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里的第四首,<醉花阴>是本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一篇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醉花阴>写于南渡前少妇时期,丈夫赵明诚在新婚不久就负笈远游,重阳佳节又至,李清照写此词以表离别之愁,相思之苦.<武陵春>写于南渡之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因病离去,过着颠沛流离孤苦的生活.作此词时,易安已经53岁,半生的孤苦无依,让词人愁绪满腹,这种家国之恨已不是能用简简单单的"愁"字能够概括的了.  相似文献   

2.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一个“愁”字,但“愁”的内涵迥异。这反映出李清照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醉花阴》是她的前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是她的后期名作。笔者试就这两词中所写的“愁”字的内涵进行比较,来粗浅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不同风格,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旧教材选编李清照词作三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统编新教材保留《如梦令》,去掉另外两首,在八年级上册增加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安排,编者自有一定指向。  相似文献   

5.
一、女词人李清照的柔情和坚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武陵春》同是写愁,因作者创作时心境和所处背景不同,其含义也是不同的。现在拟从二词的名句入手,分析这一点。 一、少妇思远 人比菊瘦 李清照是宋朝礼部员外郎的掌上明珠。十八岁时,因嫁给宋朝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之间,情甚笃好。二人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生活很美满。后来,赵游宦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思念甚深,写成《醉花阴》一词:  相似文献   

7.
张云丽 《现代语文》2006,(10):123-123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亲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  相似文献   

8.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中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在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并非影响最广的,编者之所以把《醉花阴》和《声声慢》编在一起,除了凸显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不同风格外,其意象选择上有许多共同点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南渡前所作,抒发的是贵族少妇的闲愁;《声声慢》是她在国破家亡情况下的晚年之作,是凄苦孤寂生活的淋漓体现。《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作的相同意象有酒、黑黄花、黄昏、风等,但传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韵。  相似文献   

9.
寂寞之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的愁。读她的词,你能感受到夫亡后孤独寂寞的沉痛,你能感受到国破民伤的悲怆,你甚至能感受到一种透彻骨髓的寒冷。这首《武陵春》写了她的晚年生活,词人此时已52岁,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作品,不仅千古不衰,而且历久弥新。李清照的“重九”词《醉花阴》,从当日流传延续至今,曾引起历代学者、词评家赏品、探讨的兴致。然反复推敲、研味原作,常觉古人论此词精而不详,今人赏此词详而未必切。故此,笔者不揣学浅识短,赘文试解其中尚余之真味。《醉花阴》属传统的念远伤别的困思情调,是李清照闲居青州时创作的。李赵联姻,可谓伉俪情深、“意会心谋”①。因而小别轻分,常牵动李清照思念的情弦。本词便是写给她出仕在外的丈夫赵明诚的。我们不妨再吟读一下原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新编《语文》教材第一册中,向学生推荐课外背诵的古代诗歌中选了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书中注释对“金兽”的解释是“兽形的铜香炉”。这一解释没有错的地方,但要学生真正理解“金兽”一词的意思,就要说一说古人所用的燃料和燃烧燃料的器具。  相似文献   

12.
<正>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写于前期,当时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一种具体说法是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而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适逢重阳佳节,清照写就此词寄给丈夫,"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  相似文献   

13.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是李清照寄给在太学读书的丈夫赵明诚的一首重阳怀念丈夫的词。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营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是全篇最为精彩的三句,也是宋词中难得见到的结拍佳句。  相似文献   

14.
《醉花阴》写离情兼写悲秋,题材与一般男性所代写的思妇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因是女词人李清照以自己地道的少妇笔触写自己地道的少妇感情,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醉花阴》的艺术创新之新究竟在哪里?一、笔触凝重而幽细我们细读这首词会发现这首词通篇运用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一横一纵、一来一往两种方法来组织文字。异中求同,实际是用层叠的方法突出同一感情的份量。这首词为了刻划自我形象,选择了三个时间段(昼、半夜、黄昏)四个空间点(厅堂、床上、东篱、帘内)进行的自己的三个动作(坐、睡、喝酒赏花)来描写,突出的只是一点,无论何…  相似文献   

15.
赵新亚  郑娜 《读写月报》2022,(22):15-18
<正>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情深意笃且志同道合,夫妻关系融洽。之后某年的重阳节,赵外出游历,李清照空守于家,心有所感,写下了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满溢着作者相思的忧愁,但情感却是含蓄蕴藉的,即便抒情的最高潮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似文献   

17.
写愁之作历来颇多:或直抒胸臆,或融愁于景,各具特色。李清照的《武陵春》写愁,自铸新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擅长用柔笔抒情,于细腻婉转的吟咏中渗出内心的情感,《醉花阴》就是体现她这一特点的佳作。晚唐“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精于用曲折的笔调写闺情,《梦江南》即为他的代表作。可以说,《醉花阴》和《梦江南》这两首词,是不同派别的两大宗师,穿过悠悠岁月为我们铺陈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无理而妙",李清照在"人与白昼""人与时令""人与菊花"等矛盾中,透露出在物理上和心理上双重空间的逼仄感。与此同时,李清照在感受精神生命消瘦的过程中,又营造出了无道理却合情理的痴境。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说教材《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作者是李清照。这一单元选取了四位具代表性的宋代词家的作品,将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词人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写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与同时选入的《醉花阴》互为补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