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界》2017,(8):16-22
在常常涉及新老媒体的法人名誉权案件的审理中,法院如何既保护正当的舆论监督又保护企业的名誉权(商誉权),这是一个不容易拿捏的问题。回顾过往主要依据《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所作出的经典案例判决,可以对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生效后的相关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做一些预期。本文在对"农夫山泉"、"娃哈哈"两个国内知名饮用水品牌的系列法人名誉权案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法人名誉权诉讼中的管辖权与判决结果公正性现实的和潜在的相关性,以期司法界、新闻界和全社会在互联网时代更加重视司法管辖不当引发的司法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7,(5)
本文在对"肯德基诉零点公司"法人名誉权纠纷案判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自媒体转发中的注意义务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区分注意义务标准是自媒体侵权案审理的内在要求,面对大量的由自媒体引发的侵害法人名誉权案,2014年的网络侵害人身权司法解释和新颁布的《民法总则》其司法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周小犊 《青年记者》2012,(19):66-67
2011年12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范曾诉郭庆祥和《文汇报》名誉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郭庆祥上诉,维持原判决,判决再次引发各方热议.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评论所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事件的缘由要追溯到两年前.2010年5月26日,郭庆祥在《文汇报》鉴藏版争鸣专栏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2010年9月,范曾起诉文章作者郭庆祥,称文章已经对自己的名誉权造成严重侵害,要求被告郭庆祥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500万元.  相似文献   

4.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有必要了解何为新闻真实,何为法律真实。当二者发生碰撞时,如何尽量避免侵权事件发生。每个新闻工作者所学的第一课都是新闻必须真实,新闻真实首先要求事实真实,采访中要得到真实的信息,从而产生新闻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法律真实是在法庭调查时,法官根据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出具的证据查明本案事实,这种查明的事实即法律真实。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法律真实与事实真相是相悖的,分裂的。因此在新闻侵权官司中,在法庭上通常会出现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激烈碰撞,被告可能面临着证据不足甚至拿不出  相似文献   

5.
安转红 《新闻世界》2011,(5):244-245
近日,《新闻记者》先后刊登的有关毒毛巾案的两篇文章引人关注。两篇文章各有侧重,但所持观点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关于此案的"容忍判决"实质上是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戕害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传达了媒体舆论监督权和法人名誉权是不平等的这一错误观念。本文以央视报道为剖析对象,论证了媒体如何保证自身舆论监督权和法人名誉权之间的平衡,真正行使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以营造健康有序的舆论监督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3):18-23
本文围绕"奇虎企业诉阮子文案"这一由新闻评论引发的诽谤纠纷案,重点就判决中的过错认定和涉案言辞是否具有侵权性质的认定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比较法上的相关规定,基于企业活动的公共利益性质和对市场强化舆论监督的需要,提出"公正评论"应作为此类案件中被告的合理抗辩方式。此外,评论中的成语表达是依照字面意思,还是放在特定的语言和社会背景下来考察,也值得司法者谨慎判断。最后还指出,如何协调、平衡企业法人名誉权(商誉权)和对企业的舆论监督权,这一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7,(11):17-24
本文通过专业网站搜索到2015-2016年农夫山泉与娃哈哈这两个大企业起诉多个微信公众号侵害商誉权的全部案例,基于这12个案例,作者发现涉网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则可能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对于商誉权的损害赔偿适用怎样的保护规则,如何界定赔偿范围,进行了多角度探讨。此外,通过名誉侵权四要件的逐一检视这系列案件所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原告举证不充分的情形下却能获得有利判决;承担高额损害赔偿的被告竟未被发现有一人上诉;原告并未申请执行任何生效判决等问题。作者也指出了小样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后续研究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