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的课堂教学——基于发现的学习与基于接受的学习,比较两种“课堂互动”方式下师生的活动、思维的层次、教学效果等,即比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问答的“质问式”与“对话式”,即以教师为主的互动和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的互动,提出新的教学建议,研讨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袁君亚  陈林 《化学教学》2022,(10):24-28
通过问卷调查江阴市化学教师有关大单元教学的认识和实施情况,明确区域推进大单元教学的课堂实践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调查表明,区域内化学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认识情况良好,但运用频次较少,缺少对大单元教学系统的思考和实践;提出通过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以“问题”驱动教研、以“主题”开展教研、以“课例”落实教研,加强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提高教师“素养为本”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7.
杨琳 《英语教师》2023,(5):116-119
<正>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指导教师:吴晓威(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副主任、英语教研员)一、课例背景本课例为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开展“云教研共同体”协同教研、“一对一”+“多对一”模式指导“云课堂”(英语)学科活动中的一堂展示课。该活动的主题为“解决线上教师教学困惑,提高学科线上教学质量”,旨在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线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何黎明 《学前教育》2007,(11):12-13
如何让教师参与教研,进行群体对话,开展思维碰撞,获得有益提升,是教研主持人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以说,教研主持人的“穿针引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园本教研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人格对话:语文教学的时代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学科教育》2003,7(8):28-31
教学对话是当代社会对话精神的呼唤在教育领域的回应。由于语学科知识的社会性综合性、语支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地触及人性人格、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性特质,故语教学中的对话是人格对话。这种对话在教学中主要理解为教学伦理上的平等关系,教学方式上的互动关系,“本化”的课本观。  相似文献   

10.
首届全国中学(高中组)“新课堂”作文教学大赛去年9月底在重庆一中隆重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的几位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语文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汇聚重庆一中大礼堂,观看了九节高水平的作文教学课。其课堂艺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九位作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三化”的诠释理应是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人文化内容是基础,个性化指导是途径,人性化生成是归宿。  相似文献   

11.
作课相对阅读课更难上,难处至少有二:一是到目前为止,语教材仍缺乏给一线教师切实可用的写作教材,作教学更讲究创生性。二是现代课堂具有对话特点,写作课和阅读课一样具有“场”性。然而写作更具有个人行为的特点(以我手写我心),这样写作教学中师生对话“对接”更难,写作教学“场”不易形成。而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以“作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少而又少,一线教师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听听名师作课的意义就显得很重大。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课堂指令语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效率。本文以词汇教学课、语篇教学课和对话教学课为研究载体,选择了平时课堂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了在互动中过渡、在分层中过渡、在释疑中过渡等表达方式,并对课堂指令语的语言形式及语言功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明 《青海教育》2011,(1):85-85
近期学校开展了与以往不同的教研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求各位教师在认真学习《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根据课堂观察量化表确定观察点,并进行观课、议课。虽然在探索之初问题不少,但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颇有收获,迈出了新型教研的可喜一步。  相似文献   

14.
将围棋中的复盘用于评课,通过“复盘”、研讨及评与教之间的对话,反思、研讨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行为。认为“复盘式”评课,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打造精品课堂,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和学生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5.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近年来开始受到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多维度“课堂观察”可以说不仅是孕育教学科研的新思维、修正课堂教学的小缺陷、实现师生情感的大融合、促进学科体系新框架重建的一种有效教学监控手段。更是教研活动时可借鉴的一种高效评价系统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法宝”。  相似文献   

16.
近来年,校本研修的活动范式不断丰富,研究教学现场、聚焦课堂、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案例解析、研讨沙龙等将教研不断推向深入,“以教研与科研携手为载体的微型课题研究”研修模式、“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的超时空对话”研修模式等,无不较好地推进中小学教师逐步成为研究者,推动着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话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课堂教学需要对话。但课堂活动中出现了对话的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倾听”的丧失、对话疏离了生活世界、教师权威的泛化。创设愉悦情境、鼓励多向沟通和倡导提问式教育是实现课堂上对话继续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刘慧娟  杨虹 《现代语文》2006,(11):13-14
“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历来是教学争论的焦点。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①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但在语教学现实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课常教学在新课程下呈现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了解学生”的内涵在我们的语课堂体现不出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操作上的原因。大凡可操作的东西都是细化了的具体的东西,要做到对学生的起点知识和生成的知识状况加以了解,就必须先要把“学生的起点知识和生成的知识状况”加以分解,细化成一条一条可供教师观察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内容。余应源、章熊等老一辈学多年来倡导并努力构建的言语训练科学化体系,正是以此为起点给语教师搭设一个基本的操作平台。但是近几年在鼓吹所谓的“人性”背景下,中学语教师把语知识和训练驱逐出课堂,整个课堂以大而空的讨论为导向,对学生“放羊式”地引导,在课堂上无论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教师都加以表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竟然得到了不少教研员甚至课程专家的鼓励。忽视了学生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语教学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从现在正在推行的语新课程改革可见一斑。新课改过于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过于强调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性阅读”“多元对话”和“个性化写作”,无视语教学的现实基础,说实话我们的语教学连最起码的教学起点都没有找到,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下面我们以一堂按目前评课标准评价比较高的课堂实录为例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四川教育》2013,(12):48-48
本刊讯(记者王建强)2013年11月4~5日,来自北京、济南、上海、深圳的专家与重庆南岸区、雅安雨城区、金堂县的校长代表和锦江区各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300余人,齐聚锦江区教师进修校礼堂,共同见证锦江区“品质课堂”建设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开幕式之后的首场活动是以“大数据、新媒介与未来课堂”为主题的“课堂变革论坛”。在论坛上,大家一致认为,大数据将改变课程、教研与评价.为走近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提供可能;慕课等新媒介带来的不仅是诸如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变化,还让每个个体的学习过程可视化,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全方位的互动与真正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