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意见领袖"呈现信息处理价值化、亲和性与平民化、角色转变灵活性与团队化等特征,同时在各类传播平台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意见领袖"应具有社会监督责任、舆论导向责任、文化导向责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引导责任等,要充分利用其影响力传播正能量,让其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意见领袖影响力来源出发,探讨其在社交媒体阅读推广中对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可为提升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效益提供参考建议。文章以TAM及其扩展模型、信任理论、传播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交媒体阅读推广活动中意见领袖的特征,构建意见领袖对数字阅读推广用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模型以及相关测评量表,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中,推广媒介功能不会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产生显著影响,推广内容质量、推广人特征分别对感知有用性、信任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感知有用性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参与意愿,信任直接或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用户参与意愿;在意见领袖影响力来源中,推广内容质量对参与意愿影响最大,推广人特征中的社会特征相较于关系强度对用户信任产生的正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常江 《新闻界》2012,(12):15-18,27
本文对"鲁若晴"事件中舆论发展的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评述,分别以传统媒体、意见领袖和大众三个传播主体为分析角度,发掘舆论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显著非理性、情绪化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建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个体在线影响力测量是研究网络舆论、在线社会网络演化、在线信息传播等诸多重要问题的基础。如何定量地刻画个体对他人的在线影响是一个被计算机、复杂物理、社会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多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研究视角入手,系统回顾了不同学科对社会化媒体中个体影响力的测量方式,即结构性度量方式、信息的被转发与被提及次数、佩奇排名及其改进算法,以及K-核分解算法。与经典的"意见领袖"测量方式相比,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节点影响力测量由于剔除了用户的主观偏见,其测量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对全球涉华记者社交网络的结构、影响力以及功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全球涉华记者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形成相对松散的社交网络,呈现区域聚集性的特征。美英国家涉华记者社交网络影响力高,在社交网络中拥有更高网络资源调节和控制能力。涉华记者所在媒体机构的现实影响力及在全球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位置,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偏向,以及记者个体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及目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交网络超越时空限制,链接行动者和涉华信息,以涉华议题为纽带,形成融信息、网络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网络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微博意见领袖是影响微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互联网信息重要的传播节点.研究发现,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的生成主要依赖其社会属性、微博行动以及普通微博用户微博行动三方面的相互作用,由此形成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的生成模式.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获得和维持需要在共同关注的前提下产生集体情感,同时对微博意见领袖跨情境遵从行为进行合理利用以...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9):43-49
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从群体特征、焦点话题、社交网络关系、群体结构特征四个方面考察了1886名活跃的微博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情况,描述该群体在社交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人群特征看,微博意见领袖多为居住在大都市的专业型男性;他们在重大时政新闻、灾难事件、社会民生热点三种类型的话题上起到聚焦话题、界定事实、引导话题走向的作用;在社交网络关系方面,专业型意见领袖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其社会资本有效地转化为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此外,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结构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意见领袖聚合了少量话题热度,幂率特征显著;大V式微,中V崛起,影响力更分散、多元;意见领袖群体间的互动程度降低,个人影响力重新整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和媒介权力概念,对以意见领袖为中心节点的社交网络结构变动的特征及趋势进行阐释。文章指出,由于社会资本的转化优势,意见领袖仍将在社交媒体中发挥中心节点作用,但节点的分化整合将更频繁,意见领袖代际更迭将是常态。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舆论引导带来了挑战。舆论重心由传统媒体转移至社交媒体的同时,引发了新闻从业者舆论参与的“转场”,新闻工作者在社交媒体中的内容生产和社会交往是一种重要的舆论参与方式,生成了“非正式”的引导力。从实践形式来看,建立个人的公共账号、组织社群,甚至是参与普通的网络活动都可能产生舆论引导力,那么是什么将新闻从业者的业余实践与舆论引导勾连?研究发现,“名人”声望、自我审查、关系传播分别为舆论引导积累可接近的受众、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建立可传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2020年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排行榜上的86家智库为研究对象,从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发布、用户交互3个层面分析国际知名智库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平台建设方面,美国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最佳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知名智库开通了极具异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方面,从发布时间来看,不同智库在不同社交媒体中的发文频次参差不齐;从发布媒介来看,大部分智库通过多元化的媒介发布信息;从议题设置来看,智库重点关注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和国内的重要问题。用户交互方面,不同社交媒体的用户交互存在差异性。建议我国新型智库构建以官网为核心的辐射状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养专职管理智库社交媒体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围绕全球热点与国内重要议题发布高质量信息,建立推动其运用国外社交媒体的保障与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9):55-62
近年来的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动机与行为已成为公共危机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探讨了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动机结构及其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公共危机传播的动机主要有信息、公共、社交、共鸣和宣泄动机;信息、公共和社交动机对公共危机信息获取和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宣泄动机正向影响公共危机信息生产行为;共鸣动机负向影响公共危机信息获取和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刘玉娇 《视听》2022,(3):144-146
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情感消费、从众消费和狂热消费的特征,消费动机包括无条件支持、参与式造星、使用与满足的情感因素.但粉丝群体盲目、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形成和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规范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引导粉丝经济正向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偶像、粉丝多管...  相似文献   

12.
