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21):F0003-F0003
全国各地方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为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面展示新课改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进一步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选出一批教学科研模范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定于2010年4月--2010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文化研究科研成果评选——2010年中小学课题实验校教学艺术优质课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21):F0003-F0003
全国各地方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为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面展示新课改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进一步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选出一批教学科研模范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定于2010年4月——2010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文化研究科研成果评选——2010年中小学课题实验校教学艺术优质课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4日至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机器人教学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人员、电教馆与信息中心誅誅誅誅誅  相似文献   

4.
全国各地方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 为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全面展示新课改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进一步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选出一批教学科研模范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定于2010年4月——2010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文化研究科研成果评选——2010年中小学课题实验校教学艺术优质课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举办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网上虚拟机器人足球竞赛”活动一经推出,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校的关注。为方便大家参加比赛,我们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6.
1月4日至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东莞市常平中学、博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机器人教学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督学郑增仪,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与规划处处长陈丽,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郭鸿,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旭辉等领导及来自全国19个省市主管领导、校长、一线教师、高校研究人员、亚洲机器人联盟、企业代表等2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全国各地方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以育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推进十二五期间学校文化研究的创新及发展,广泛展示新课改实践中各级教师的教学创新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进一步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推选一批教学科研模范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定于2011年7月~2012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11年学校文化研究科研成果评选——"中小学课题实验校优质课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就成了当今的热门话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本拟就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来探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发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点在于畅通其专业发展路径。基于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开展的“2020年度全国中小学德育调查”数据,从组织生态视阈分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发现思政课教师与教育生态环境匹配适应不足、与非思政课教师共生发展存在摩擦、自身结构和组织生态位待优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层次管理支持,保障德育基础条件;多形式开展合作,合力开发思政元素;多样化激发活力,构建教师共同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我市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市中小学书法教育进一步发展,2014年12月9日至10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郭振有教授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秘书长白景峰先生担任主讲。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各地方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以育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推进十二五期间学校文化研究的创新及发展,广泛展示新课改实践中各级教师的教学创新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进一步总结与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推选一批教学科研模范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定于2011年7月~2012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11年学校文化研究科研成果评选——"中小学课题实验校优质课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使中小学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鼓励探索更富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指导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共同举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参赛内容  相似文献   

13.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显示出了它无与伦比的优势。为了推动全国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全方位展示中小学教师的课件制作成果,应广大教师要求,以国家教育部直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会刊)、华中文化教育研究所等单位为首的大赛组委会,隆重举办中国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从即日起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征稿,到2006年4月30日截止。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以及实施“校校通”工程,使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几年内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及时传递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精神,交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成果与先进经验,探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定于2002年7月31日~8月2日联合举办“2002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特别邀请各省市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领导、学校校长和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等参加。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2月4日,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600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同时开幕的还有“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展示会”暨"2001年全国信息技术教育产品展示会”,有近50家出版社和IT厂商参加展示会。12月4日上午,由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邓立言主持的开幕式上,专业  相似文献   

16.
1月4日至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东莞市常平中学、博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机器人教学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督学郑增仪,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与规划处处长陈丽,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郭鸿,  相似文献   

17.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显示出了它无与伦比的优势。为了推动全国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全方位展示中小学教师的课件制作成果,应广大教师要求,以国家教育部直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会刊)、华中文化教育研究所等单位为首的大赛组委会,隆重举办中国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从即日起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征稿,到2006年4月30日截止。  相似文献   

18.
潘仲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昕长、研究员。曾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原名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于1994年5月6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教育学会领导下的二级学会,挂靠单位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秘书处设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研究部)。  相似文献   

20.
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决定于2004年4月中旬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产品展示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课程、新技术、新教学”。会议将组织优秀论文与案例的评比和展示,会议期间将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组织分组讨论等,大会还将首次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