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黄发森所著《重在实践——新闻作品与思考》一书,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研究新闻作品及其写作过程的专著。它没有宣扬作品如何璞玉般美妙,而只介绍璞玉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雕凿的。附于作品之后的写作附记,论述了作品的写  相似文献   

2.
每位新闻同仁都渴望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多写几件有价值的作品,但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经常接触的却是大量的一般性新闻。怎样在一般性新闻中挖掘出精品呢?我的体会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练就在一般性新闻中识得“璞玉”的慧眼,并且掌握精雕细琢的本领。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也可形成一定的风格。大凡成熟的记者的新闻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斯诺的明丽畅达、法拉奇的尖锐泼辣。新闻作品的风格是记者在占有大量的客观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体现其思想水平和倾向性,反映人物个性特征、语言习惯的东西。新闻作品的风格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一样,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学范畴,是记者采写过程中诸方面因素有机结合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美的风貌。有些人认为,风格只属于文学创作范畴,作为“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不存在风格一说。新闻是“易碎品”,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成怎样就怎样。这其中…  相似文献   

4.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09,(17):64-65
新闻是一种选择,但怎样选择、选择什么,体现了记者的道德水平。是诚实的还是说谎的,是勤奋的还是懒惰的,新闻作品可以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7.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朱晓琳 《新闻世界》2013,(12):14-16
一篇新闻,不论长短,总是有它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即用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先用哪些材料,后用哪些材料;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怎样开头、过渡、结尾如此等等,这就是新闻作品的结构。新闻作品的结构美,是构成新闻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闻的结构美,具体表现在对主题的突出。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决定结构形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恰如雨后春笋.但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作品中,只有富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新闻作品才会脱颖而出,得到媒体和受众的认可.怎样塑造电视新闻的个性魅力呢?笔者认为典型性的有机统一是塑造电视新闻个性魅力的重要手段,对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就是在新闻作品创作中要选择典型的新闻事件、典型的新闻环境和典型的新闻画面.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新闻,不论长短,总是有它的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即用哪些材料,不用哪些材料;先用哪些材料,后用哪些材料;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怎样开头、过渡、结尾如此等等,犹如古人比喻的:“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就是新闻作品的结构。新闻作品的结构,跟修房造屋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具有美的特质。新闻作品的结构美,是构成新闻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闻的结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突出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决定结构形式的首要因素。任何文章的结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主题的选取、相应的素材的运用、一定的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然而,对一件新闻事件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所谓版面观念,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所作出的一种设想与判断,即这条新闻的价值如何,在报纸版面上能占有什么位置,怎样处理才符合这条新闻的价值要求,等。记者采写新闻伊始,就对这些有所考虑,无疑对写有分量、有影响的新闻作品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指定教材《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的下编,集中选纳了中外新闻史上的著名作品 66篇,供学生阅读分析,提高评论研究能力。对于广大初学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怎样阅读,根据什么理论研究、分析的思路怎样把握,以至于怎样把分析成果写成评论文字,这一系统思维过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格外需要加强训练的地方。本栏目针对这种实际需求,除将陆续刊出对某篇名作的评析范文外,还将在训练和提高评析能力方面,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五官中,最能传神的是眼睛。在一篇新闻作品中,最能传神的就是标题。标题是新闻作品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条消息,一篇通讯,一则言论,能否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标题起着重要作用。怎样能使新闻标题具有传神的魅力,使读者“一见钟情”呢? (1)简洁简洁,就是用尽量少的文字,将新闻事实浓缩成短小醒目的标题。  相似文献   

15.
写新闻、编辑新闻稿应该有宏观意识,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究竟什么是新闻应有的宏观意识?怎样把握、表现新闻中的宏观意识?认识并不很一致,因而对具体新闻作品的价值评判也就大相径庭。新闻的宏观意义究竟是什么?说  相似文献   

16.
面临大数据的数据海量、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处理快速以及数据价值密度低这四大特征时,大数据新闻工作者,必须以打磨一颗璞玉的心态,在实践中坚持新闻原则,坚守新闻价值。审慎对待大数据,在推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大数据新闻人职业素养,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以充分的准备迎接大数据新闻的兴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用什么标准对新闻作品作全面评价?在历次好新闻评选中,均以习仲勋同志提出的“真、短、快、活、强”五字为依据。但是,新闻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要对某一作品作出正确评价,较之评价物质产品要复杂得多,而且受参加评选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评定的结论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究竟怎样科学地评价新闻作品,还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探求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今年参加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的实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一篇新闻作品,人们看到了什么内容?获知了什么信息?心底有什么触动?引发了怎样的情感?这是受众在新闻审美中的期待。虽然新闻总是在不断地被覆盖,但媒体赋予新闻的人文内涵却会因承载着现代文明社会的情感和理智、忧患和理想对舆论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新闻审美增色添彩。温暖  相似文献   

19.
作者结合多年新闻业务实践,从报道内容的选择、新闻线索的发掘、采写等方面,阐述了怎样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怎样使新闻作品具有冲击力,提高向上级媒体投稿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20.
瞬间与新闻摄影紧密相联息息相关,抓住了瞬间就会获得满意的作品,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在工作中追求的表现手段。但是怎样理解和掌握好这一瞬间,试作浅论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