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4-48
温忠翰,山西太谷人,清代诗人。牡丹江市图书馆藏其未刊稿本《遗山诗髓》十四卷、《元诗备考》二卷和《补遗》一卷,世所稀见。《遗山诗髓》皆摘自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或为元好问诗文原文,或为施氏所作笺注之语,择取精审,并附有考证按语。《元诗备考》摘录施书后《附录》《补载》两部分,顺序与原书颇有出入。《补遗》则主要记录了关乎汪古直重修元遗山墓之诸多文献,皆是名家名作,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之,春草输赢较几多。 自注: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雅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集笺]万古幽人在涧阿 王韶生《元遗山论诗三十首笺释》(以下简称《简释》) 《易·履卦》:“幽人贞吉。”《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考槃在阿。”《朱子集传》曰:“考,成也。槃,盘桓之意。言成其隐处之室也。”(香港《崇基学报》1955年第5卷第2期)百年孤愤竟如何。 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 《韩非子》有《说难》、《孤愤》篇。  相似文献   

3.
元遗山金亡后所作20余首诗的具体写作时间,李光廷《广元遗山年谱》和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或未编年,或编年有误。笔者于从事《元遗山诗集编年校注》的工作中,根据新发见的史料及研读文本所得,对上述两谱中相关内容的阙误作了清理、辨析、补充和订正,并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遗山杂记类散文的审美特征和现实价值陈长义作为金源一代杰出诗人和诗论象的元遗山,对元明以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一直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对其诗作和诗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作为散文家的元遗山,虽然从《金史·文艺传》、徐世隆、杜仁杰到《四库全书·遗山集...  相似文献   

6.
论朱筱园《论诗绝句五十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筱园《论诗绝句五十首》,“论”与“诗’并重,开端有总论,末尾有总结,篇幅宏伟,结构严密,论述精辟。处处不乏真知的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地位当在王士祯、袁枚仿元遗山的论诗诗之上,可与元遗山《论诗三十首》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六诗古义解     
《毛诗》“六义”之说,本于《周礼·春宫》:“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序》因之,称为“六义”。郑玄注“六诗”曰:“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  相似文献   

8.
河北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的《三曹资料汇编》第9页收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录一):“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遗山先生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编者把此诗编在《曹操卷》中,显然认为诗中的“曹”是指曹操。又,游国  相似文献   

9.
“断肠”,比喻令人十分悲痛。在古典诗词中,人们常用“断肠”一词,表达深沉的别愁离绪和思念之情。如曹操在《蒿里行》诗中写道:“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唐代顾况《听角思归》诗云:“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唐代高适《燕歌行》有句:“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再看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凤凰阁》词中语:“断肠人在栏干角。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这滋味黄昏最恶(难忍)。”相传,历史上还确有。断肠”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载:魏晋时  相似文献   

10.
宋代大诗人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和画时曾作过一个著名的评价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曰 :“兰溪白石出 ,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 :“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兰田烟雨图》 ,按 :王维《山中》诗原句“兰溪”为“荆溪” ,“玉山”为“天寒”。)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是指以画理画法入诗 ,这当然是正确的 ,也是一个要点 ,但也并非就专指此一点 ,其所指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诗的题材。苏轼是在评王维的《兰田烟雨图》这幅描绘自然…  相似文献   

1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风雪夜归人”一句。句中“夜归人”之“人“参考书中解释有二:其一指“借宿的人”(作者),其三指“主人自己”,并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通。但我认为诗中“夜归人”之“人”指的是“主人自己”,不能指“借宿的人”。其理由是: 一、从诗题可知“借宿人”作者,已经宿在主人家里,他是“客人”,所以此诗命题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因此,“夜归人”中“人”不是“借宿的人”,而是“主人”或“主人家中的人”。  相似文献   

12.
被柳亚子誉为南社“眉目”的周实(字实丹)山,不仅“生为万夫雄,死演革命史”,在响应武昌首义、领导山阳(今江苏淮安)光复的斗争中断头沥血,为辛亥革命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即以文字论,亦不让陈同甫、杜牧之一流也”。殉国后之翌年(1912)9月,由南社社友、烈士族兄周伟(字人菊)编辑印行的《无尽庵遗集》,尽可能地搜集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周实所有诗文(顺及,近时学界多传云周实遗集乃柳亚子先生编定,实属误会,笔者已有另文详辨)。然而,正如周人菊事后所言:“烈士生平所作诗不下数千首,自删定者亦不下千首,其酬应代替之作尚不与焉。乃今所存,难得半数,知必有零星遗稿存于天壤间者。”笔者近为《无尽庵遗集》作笺注,因着意访求,果又搜得未见于《无尽庵遗集》之周烈士诗5首、词4阕、书札3通。窃不图自秘,特公诸学界同仁,分享共乐。 一、佚诗  相似文献   

