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1月8日,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作为一个工作节日,更多的是提醒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是忠实记录历史的人,是揭示事实真相的人,是正确引领社会的人。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继续让这些践行职业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优秀同行走上前台,这期选择了"执着"——那些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深入采访和写作的记者们。"田坎儿记者"罗成友十多年来每年基层采访的时间300天以上,见报稿件中90%是在农村现场采写。朱海燕走过全国7.3万公里铁路线,24次南下"京九",连续8年在3000多来的高原上跟踪青藏铁路。还有更多记者默默无闻倾毕生心血跟踪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某一项运动、某一个方面,堪称专家。他们付出职业热情,既辛苦,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这些记者对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为何能长年累月地沉下心来调研、思考?怎样从"司空见惯"中保持新闻敏感?如何在"专"的同时保持宽广的视野,处理好"专"与"杂""点"与"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教记者,免不了要和专家、名人打交道.采访他们的难度较大,写好也不容易.近几年我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甘苦参半,不妨以此就教于有经验的同行.知识:采访的生命用这个标题,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对于我这样一个资历颇浅的青年记者来说,确是采访名家几撞南墙后"撞"出来的一句"警言".名家,自然具有相当的专门知识和专长.而记者则不一定具有专门知识,更谈不上象专家那样"专"和"深".新闻职业有训:"事先对自己的采访对象要有所了解."究竟了解什么呢?开始时认为只是这个人的年龄、职业、专长,而其中更多的还是采访对象的经历与事迹.1978年6月,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在北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职业,每天需要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如何与这些人物打交道,又应该持怎样的姿态,不仅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和效率,更关系到记者的职业形象。当前,各种媒体跻身新闻报道的领域,无疑加剧了同一地域媒体之间的新闻资源争夺战。新闻信息来源广、虚实  相似文献   

7.
自从当了科技记者后,就经常在考虑,应该怎样使科技报道有自己报纸的特色,跟上时代的需要?随着工作的开展,我觉得把采访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采访带研究,用研究促采访,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国外不少有影响的科技记者,往往同时是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专家。我听过几次来自美国的科技记者、编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9.
当前,让人眼花缭乱又令人陌生的行业是什么?社会急需又供不应求的职业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活动深入人心,而有的却令人厌恶反感?有的隆重推出的活动非常火爆,有的却一败涂地?“策划、创意、炒作”这些高频率出现的字眼,正在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也正在影响着人们今天和未来的社会生活。1998年1月15日下午,在英国威尔特郡马尔梅斯伯利,一群警察正瞪着眼睛拨开草木紧张地搜索,一大批电视、摄影和文字记者紧随其后,天空中直升飞机在轰鸣盘旋……莫以为如此紧张的场面是在追捕杀人罪犯,或是在捉拿国际间谍,令人大开眼界的却是他们在搜寻两头从屠宰场逃走的小猪!原来,1月8日上午,有两头小猪在送往屠宰场的路上逃跑了。屠宰场立即派人搜寻,几天过去,毫无所获,只好求助于警察,于是记者知道了,接着更多的人知道了。英国传媒正愁平淡的日子里没有耸人听闻的卖点,于是立即对这两头小猪的命运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上百名记者尾随警察参加了现场捕捉行动,其中仅《每日邮报》就派出了十余名记者跟踪采访,而独立电视台还动用了直升飞机来拍摄捕捉过程。英国各大报均用大量篇幅报道了猪的命运与行踪。英国的几家报纸都愿出高价购买原来每头只值50英镑的小猪,并为它们寻找一个舒适的家。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职业,每天需要与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如何与这些人物打交道,又应该持怎样的姿态,不仅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和效率,更关系到记者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体制外记者为研究对象,媒体机构怎样培养和规训他们?他们又怎样挑战媒体机构既定的行事规则和职业理念?本文认为,由于身份差异造成了职业升迁的"玻璃天花板",体制外记者相比体制内记者更难对媒体机构形成归属感和忠诚感。部分体制外记者受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成名的想象"所驱使,过分强调社会影响力,造成了一些"不专业"的做法出现。最终,体制外记者要么接受改造,要么离职转行,跟媒体机构的冲突,总是以他们放弃而结局。  相似文献   

12.
一个记者应该怎样进行采访?如何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世界?有人说,这是新闻工作的ABC,凡是搞过几年采访的记者,都知道该怎么办。可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现在有些记者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解决得很好。记者应该怎样进行采访?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我始终觉得我们的记者活动缺乏主动性,不少人习惯于领导出题目,自己作文章。有的甚至是领导不给任务不出门,不带上题目不下去采访;即便有了题目出了门,也习惯于搞那种“单向采访”,眼盯一地,只问一事,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人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中存在着“机关化”、“事务化”的问题,象这样的采访作风和采访方法,该算是表现之一吧。  相似文献   

13.
读书     
成为一个作家,究竟是更幸福,还是更悲哀?怎样对待一个自己深恶痛绝的制度和深爱的祖国? 对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许多俄罗斯作家来说,这些都是永远也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们中的很多人曾是文化专制的牺牲品,从精神到肉体饱受摧残:作品被禁,人被投入劳改营,或是流亡海外。他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第一、明确目的选好专题。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的人。这种对象选择好,能以一抵十;选择得不好,十不抵一。 要在众多的人之间指出一个人,应该怎么办?说这个人有鼻子有眼,有嘴有耳朵……像这样说下去说上半天,有谁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呢?但是如果你说,这个人嘴唇下长着一块黑痣或者此人个子特高,只这样一句话,人们便容易把此人寻找出来。新闻,正是要在众多的事实中报道某一事实,而且要求迅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每天接触和体验陌生和新鲜的事物,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正是记者职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但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纷纭变化的事态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记者在采访中进行“角色换位”,以获取新鲜的新闻素材.记者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角色换位”呢?  相似文献   

17.
“你们都是记者,访问过许多地方,采访了不少人,今天我先来采访你们好不好?你们今天可以发这么一条消息,题目就叫总书记采访了我们。行不行呀?”在场的三十来名港澳记者和其他同志都大笑起来。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四月九日上午在中南海会见港澳记者时的一个场面。这些港澳记者是来京采访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战地记者水均益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演播室里我是主持人,但我依然还要采访,所以我身上更多的是记者的色彩。在新闻领域,很多时候是二者合一的。一个好主持人必定是一个好记者,一个好记者也具备着好主持人的特点。从我个人内心来讲,我还是希望也相信自己更适合做一个合格甚至是好的记者。把这个工作做好,我可能就是一个好主持人。"水均益这段话体现的正是主持人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必须具有记者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李幺傻(笔名)《暗访十年:无数次死里逃生》作者,暗访过职业乞丐、妓女部落、血奴、代孕妈妈、地下钱庄等几十个黑暗部落,被网民封为"最神秘的暗访记者".不见天日,却乐在其中记者:您作为暗访记者,不可避免会遭受人身攻击、法律纠纷或各方面的压力,您遇到过怎样的情形?李幺傻:我在《暗访十年》中写到很多自己当初暗访时面临的危险境地.暗访小偷群落一个月后,被小偷在大街上撵打;暗访假烟团伙时,被对方跟踪;暗访酒托团伙时,被堵在卫生间搜身;暗访假钞团伙后,连续一个月接到威胁电话;有时候还接到电话说,从美国邮寄的高档商品到了,让我去领,对方已经付钱了,如果我贪图小便宜,一定会自投罗网.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