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2005,30(7):72-73
据2005年2月21日《环球时报》消息,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投票通过了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宣言,敦促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类的活动。由于宣言的表述非常含混不清,宣言所提到的禁止可能会被误解为函盖治疗性克隆研究,许多国家投了反对票。赞成宣言的共有71个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荷兰和巴西等。反对的共有35个国家,包括比利时、中国、英国、瑞典、日本和新加坡等。另有35国投了弃权票,主要是伊斯兰国家。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1月 2 5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 (ACT)向全世界宣布 ,他们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这一人类胚胎克隆技术上的突破引来各方关注。虽然ACT公司表示 ,他们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 ,而是为了获得治疗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 ;并声称一旦治疗性克隆研究获得成功 ,就可以利用克隆胚胎所得到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诱导培养成各种目标器官的细胞 ,甚至组织和器官的整体 ,来修复或更换人类各种受损组织、器官 ,造福于人类 ,但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都对克隆人类胚胎所引发的伦理及科学上的问题作了迅速的反应。许多国家政府在表示有限度、有控制地允许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同时 ,对克隆人或人类的生殖性克隆实行或正在实行立法禁止。为了使读者从生物学知识方面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及治疗性克隆研究及时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刊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张红锋、叶希韵两位老师 ,请她们就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查、分析了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密切相关的几个伦理学问题:人胚胎地位的伦理学争议、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伦理学问题、世界各国克隆技术的政策与法规,等等,特别提到了生殖性克隆对社会伦理造成的巨大冲击。结果表明,各国政府普遍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而反对生殖性性克隆(克隆人)的研究。最后论及了一些学者对“克隆人”伦理学问题作出的相关预测。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潜在价值及其面临的重大伦理问题,提出该项研究应当遵循或应予慎重考虑的若干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动物克隆和人胚胎干细胞技术进展迅速,治疗性克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治疗性克隆的概念、基本程序和进展,并分析了治疗性克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伦理学争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2009,(9):77-78
据2009年3月25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独立》3月23日报导,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血液与移植管理处、苏格兰国家输血管理局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医疗研究慈善机构韦尔科姆基金会,将实施一项耗资数百万英镑、用干细胞制造血液的研究项目,并准备在3年内利用志愿人员对“合成”血液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2008,(9):77-77
综合2008年1月19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东方网2008年1月19日消息,以及2008年1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华盛顿1月17日电,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生物技术企业斯特马金(Stemagen)公司称,他们使用克隆技术制造出了5个人类胚胎。这一成果如果属实,将有助于为病人生产相匹配的干细胞,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该公司在《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2006,31(5):67-67
据东方网11月22日消息,中法联合考古队对重庆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的第三次清理工作目前结束。考古队在位于龙骨坡1200米高海拔的地方的一个高8米、面积为400多平方米的洞内,发现了大熊猫、野马、犀牛和羚羊等10多种动物的化石,其中大熊猫化石的年代为距今8万至10万年。中国古人类专家、中科院研究员黄万波介绍说,1984年在龙骨坡遗址发现的小种大熊猫化石,年代是距今约180万年至248万年,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小种大熊猫化石;而小种大熊猫被公认为大熊猫的老祖宗,此次考察成果进一步证明,大熊猫不但起源于龙骨坡,  相似文献   

10.
11.
1938年 ,德国科学家HansSpemann建议用成年的细胞核植卵子的方法进行哺乳动物克隆。自 1997克隆绵羊“多莉”问世以来 ,动物克隆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这必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引起一场生物技术革命。社会对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人们开始憧憬生物技术革命将要带来的巨大好处 ,与此同时 ,有识之士也对生物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忧心忡忡。面对动物克隆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在是到了必须让公众了解并做出评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研究是当代生物科学技术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该研究产生的伦理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乃至广大公众的广泛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是胚胎的道德地位之争,即如何看待胚胎——胚胎是不是人?第二是胚胎干细胞来源之争,即人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是否合乎法律及道德,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伦理及法律问题该如何处理。受精卵/胚胎/胎儿是具有潜力的位格人,应该赋予其完全的位格人的道德地位。基于该立场,对四种不同来源的HESC研究的伦理争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8,(9):77-77
综合2008年1月19日《新民晚报》消息及同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卫报》1月17日报道,今天英国生殖和胚胎研究监管机构——人工授精与胚胎等管理局(HFEA)决定正式批准两个英国研究小组培育用于研究的人兽混合胚胎。  相似文献   

14.
据2011年报12月8日《科技日报》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6日报道,英国两个科研团队同时首次培育出了"临床级"(高纯度)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其质量超出以前的胚胎干细胞,可用于人体,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家为退行性疾病研制出新疗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是证实人胚胎是否存在β-内啡肽细胞。第3~10个月胎儿25例和新生儿5例,取胃窦前壁,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β-内啡肽细胞。用邻片法及PAP双重染色法,显示β-内啡肽细胞和胃泌素细胞。并用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量人胎第7个月时二者的相对面积和周长。结果表明,人胎第3个月幽门腺内存在少数β-内啡肽细胞,随胚胎发育逐渐增多,还证明,β-内啡肽与胃泌素两种物质在同一细胞内共存。第7个月人胎β-内啡肽细胞相对面积小于胃泌素细胞,二者相比,有高显著性差异。本文为探讨β-内啡肽细胞在人胚胎胃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争论促进了混合方法研究的发展,混合方法研究融合了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成为"第三种研究"范式。混合方法研究综合了两种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在博物馆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将会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教学》2009,34(1):73-73
据2008年8月10日《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纽约2008年8月8日电,哈拂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在8月7日的《细胞》月刊网络版上发表了他们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