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应用日趋生活化、社交化,女性在互联网上的地位日益上升。根据美国2008年的分析报告和中国2013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社会化网络媒体中女性用户的比例远高于男性,女性已成为社会化网络媒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会网站是社会化网络媒体的一种,社区网站的女性用户在数量上虽不具备显著优势,却在活跃度等方面比男性用户更胜一筹。与现实社会中的女性相比,虚拟社会中的女性不再给人以柔弱、善良的形象,而是有着暴力化的行为表现,其行为特征十分鲜明。本文作者经由长期的相关工作,注意到这一社会现象,继而尝试对此社会现象进行权举和归因,得出结论:无论是男性用户,还是女性用户,如果对其在虚拟社会中的暴力表现一味放任、不加引导,不仅不能起到减少社会压力的作用,反而会形成其它负作用。作者强调应该建立和完美正确的心理疏导渠道,建议在虚拟社会中适时引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2.
袁媛 《中文自修》2023,(23):17-18
<正>[背景介绍]同一个视频、同一个内容,不同用户看到的点评和跟帖大不一样,有的家庭话题,父母看到的前排评论是家长自诉不易,子女看到的评论多为孩子埋怨家庭:有的情感话题,男性网友看到的评论向着男性,女性网友看到的评论向着女性……这种“观点茧房”值得人们警惕。  相似文献   

3.
叶松青 《文教资料》2006,(27):88-89
几千年来,典型的女性形象多由男性作家创造。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男性作家赋予,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世界对男性作家来说终究是一个外在世界,本文将从现代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性的视角。一、男性作家注视下的内涵现代男性作家通过文学这一途径,试图为现代女性构建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女性观念与意识。男性作家以代言体塑造的女性形象,虽不乏成功的范例,却往往在其注视下,承载了原创者的家国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今天,当我们再次去审视男性作家笔下的女子形…  相似文献   

4.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很多中国男性导演也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所以男性导演视角下的女性也形形色色。男性导演采用女性视角阐述作品作为一种较为新奇的文化现象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对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关于女性视角的对比,阐述了男导演采用女性视角所体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和象征意义的不断转换显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男性对女性存在从构成一种阻碍,到淡漠的伙伴关系,然后再到女性对"男性"的彻底拒绝,以至于轻视,把男性精神弱化。作为社会主体的女性与作为性别主体的女性无法协调自己的双重身份存在,主体的建构始终处于异化与不确定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热情之骨》中,作家从男性视角出发来书写女性,将女性视为物化后的私有品,以男性单方面的贞洁观念来评价女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是一种被物化的欣赏物、把玩物,而不是与男性一样的独立个体。女性的话语权被男性的书写所蒙蔽而掩去了真正的面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叙事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男性作家创造的流浪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创造的这类女性形象,是男性自己生命意志的折射,柔弱忧伤也好,意气风发也罢,都张扬了男性的诗意自我。男性作家对流浪女性形象的塑造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既注意到女性的性别内涵,又更多地在"人"与"生存"的层面上探索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流浪女性形象成为男性作家审视人性的标本。  相似文献   

9.
小说中的女性叙事往往会塑造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拼搏成功的女性形象,借此唤醒女性的性别意识和主体自觉。然而,女性叙事也会陷入一种困境,主要体现为在男性权力场域中,女性试图挣脱男性权力的束缚,但途径是“矮化”部分男性形象,结果是获得男性共识中的权力。本文以《后翼弃兵》为例,分析小说中成为“女王”的女性形象以及被牺牲的母亲形象,讨论小说中女性叙事呈现的困境,并探索小说以国际象棋为媒介反映女性性别困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是区别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一叶在小说中以独特的女性视塑造了一批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形象是作为女性人物的衬托与补充出现的,一叶通过她笔下的男性人物传达出她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男性期待的幻灭,而男性人物的言行也显露出日本传统社会中父权与夫权对于女性的迫害,一叶借此寄寓自己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及她对明治社会底层妇女悲剧根源的另一重思考。  相似文献   

