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魏时期绣衣直指和风闻奏事关系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军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5):23-24,5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御史风闻奏事现象经过了许多学者的研究,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疑点和缺漏之处。御史风闻奏事制度并非难以考证其源流,也不是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起源于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而是发源于汉代的绣衣直指制度。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另有传承,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咏史诗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诗歌上承诗骚,下开唐宋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与整个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同步的特定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和经验值得总结,而过去对咏史诗的研究多偏重于唐代。本文在理清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传承演变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这一时期咏史诗在题材义理、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为唐代诗歌繁荣所做的艺术积累。  相似文献   

4.
从汉乐府作者的变迁看文学自觉意识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文学被称为“朦胧的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被称为“觉醒的文学”,这种认识比较形象。大规模的整体性的文学自觉固然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但我们也不要忘记汉代文学朦胧中的知觉。那些零星的或较为隐蔽的文学自觉意识,代表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为文学的觉醒做了长时间铺垫的年代。除此之外,笔者又在汉代乐府中挖掘出一点,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汇研究》由刘祖国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本书为2016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汇研究"的结项成果。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为绪论、第一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的词汇构成"、第二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汇的衍生"、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文献词义的演变"、第四章"魏  相似文献   

6.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怒江流域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汉代及唐宋时期的有关史料,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布在怒江流域的各民族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9.
张宗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8-19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音演变、历史文献和方言资料三个角度探讨了前缀“伊”是前缀“阿”的源头,阐述了前缀“阿”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并简单介绍了“阿”在元明时代的通用情况以及在现代闽方言中仍然遗留“阿”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六朝经济》一书主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类叙述了六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与交通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六朝时期各地之间的区域性差异、部门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因素的积淀,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六朝经济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其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别具一格,对于六朝经济的研究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有这些成果,既是这一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视野,利于我们更多更好地还原六朝经济的发展情形。  相似文献   

12.
六朝家族小说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小说创作呈现出家族化倾向 ,家族小说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 ,但贯穿整个六朝时期 ,它的兴起与当时独特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等因素密切相关。同一家族内部成员创作的小说作品往往在题材选择、主旨取向上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 ,在思想观念、道德评价、审美旨趣上 ,带有鲜明的文化传承性特点。这类作品 ,深深地刻着家族文化的烙印 ,蕴涵着深厚的家族伦理观念 ,它们的传承不息 ,是六朝家族文化繁荣的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13.
在进入文明社会两千余年的两汉时期,血亲复仇这一氏族社会的残余风气依然相当盛行,频现于社会各个层面,时人睚眦之忿必报,甚至出现对官府进行报复的行为。这主要是氏族社会血亲复仇观念在当时社会中的发酵和国家法制薄弱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在无处伸冤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亲手杀害仇人或依靠任侠刺客的帮助以实现复仇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作为五礼之一的宾礼经过发展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朝贡礼仪。明清时期,朝贡礼仪日益烦琐僵化。履行朝贡礼仪不仅是确立中外政治臣属关系的象征,也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5.
同年会即指隋唐以来同榜及第者的聚会活动,包括朝廷在发榜后组织的由全体新及第者参加的庆祝活动及各种私人聚会。由于进士科乃科举时代最重要的科目,同年会主要指同榜进士间的聚会。同年会既是新科进士建立交往关系的开始,也是他们日后加强交往、增进友情的主要平台,因而是古代士流社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送别之际的集体赋诗是六朝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金谷集作诗、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作诗与饯谢文学离夜赋诗则是这一现象的三个代表。这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六朝时期文人集团、文人生命意识的自觉、集体创作现象的蔚然成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江南区域,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勃兴,稳居明清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位。纵观明清两代,江南区域与全国其他经济区域及海外市场关系密切、互动频繁;江南区域系统内部层次多样、结构复杂;作为区域经济元素的江南市镇经济繁荣、类型迥异。历史的辉煌.加及近年来区域史研究的升温,这双重因素催生了近十年来江南区域经济研究的丰硕成果。笔者将撷取有关研究成果,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的戏曲刊本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叙事文学走向成熟相呼应,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是明清时期小说戏曲插图的出现与繁盛。通过对古典戏曲插图的考察发现,对于有着典型舞台特征的戏曲艺术来讲,相应的刊本插图在不同时期对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展示。因此,深化对明清叙事文学刊本,尤其是文学叙事与图像叙事关系的深入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文化因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得到提升;由于频繁的丝绸之路贸易,于阗成了东西文化的融汇之地;佛教的传入,使于阗绿洲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发生了巨大嬗变.这个时期是于阗文化的勃兴期.  相似文献   

20.
论北朝的流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刑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主要刑罚手段之一 ,是封建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本文从流刑制度的源流出发着重探析了北朝流刑制度的成因和特点 ,并给予了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