众多自媒体中,微博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快捷性、草根性受到网友的青睐。本文针对网络传播中的媒体参与现象,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探究微博带来的媒体网络参与、观念变通及其影响结果 ,探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高媒体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有助于社会媒体以及公众能够有科学的视角和行动参与,为网络传播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积极氛围。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广播媒体面临着大规模覆盖率与传播影响力不成正比、议题设置和话题召集能力弱、互动性差等问题。在微博传播时代,广播媒体的官方微博要重视并研究微博传播的规律和微博使用者的心理特点,把微博作为原有媒体品牌宣传的平台和一个新媒体来经营和管理,而不能将其视为对传统广播电台形式、内容的简单复制。广播媒体要通过名记者、名主持人在微博上的议题设置和对公共话题的参与,成为意见领袖,争夺广播媒体在微博空间的话语领导权,提升所在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提网络中群体极化现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网络言词的极化,即网民意见偏向一个观点。另一个层面是现实行为的极化,即网络上的群体行为作用到现实社会中,严重影响正常社会公共秩序。作为履行宣传和传播任务的主流媒体,应积极应对,创新引导舆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已迈入信息化时代,公共危机的传播能力逐渐加强,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动机与行为已经成为了公共危机传播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首先对公共危机的本质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动机进行概述,分别为信息、公共、社交、共鸣与宣泄五个动机,最终分正负两面对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影响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群体是自媒体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思维活跃的他们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发声",构建了一个带有鲜明特色的"舆论场"。与此同时,高校自媒体空间中涌现出一批意见领袖。探究高校学生群体的自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现象,分析其"发声"特点,并试图根据其所遇挑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含韵  夏晓草 《现代传播》2023,(11):141-153
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N=4865),全面呈现中国居民社交媒体使用与沉迷现状,并从社会心理、角色和情绪三方面探讨中国居民的社交媒体沉迷特征。研究发现,18—39岁的中青年是社交媒体的中坚用户,也是社交媒体沉迷的高发人群。调查参与者中42.1%可被界定为社交媒体沉迷者。性别和家庭月收入对社交媒体沉迷没有显著影响。重度使用微信、微博、B站、抖音/快手的用户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但个体的社交网络规模则对沉迷无显著预测力。与非沉迷者相比,沉迷者更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喜欢拖延,并热衷于进行社会比较。社交媒体沉迷者虽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更多的积极情绪,但却在社会生活和朋友圈中感受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8.
日前.荷兰国际集团开展了一项名为“社交媒体影响力”的调查.此项调查主要是研究一组被选定的记者和公关专业人士在使用社交媒体方面的情况。调查报告力求分析6个问题:社交媒体在何种程度上可被视为可靠:在何种程度上大众舆论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特征为分析基础,结合社交媒体传播的共性与网络舆情事件的基本特点,提炼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群体极化生成机制,总结诱发群体极化生成的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寻找化解网络群体意见冲突和激化的路径,呼吁共享、共治、共赢的新型网络公共讨论空间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