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隐喻(metaphor)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韦泊斯特》将隐喻定义为:辞格的一种,通常通过一个词或词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并以此暗示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或类推性(如the ship plows the sea或  相似文献   

2.
隐喻可分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相似性和相异性,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而相异性越大时,隐喻的隐喻性程度和效果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主要包括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些隐喻运作的基础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以一种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质是两个概念域之间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而正是这种跨域映射所造成的认知的间接性使得委婉语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思维 ,相似性是其运用的依据 ,相似性由具体指向具体或由具体指向抽象的指向方式与人类的认知习惯是相符的。根据凸显现的解释 ,隐喻思维具有相对性。泛人类经验与民族思维定势的综合影响 ,使得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并存 ,反映在事物命名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相似性是其运用的依据,相似性由具体指向具体或由具体指向抽象的指向方式与人类的认知习惯是相符的。根据凸显现的解释,隐喻思维具有相对性。泛人类经验与民族思维定势的综合影响,使得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并存,反映在事物命名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相似性是事物间存在的一种特征或属性,是隐喻建构的基础。隐喻可分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两大类。在表量结构的隐喻中,相似性包括形态相似和动态相似,创造相似性表现为形象联想和双重影像。英语表量结构的分析验证了相似性为隐喻的重要构建机制,但相似性的本质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两种重要的词义延伸的方式。隐喻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的域映射,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间的映射。隐喻和转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词义变化是隐喻、转喻认知的产物,多义词是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隐喻投射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在不同城间进行;转喻在同一认知域内映射,凸显事物间相关性.本文以"头"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和转喻投射机制及其引起的派生途径.  相似文献   

9.
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所共有的认知模式,因此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隐喻,由于人类身体体验和物理体验的共性,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以“up/down”与“上/下”为例,通过对比它们在数量、社会地位、时间、状态方面的隐喻,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概念上存在的相似性,并初步论证产生这种相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隐喻相似性依赖于客观世界和主观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是可以创造的。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两个事物之间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是潜在的,是人类在这两个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突显其相似面或相似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台州方言中隐喻性谚语也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这三种认知类型。这些谚语善于借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经验去阐释陌生的或抽象的概念,引发不同认知域间的相似性联想。概念隐喻理论有助于从认知角度认识和理解方言谚语。  相似文献   

12.
歌词的创作常常通过利用隐喻的突出优势,以音乐为载体将有相似性或连续性的事物展现出来,从而达到美好的艺术效果,给听众带来听觉及心灵的双重享受。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文歌曲歌词中的隐喻进行浅析,试图对其进行归类,并分析隐喻给歌词带来的独特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由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产生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通过颜色来表达新的概念,映射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就形成了颜色隐喻。对译者来说,熟悉颜色隐喻的认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巧妙地运用比喻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喻的正确与否有赖于个人的广博的阅历,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贴切得体、创意新颖的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动,使人物本质显露,使人物特征突出,使事理浅显易明,使褒贬色彩鲜明,使讥讽隐晦含蓄,从而展现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姿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Lakoff和Johnson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是用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去表达我们所不熟悉的抽象事物,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我们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手段,将隐喻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旭 《海外英语》2014,(18):265-266
As a phenomenon of language, metaphor ha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It is not merely a matter of language, but a mode of thought and an effective cognitive tool for human to perceive thing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UMAN BEINGS ARE AMIMALS metaphor to elaborate,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cken.  相似文献   

17.
比喻本质上也是比较。它与一般比较的区别在相似点上。比喻时相似点是喻体事物的类的属性,而比较时喻体要么不是类仅是个体,要么虽是类相似点却不是类的属性。还有些个体事物,由于成了某种典型,代表一类事物,它们也可充当比喻的喻体。相似点还决定了喻体分类的角度。从相似点上看,所谓"同类相比的比喻"都是不同类的,因此,"凡喻必以非类"的原则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8.
转喻是用事物易于理解或易于感知的凸显部分来转指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方面或部分,转喻的认知理据是基于两个概念域之间的邻近关系。转喻可分为语言和修辞两种,其中语言类转喻可分为领属性和合成性两种,修辞类转喻则可分为明喻式、暗喻式、比拟式和借喻式四种。  相似文献   

19.
英语隐喻的内涵及汉译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隐喻由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隐喻无所不在,是人类“借此喻彼”的一种认知现象,它能增强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狭义的隐喻是一种修辞格,目的是加深听者/读者对事物的了解,使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本文就翻译如何保存英语隐喻鲜活的表现力,从隐喻结构及语义分析的角度,探求其内在的寓意、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指导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