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校数学教学一直是个难题,难就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根据职校学生特点,职校数学教学要求,本文从背景、策略、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呈现是比较符合当前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立身之本是解决就业问题。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职校语文教学应转交观念,构建立体、全面的服务意识,密切联系专业课,积极为专业课服务,这才是职校语文教学的现实需求。一、职校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职校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影响着职校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职校语文应该具备职校特色,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全面提高职校生的综合素养服务职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职校学生中也出现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职校的地位和作用尚未被社会充分的认识。尤其在前几年招生情况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中专、技校,然后是职校,人称“小五子”。因而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进职校“不光彩”,“低人一等”。造成职校学生自卑心理,影响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在招生上已有改观,但影响尚未消除。(二)学生进职校后,职业已定向,大多落实了单位和岗位。而这些都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学  相似文献   

4.
陈玉斌 《成才之路》2013,(31):12-13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是职校生强身健心、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培养职校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是职校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受到职校生欢迎。教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对职校生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职校生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持有积极、喜欢的态度,但在体育锻炼频率、持续时间上明显不足。影响职校生参加节假日的主观原因是职校生的惰性、时间和指导上有所冲突,客观原因是体育场馆和设施的严重不足所造成。建议职校生节假日体育锻炼时要注意科学化、校内外一体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网络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且发展势头强劲。网络中包含的信息深深地影响着职校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观念,对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网络对学生及职校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在此环境下如何加强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临的课题。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职校校长是职教兴衰的关键,一个善于把握市场需求,具有竞争意识、开拓精神的职校校长能够搞活一所职业学校,带动一方职业教育.然而,这样的校长如何才能成长、发展起来,其成长的动因是什么,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一、职校校长(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社会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也对  相似文献   

7.
分析影响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促使他们快速走上正规,利于家庭、利于社会。一、影响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不良社会环境是影响职校生心理健康的第一诱因。这部分客观不良因素至少包括: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某些社会传媒的误导;家庭中存在的不良氛围;日常生活关系和交往范围的不良等。尽管职校生已处于青春前期,但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性格、品格等处于逐渐定型阶段,其可塑性、模仿性极强,极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不良社会环境的存在,对职校生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600名职校生的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应付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职校生产生较大影响的生活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以及健康因素等,面对这些负性生活事件大部分职校生都能正确应对,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职校生,影响其心理产生过激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有所不同,需要给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职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同时还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本文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对职校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进行探析,并提出促进职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一、职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现状1.目标定位不准。职校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普遍较差,生源相对复杂,教育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大多数职校班主任在学生常规管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久而久之,他们就将自己的工作单纯定位为"管理者",认为只要管理好学生,使之少犯或不犯错误就算是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一、职校教师职业倦怠存在原因分析职校教师职业倦怠,即职校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导致职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讲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张承运 《课外阅读》2011,(11):56-57
通过探讨情绪调节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根据职校生情绪特点,联系职校生实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提出了八种职校生进行消极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职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也是青年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职校的德育直接关系到广大职校生健康成长,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多作有益贡献。 然而,随着近几年高中热的升温,社会对职校教育和职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有人甚至认为职校生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垃圾学生”、“三等公民”。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职校生心灵上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消极的认识,往往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来职校充当“混混族”。笔者认为,要加强职校德育工作,纠正来自环境和自身的思想偏见,全面提高职校生整体素质,必须认真研究和克服各种消极心理定势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职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分析了影响职校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指出了现阶段职校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坚持的若干策略,提出了通过不断改革发展,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社会对职校学生认同度这一目标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中职校生跳槽追求自己的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的生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前职校生就业的一种普遍怪现象(不甘当"蓝领",初次就业率髙于九成,两年流失八成),应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重视。 为什么职校生出现频繁跳槽现象?究竟是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缺失,还是企业对职校生容忍度和耐心的缺乏?我想没有必要对职校生太过苛责,关键是为职校生职场通行提供教育支持。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职校生的技能和业务能力,更需要的是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职校生要想学成学精成为企业骨干,至少要经过3~5年的苦练和打磨。而一些职校生显得过于浮躁、急于求成,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跳槽。这是一种不尊  相似文献   

15.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人的心理资本受到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职校学生的心理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经济、文化和信息四个方面。职业学校和教师需发挥社会环境对职校学生心理资本的积极影响,为职校学生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职校的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行为的指导者。职校班主任的工作成败,直接影响到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最终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因此本文着重讨论职校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途径。 一、职校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做好工作,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当前职校生的一次就业成功率极其低下,究其原因是职校生的习惯太差,良好的习惯成了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从就业实际出发,就习惯对于就业成功率的影响进行探索,以期引起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并进而摸索出一套适合培养职校生良好习惯的模式,从而提高职校生的一次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国礼 《成才之路》2012,(28):76-76
一、背景通过几年职校工作经历,我发现,由于初中过分追求升学率、优秀率、"普高热"的影响,职校生源越来越少,有的素质也越来越差,社会上好多人认为职校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才上职校的,这也造成职校学生目前总体素质不太高。他们有的从小学到初中,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属于弱势群体,长期不被重视,学生形成好多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缺少自信,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目标。他们有的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建设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建设离不开县域职校建设,县域职校建设离不开西部地区县域职校建设。这一逻辑链条揭示了西部地区县域职校作为基层办学实体,是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实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要素,理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一、职校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我校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对其心理问题归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