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月河是《红楼梦》的痴迷者。他让《红楼梦》的神韵流淌在他的“落霞系列”清帝长篇历史小说中 ,尤其在他的小说《雍正皇帝》中 ,无论从人性欲望的层面去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还是在人物设置与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有力的借鉴 ,并取得了成功。二月河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意识相结合 ,以思想为经 ,以艺术为纬 ,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2.
圣水莲花     
我读中学是在30年前。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纯朴的校园坐落在一座山城的边缘,依山傍水。  相似文献   

3.
生如莲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是观赏莲花的最佳季节,一天清晨,我来到西湖边赏莲。吹着阵阵晨风,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伸了伸懒腰,顿感全身轻松,所有的烦恼都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的绝美艺术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占尽风流的理论创作。其文飘逸洒脱、自然流畅、蕴藉深远,成为后世文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理论参照,并且对鉴赏诗歌艺术风格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对比诗品文本与庄子学说,探讨诗品中的神韵之味及其庄学源泉,可以对《二十四诗品》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风中的莲花     
朋友家有莲花池,约了去赏莲。 走近莲花池,看到一朵朵白莲花在风中摇曳。  相似文献   

6.
安妮宝贝的《莲花》以描述纪善生和庆昭前往墨脱的旅途为主干,讲述了善生、庆昭和苏内河三个都市边缘人的故事,阐述了情感缺失的心灵如何获得抚慰和救赎的主题.论文从情感的残缺、身体的创痛和面对幻象三个角度入手,探讨《莲花》中的有关灵魂救赎主题,并指出《莲花》的力量正在于对灵魂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我爱莲花     
我爱莲花,爱那羞怯待放的荷包,爱那亭亭怒放的白莲!  相似文献   

8.
我爱莲花     
我爱莲花,爱那羞怯待放的荷包,爱那亭亭怒放的白莲!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明诗评选》延续了其一贯的诗学观点;针对明代出现的七子、竟陵之弊,《明诗评选》在表达其诗学观点时又有所侧重,显示出对性情与神韵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11.
我最爱莲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着周敦颐的《爱莲说》,我对莲花的敬仰之情不禁又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12.
13.
刘兴 《教育艺术》2004,(2):24-24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关键是作者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诗中的“我”骑马游历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她”痴痴盼望着“我”的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  相似文献   

14.
15.
小说《莲花》是安妮宝贝转型时期的代表作,表现了其别具一格的时间意识。作者通过善生这个角色将回忆里的时间与现实中的时间进行有效联结,同时为小说精心设计了独具匠心的时间顺序,并在现实与回忆两者时间速度的对比和反差中完成了“人性的理解与体察”。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我国在校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却着实令人担忧。从小学到中学长达十几年的作训练,到高中毕业时却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章,对多数学生来说,写作仍是最令他们厌烦和头疼的事。而对于语教师而言,作难教又是他们经常慨叹的,因为对于究竟什么是  相似文献   

17.
鲁燕 《师道》2014,(9):52-53
其实,很早几年前,我就将史铁生的很多本书买来,但是搁在书架上,几乎没有去读。这种距离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他的文字,而是,我在寻找或者说在等候一种与他相遇的极佳时机。我不急,可是他却走了。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篇不足五千字的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了白洋淀的小小一隅,通过对水生、水生嫂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青年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性格刻画,表现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美丽心灵。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全篇清新纯朴,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诗体小说”的独特魅力。小说之所以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动词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9.
唐宋的神韵     
赏析 在仕宦中有所作为的理想终难实现,大诗人杜甫在大唐由盛转衰的那些日子里,郁郁寡欢,愁绪难平,而今捷报传来,听到“回家”二字,再加上一杯清酒、一个春天,就无比幸福地陶醉了。不能衣锦还乡,那就携眷光归家吧——终究是诗圣,总能在生活中点燃激情。  相似文献   

20.
根的神韵     
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