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法定方式与重要渠道。当前该制度存在人民性难以充分体现、参审范围不足、制度异化等问题,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从优化随机抽选方式、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4,(1):72-77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改革中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保障,简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定位和功能,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利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载体,去完善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探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利于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这种方式之一可以把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扩大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弥补审判力量的不足,促进审判独立,保证司法公正。文章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沿革和作用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需从立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乃本轮司法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顶层设计,全国50家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展开改革试点。以H省A市两级法院为视点,管窥改革试点中期的成就与问题。当前,我国民众司法意识初醒,有利于司法的公众参与逐步从制度走向实然。然改革非一日之功,制度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巩固,建议构筑司法行政大数据平台保障公众参与的基本内涵;同时,应强化改革工作落实力度,推进陪审员能力塑造和陪审生态的养成,缩小制度与现实间的落差,彰显公众参与的实质要义。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陪审制度产生情形的研究,探讨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渊源和职能,指出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外陪审制度经验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特色人民陪审员制度,长期陷入"陪而不审"之尴尬局面。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法院改革试点大陪审制合议庭制度。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多数改革存在陪审员定位偏差,履职积极性不高,责任机制缺失,与现行合议制相冲突的问题。解决这种困境的关键在于做出相应的程序设计,具体包括:陪审员的选任机制的完善、保障陪审员充分履职,构建合议庭责任机制以及改进合议庭细则,以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真正价值,推进我国合议庭制度改革,以期推动司法体制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建军 《红领巾》2005,(1):105-107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正逐渐步入法治化轨道.为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须对该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正确处理好诸多关系,使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上达到司法民主与审判职业化、人民陪审员权利与义务、立法上的原则性与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无知的美德与提高执业素质的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8.
任飞 《华章》2009,(21)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正式施行已四年有余.四年间,该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受到一些质疑.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人民陪审员制度进行论证界定.之后,作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与统计数据,从功能、身份、条件、职能定位等角度入手,对制度落实过程中人民陪审员所处的尴尬地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对于该制度不应一味地批评指责,也不宜对其基本结构提出颠覆性的改革意见.而应在保证人民陪审员制度稳步推进的前提下,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努力完善,以保护这一新生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社会普通民众参与司法的重要方式。它充分反映了中国法治的民主、公正性,具有制衡与监督的作用,体现了实体与程序的双重正义,以及刑事诉讼的高效机制,并为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新时期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也存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以及陪审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正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发挥其构建特点,努力找寻摆脱困境的出路,是和谐的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或非职业审判员参加刑事、民事案件审判的一种诉讼制度。在我国为体现司法民主将其称之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它在司法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影响了它的广泛运用。在新一轮司法制度改革中,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陪审员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吸收普通民众参与的司法方式,人民陪审制度蕴涵着政治民主、司法民主以及司法公正的价值。但是随着法制建设的深入及其自身不足的不断突显,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开始减弱,使人民陪审制度的独立价值难以有效实现。因而应该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模式进行结构重塑,使之焕发固有生机。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度体现了司法民主,有助于实现司法的公开和公正,维护司法的权威性,捍卫社会正义。通过历史分析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其意义。由于其本身存在着无法掩盖的价值,我国应当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陪审制是一项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案件审判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审判机关都曾实行或仍在实行陪审制。近年来,陪审制度重新成为我国立法界、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这一制度的命运如何,将会深刻影响到我国司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诞生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历史上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005年的立法与2010年的司法解释,从国家层面表明了推进与加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态度。但在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作却出现了应然与实然间的分离与差距,在实现民主、反映大众智慧、保障审判公正和诉讼效率等方面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对人民陪审员制度进行与诉讼体制相结合的改革,从重视人员遴选、强化诉讼原则到发挥其身份优势等多方面对该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章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由来、发展及存在的分析,以及中外陪审制度的比较,提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不仅不能取消,而且需要完善并进一步阐述完善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作为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案件的司法制度。具有民主价值、人权价值与公正价值.但由于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的缺陷,陪审制度逐渐沉寂。而完善及运用人民陪审制度具有现实意义。我国仍应该继续沿用参审制陪审模式,并应对陪审制的重要内容如立法依据、陪审员的资格、陪审员的选任、参审具体范围等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毕业生在就业协议书签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签订来源不规范、"跳槽"导致签约的随意性、部分毕业生不履行就业协议的约定、协议书的填写存在漏洞等,以诚信意识缺失为切入点,结合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加强诚信教育立法建设、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加强诚信校园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校诚信教育制度改革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良好司法公信力具有维护司法权威、培育法律信仰、促使公民守法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价值功能。从司法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司法主体、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从司法的外部因素来讲,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赖于司法经费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