11.
浅析父权制文化对女性气质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权制文化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性别文化体系,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塑造着被动、依赖、柔弱的女性气质。男性往往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去营造、规划心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身体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承载着男性对女性的规划,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到规训和教导。然而,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为女性摆脱父权制的约束提供了新的机遇,女性主体性正日益彰显,女性气质不断地展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以女性主义的观点看来 ,《静静的顿河》无疑是一部男性中心主义色彩十分浓重的作品 ,书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贬抑、歪曲、物化 ,而男性力量得以张扬。虽然作者也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 ,甚至描写了女性对于男性的反抗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但这种描写更多地是出于作者的人道主义和平等思想 ,仍是一种男性主体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男性70岁,女性高于75岁。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从我国的人口普查情况看也是这样。女性的平均寿命为什么会比男性长?据分析: 一、从现代遗传学角度看 1、女性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而男性则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一些遗传病如色盲、血友病、γ一球蛋白质贫血症等是隐性性染色体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大多在X染色体上,女性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致病,而男性只需一个隐性基因就会致病,因此,女性患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悲剧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家对生命的一种自我提升,隐性女性命运结局成为显性男性悲剧性的对照。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伊娥、伊俄卡斯忒、卡珊德拉、克里泰墨斯特拉、美狄亚、安提戈涅等六位女性。以她们的命运结局的模式作为分析对象,阐述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的祭供这一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男性70岁,女性高于75岁。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从我国的人口普查情况看也是这样。女性的平均寿命为什么会比男性长?据分析: 一、从现代遗传学角度看1、女性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而男  相似文献   

16.
在毕飞宇的作品中,男性形象每每被女性形象的光芒所掩盖,给人造成一种不在场或者隐秘的假象.而事实上,男性才是毕飞宇作品真正的主角:在男权社会中,正是男性决定了女性的情感起伏和生死命运,正是男性造就了女性畸形的人性和挣扎的人生.毕飞宇笔下的浓墨重彩的女性描写,正是对男权社会最大的映射。毕飞宇的女性叙事文学实质是男权社会的别传。  相似文献   

17.
萧红在《生死场》中从女性意识视阈出发揭示了现代中国女性的三种生存方式:一是女性承继并践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分工的设定,依附于男性,在男权的夹缝中求生;二是女性试图通过"出走"以摆脱男性控制,重获自由;三是女性凭借某些强于男性的能力赢得尊严争得与男性相对平等的地位。萧红通过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第一、第二种生存方式的否定,认为只有自强才是现代中国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男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男性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利益,把女性加以简单的分类,其中最津津乐道的一般是这样两种类型的女性,一是风流才女,二是巾帼英雄.前者是男性赏玩的对象,男性需要这样的女性来点缀自己的日常生活;后者是男性提倡的榜样,男性需要这样的女性来维护自己政权的利益.在这样的强制性命名之下,女性从复杂的生命存在变成了简单的符号象征,呈现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19.
《蛇》收录于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集《长谷》中,在其创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斯坦贝克笔下的女性始终没有得到评论界应有的关注。从女性批评的视角对《蛇》进行解读,就会发现,小说体现了斯坦贝克对女性他者性的诠释:传统的文化机制把女性置于与男性相对的他者的位置上,女性受压迫,被边缘化。小说蕴含着斯坦贝克对男性和女性文化构建的深刻见解,揭露了男性统治秩序的不堪一击,同时也暗示着:女性可以成为一种取代男性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家族·女性·历史——女性家族叙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家族叙事是一种不同于男性作家讲述家族故事的文本实践。它由女性作家创作,以女性为叙述者,以家族故事中的女性为关注重点。本文从女性与家族史、家族叙事中的女性以及女性视域中的男性形象几个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对家族故事的讲述和对女性命运的言说,观照女性反观男权文化的独特体验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