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及其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从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式上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三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具轮廓,再到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形成,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过程,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和努力探索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是探索这一伟大理论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创立者。 一、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历史性的胜利,并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又创造性地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任务。随后,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追溯其形成轨迹。从形成动力和形成特征两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它为考量该法律体系的发展程度提供了一个新标准,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契合程度”。但对这一主线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需做进一步的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述略田式祖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自马克思斯诞生以来,一直未能从理论上作出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回答,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何颖近几年来,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国际敌对势力以关心人权为名,对我国的所谓“人权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指责,肆意攻击中国政府,似乎中国是一个无视人权、践踏人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正确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它对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和核心内容,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改革方向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军队历史使命、共建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理论创新观点,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东方社会主义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伟大贡献,二者不可分割。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东方落后国家具有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否定农村公社具有生长出社会主义的能力,否认俄国可以通过现代大工业与村社制度的嫁接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东方落后国家要实现“跨越”,就必须使自身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发展,能吸取资本主义的全部成果,并以东西方“互补”为前提。至于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由于历史局限,没能作出详细的阐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借鉴国内外社会主义兴衰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如何建设”的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回答,使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了当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这一理论的自身发展来看,经历了一个由直接酝酿、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到进一步丰富发展这样几个阶段。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酝酿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前的直接酝酿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崭新课题。如果从理论渊源上追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从50年代中期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具体如何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国家道路时必须面对的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的深化,是顺应当今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当今世界形势认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越性。中国恪守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以及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理论研究中心研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3月24日至25日,全国教育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举行教育理论座谈会,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研讨在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70年代末,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时,接触到一个新课题: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的设想。一个世纪后,邓小平探索这个时代课题: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并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建立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内涵,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艰难探索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其客观依据,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过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路子西南师范大学党校刘春卉几年来,我校党校在实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原则,积极探索理论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学习实效。一、把握精髓,学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建设实践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认识的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应以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历史和逻辑的起点;是党总结从八大到十四大历史经验的结晶。邓小平最具备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能力和条件,最能作出理论上的新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时代主题转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概念,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在教材中不可能系统展开论述,更由于初中或高中学生理解能力所限,更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我们政治教材主要是从政治制度这个角度来阐释的。主要内容即: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其有共同的本质特征;中国的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在现行的初中和高中教材中都能体现出中国特包理论的观点,对于讲好课、学好理论、充分发挥政治课教学的优势、搞好特色理论的讲解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创新之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经历了从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历史阶段。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