13.
近日翻阅湖南地方志,偶然发现朱熹的一首佚诗——《洞木山村舍》。诗曰: 梯云石蹬羊肠绕,转壑飞流白玉斜。一段轻烟春澹薄,数声鸡犬野人家。光绪《湖南通志》卷285艺文40金石26介绍《宋洞木山村舍诗碑》云:“《辰州府志泸溪杂识》:明崇祯初,浦市民间甃土地祠,掘地得碑,有洞木山村舍诗一首,为考亭朱文公所题。按公未尝至辰,不知由何得此诗。《嘉定(湖南)通志》按:此诗大全集未见。桐木山为辰州府城之主山,今隶沅陵。而浦市居沅陵、泸溪两界之地,故此刻《辰州府志泸溪杂识》载之,惟县志桐字作洞,未知孰是。”  相似文献   

14.
《商颂》“宋诗说”导源于汉代今文三家诗,当时颇为流行。汉以后,三家诗日见沦亡,《商颂》“宋诗说”也渐隐晦。一直到清代乾嘉以后,由于古书辑佚工作的普遍开展,三家诗遗说重见于世。三家论《商颂》作年作者,以《鲁诗》遗说最详明:“宋襄公之时,修仁行义,欲为盟  相似文献   

15.
滇中地区有许多附会于《西游记》的传说,明代嵩明人兰茂又著有一百回的《续西游记》小说,足见西游故事与云南的缘份.兰茂(1397—1476年),字廷秀,号芷庵,石羊(今蒿明县杨林镇)人,一生隐居不仕.赵藩曾有诗赞之:“杨林曾拜隐君祠,声律犹闻课小儿.借箸纵逢王靖远,麓川今断款关时.”(《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论滇诗六十首》)后一联记兵部尚书王骥玻麓川之前,往  相似文献   

16.
王庭筠散考     
王庭筠,字子端,号雪溪翁、黄华山主,又作黄华老人.辽东熊岳(今辽宁熊岳)人,是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元遗山曾以“百年文章公主盟”盛赞其文学的成就.其诗以黄山谷为法,犹工险韵;词以清新娴婉著称,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曾道:“金源人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唯王黄华小令,间涉幽峭之笔、绵邈之音.”著有《藂辨》十卷,有文集  相似文献   

17.
“王官谷里唐遗老,总结唐家一代诗”(清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唐末司空图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理论素养,自觉地运用儒、释、道,特别是道家的哲学美学思想作指导,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诗歌理论成就,全面研究了诗歌艺术的基本规律,写下被后人称之为“诗家之总汇,诗道之筌蹄”(清孙联奎《诗品臆说》郑之钟序言)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哲学美学理论。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臆说《诗品》对创作主体修养的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夕阳一词,始见于《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所谓“度其夕阳”,是说开辟山的西侧,以扩大种植的土地.“夕阳”,本指山的西侧,这是因为山的西侧为西下的太阳光所投射的缘故,故《尔雅》云:“山西日夕阳.”《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之夕”,即太阳落山之时,故牛羊下山归家.可见,夕阳原先只不过表示日在山之西侧即傍晚之意.  相似文献   

19.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的解释有爱情说、悼亡说、悼所恋宫婢说、咏瑟声说、政治诗说、回首自己的遭际说、客中思家说、自题其诗集以概括生平诗作之说等,在古诗中,解说观点之多、分歧之大,此诗恐首屈一指。它象一座迷宫,千百年来使多少学者、哲人,文学大家目迷心惑,感到难以索解。清王士稹《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十一:“獭祭曾经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千年毛郑功臣在,赖有弥天释道安。”其“解人难”,其诈有“毛郑功臣”那样的解人、且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下册“附录二”续增有元·刘秉忠《读遗山诗四首》:剑气从教犯斗牛,百川横放海难收。九天直上无凝滞,更看银河一派流。北里笙歌劝酒杯,南邻门巷冷如灰。秋风万里方摇落,叫杀孤鸿春不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