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看了舞剧《丝路花雨》,英姑反弹琵琶的舞姿楚楚动人,令人经久难忘。为什么呢?因为“反弹琵琶”是一种突破,是一种新的创造,给观众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跳舞与写作似乎有某些相通之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迫切需要教给学生这种“反弹琵琶”的技巧。因为反弹琵琶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反弹琵琶”,启迪他们的逆向思维呢?我想谈三点意见: 一、在审题立意中培养逆向思维古人云:“意在笔先。”写文章必须先立意,在审题立意过程中,指导学生不断变换立意角度。如学了《愚公移山》,正面立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一般都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习惯和思维定势,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然而,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置学生正常思维定势和理解意向于不顾,有意反其常而行之,这就是教学中的“反弹琵琶”。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反弹琵琶”技巧,往往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新异感和吸引力,引发学生强烈的关  相似文献   

3.
“反弹琵琶”,通俗地讲,就是唱反调,即提出与一般人相反的观点。但是,反弹琵琶不应被理解为是钻牛角尖、是诡辩,它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问题情境“反弹琵琶”,实践逆向阅读的探究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以逆向思维阅读文本。即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引领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逆向揣摩文本的结构特点、主题意境,以及作者的表述方法,甚至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反弹琵琶”,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而表达新的思想。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不一定有益”、“不妨对牛弹琴”等,就属于“反弹琵琶”。作文时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构思,会为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使文章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6.
“反弹琵琶”能使思维不落窠臼,它具有灵活性、多向性、创造性的特点,能使文章的立意新颖、独有见地,使同一题目同一材料的常规思维相形见绌。法拉弟用逆向思维,创立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赫伯布斯看到除尘器把灰尘吹走行不通的事实,运用逆向思维,发明了现在使用的吸尘器。韩愈“反弹琵琶”,写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著名杂感《马说》。毛泽东同志反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梅花消极颓废、孤芳自赏之意写出了不畏冰雪,不避严寒,俏不争春,虚怀若谷的“咏梅”传世佳作。在中学的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中如果教会了学生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面很广,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角度而言,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歌曲激趣;谜语激趣;反弹琵琶;鼓励“班门弄斧”;用美陶冶身心;培养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的写作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举一反三”“寻找联系”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通过“换元运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反弹琵琶”似乎成了作文的一种时髦。那些极力倡导作文要逆向思维的教研论文及竞赛获奖的“反弹”之作屡屡见诸报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原本就思维活跃的中学生,仿佛寻到了一条写作成功的秘决,在作文中动辄反弹,标新立异。结果写出的多是观点偏颇的失败之作。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作文教学指导的一种失误,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近日获悉蜚声海内外的舞剧《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的舞蹈设计深受观众欢迎。因为平常都是怀抱琵琶“正弹”,而举于身后的“反弹”,可谓平中出奇,令人振奋。由此得到启发,目前陷入困境的地理教学不也可以、而且有必要“反弹琵琶”吗?地理教学中的“反弹琵琶”是指当传统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颇费周折,且效果不明显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作些“反面”文章,则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 从语文学习的视角来看,"反弹"就是反其意而用之,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即"创新"理念. 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反弹琵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学生时代的"叛逆"心理较为突出.逆反心理极强的青少年时代,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较强,这就为我们在课堂上顺势倡导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创造了有利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顾锦杰 《文教资料》2005,(24):55-56
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教育理论和学习方式引入到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进行中学语文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做法与思考,以求与大家共同商榷,共同研究。一、反弹琵琶法所谓反弹琵琶法就是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反弹琵琶法"亦谓之"求异思维",也叫"做翻案文章"。它是将已有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在不违反时代精神,不违背科学常识的前提下,对思维定势的“反动”与“逆转”。它常常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遵循事物都是辩证的原则。作文中,“正中求反”是立意出新的二元性思维。“灯蛾扑火,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4.
文贵创新,而“反弹琵琶”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手段,所谓“反弹琵琶”在写作上是指避开常规思维模式而借助于逆向思维从相反或对立的方面去立意构思的一种技法,运用这种技法有时的确可以起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之效,从而写出新颖别致、异彩纷呈的文章来。当今中学生的不少优秀文章比如《“班门弄斧”又何妨》,(当代中学生议论文  相似文献   

15.
王文建 《河南教育》2005,(12):38-38
“反弹琵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的意思是:当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正面批评.引导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不妨来个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够解决学生教育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逆向思维,即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它要求我们对传统思维模式作逆向思考,也就是说,传统认为正确的观点,我们要发现其中的不足或错误;而传统认为错误的观点,我们要从中发现真理的成分。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不少的成语、格言、警旬、寓言等,往往以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口耳相传;但不能否认,其中有一些所揭示的哲理确实带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非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弹琵琶”。“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反弹琵琶法亦谓之求异思维,也叫做翻案文章。它是将已有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在不违反时代精神,不违背  相似文献   

19.
反弹琵琶     
[一技] “反弹琵琶”是指写作中从某一习惯见解或传统观念的反面进行立意的构思模式。它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即从某一观点的对立角度来确立新见解,提出新主张。它能使思维不落窠臼,锋芒毕露,使章标新立异,别具一格。譬如,“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本来是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有人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之举虽不足取,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思考教学”理论,重视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味地强调求异思维的训练,似乎求异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全部。由于过分地强调了求异思维,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内容倾向的题目和材料,总要“反弹琵琶”,大唱反调,又形成了新的“思维定势”,由此而来的“负效应”决不可忽视。一、审题训练.强调反向、多向思维,但忽视了材料的主旨,影响和淡化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