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界》2016,(16):22-27
当今社会发展中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立足媒介,聚焦城市形象,也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以2015年《湖北日报》上16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运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内各市、州的城市形象做出了一个准确勾勒。结果显示,湖北省内16个地级市、州的城市形象基本可以分为六大类型,依托这六大类型,本文对湖北省内城市今后的定位及规划提出了可行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美食类短视频塑造重庆城市形象所采取的传播策略,以期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之义。基于内容分析法研究重庆美食类短视频的传播主体、内容和传播形式,结果表明,传播主体多元化,不同主体对重庆形象传播也存在差异性,多样传播形式等多种美食类短视频传播策略构建了传播重庆"网红"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3.
陈建军 《青年记者》2022,(18):79-81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这一全新表现形式已成为新闻信息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助力新闻内容的传播。但要实现新闻内容的“触动力”,就要找到内容和大众之间的“共情点”,并以“共情”为基础实现新闻短视频的“共情增益”。本文分析了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实现“共情增益”构建的具体路径和策略,认为应延展选题广度,以优质内容构建“共情”;变革表达结构,以新鲜话语催生“共情”;重视场景传播,以场景营造培养“共情”。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事物都可以被量化的"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汇集与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如今,大数据在IT、金融领域都已经出现了深入的应用,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兴起则是电视新闻媒体对大数据时代的积极回应。它为我们传播、接受信息提供了新的视角,形成了一种创新性的新闻表达方式和新闻报道形态。一、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定义2010年8月,在首届"国际数  相似文献   

5.
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能够更好地展现城市的文化与城市的整体精神风貌。抖音短视频的兴起,为城市形象的传播与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旨在分析抖音短视频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实践经验,并以“抖音之城重庆”为案例分析。本文从四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是短视频与城市传播的融合;第三部分分析抖音短视频中城市形象视觉符号建构;第四部分进行“抖音之城重庆”城市形象传播分析,从抖音打造超级流量网红城市新形象、抖音“网红城市”传播策略两个方面论述,为城市形象传播从流量到内容转变,实现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践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传播效率大大加快,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短视频的出现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抖音"短视频的信息传播优势,分析了"抖音"短视频与城市形象传播的联系,介绍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意义,并重点探讨了"抖音"短视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路径,希望可以切实改善城市形象环境,促进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孙昕  张静 《视听》2022,(9):39-42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过往以官方为主体进行城市形象构建的模式,技术赋权使个体得以参与到城市形象的传播中,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力量。“我是云南的”系列短视频的走红不仅是因为新媒体赋权下草根话语逐渐崛起,少数民族文化有了个性化表达,而且离不开网民再生产式的破圈传播,以及政府和媒体的持续引流。短视频中城市形象的传播机制主要依托算法推荐、模因复制、引爆要素聚集来达成。在借助短视频塑造城市形象时,应注重打造城市特色IP,提前规划传播战略,积极引导传播热点,重视群众的力量,加强官方和民间的联动,扩大城市形象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8.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银发网红”。乡村“银发网红”发布的短视频中呈现了多重乡村形象,对乡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乡村“银发网红”短视频也存在良莠不齐、内容雷同、刻意传播乡村负面形象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乡村“银发网红”视频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蓓  钟思燕 《今传媒》2022,30(1):127-130
本文以政务抖音号“西安文旅之声”为研究对象,以场景传播分析模型为理论依据,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象征要素和社会要素两个方面探寻影响政务短视频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象征要素方面,主题与呈现方式对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而在社会要素方面,背景音乐情感属性和标题语用表现对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西安市城市文化传播形式新颖多样,成绩斐然,但依然存在主题与传播主体单一、话题设置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城市形象传播需要重视场景要素在传播效果中的作用、丰富城市形象宣传视频主题的多样性、转变话语叙述主体以及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的系统规划性。  相似文献   

10.
在现如今信息爆炸时代,可视化的数据新闻以其强大的承载信息能力、轻量化视觉体验和交互式的互动感受受到业界的大力追捧。而视觉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由多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对数据新闻可视化在信息学、符号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传播学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从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的关系出发,结合网易近年来推出的数据新闻"数读"从业务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以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工具,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其天生的弱点。电视有画面,报纸有图片,广播新闻相对于其他媒体新闻,无画面是明显的劣势,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那么,广播新闻在报道中能否产生“视觉画面”做到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胡琍 《新闻爱好者》2010,(9):155-155
全国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重要的媒介事件。作为央视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节目中心,致力军事传播,其播出平台CCTV-7在此次两会报道中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以CCTV-7军事栏目为研究对象,针对今年两会特别报道,从传播内容、形式、理念、模式、效果等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丁骋  张威 《今传媒》2022,(7):27-30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传播载体,在健康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保罗·瓦兹拉维克曾根据元传播的特征,提出了“元传播五大原理”,对短视频健康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依据该原理的具体内涵并结合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健康传播的要求等,提出短视频健康传播者要建立并坚守发布契约、为内容设置合理的传播样式并让其适应短视频社交关系、准确把握传播节奏、与用户进行对称交流等短视频健康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会议本身前所未有地透明,公民议政前所未有地深入,公共舆论前所未有地呈现出共商国是的民主生态,每个公民都可以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政见,新闻媒体更是穷尽多媒体技术手段和组织策划之功为公民议政提供舆论通道。  相似文献   

15.
王禹洁  魏思佳 《新闻知识》2023,(11):19-27+93-94
社交媒体时代,个体拥入舆论场,情感逻辑超越理性逻辑。在微博平台“二舅”短视频的传播中,公众情绪的扩散呈现出类似个体情绪发展的惯性表现,具体表现为群体感染、情景触发、时间抑制等规律性特征。本文从情绪传播的惯性角度入手,顺应情绪惯性规律,提出多元联合、情景设置、情绪连结三方面的情绪疏导建议,以期把握情绪传播特点,为社会舆情传播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资源,作为数据重要表现形式的图表开始成为新闻的主体之一。与传统的"文字+图片"的新闻表现形式相比,图表新闻以更直观的方式传递、解读信息,更能满足受众"直达信息核心"的需求。可以说,图表新闻正逐渐成为与消息、通讯等并行的  相似文献   

17.
抖音的异军突起吸引了传媒业的目光,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抖音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抖音号成功进行了新尝试,开辟了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抖音号《央视新闻》在2019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发布的67条国庆相关议题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结合内容分析结果,发现短视频传播是构建国家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大门,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人类不能没有农业和农民。我们以抖音中乡村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阅读与文本内容分析法,以“现象易朽,问题永存”的逻辑串联文章架构——通过对乡村短视频所呈现的“人·地·情”三部曲现象背后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来探究这些问题勾连的当下省思,对于乡村短视频的实践创作、相关学术研究以及当下“乡土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记得当年第五届人大召开中有一项重大新闻改革,名为"化整为零":以往每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按惯例,即报上一登了事,但那次不是这样处理,登还是要登的,但登之前,先通过新华社用新闻稿的形式,化成五六条或七八条新闻的形式,对报告重点内容一一加以报道,而每则新闻也就五六百或七八百字,将报告中精髓简要地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电视、报纸、广播凭借其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一直是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的主力军。每年的全国"两会"对媒体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一道新闻盛宴。各类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一份调查中显示,有近30%的公众会选择互联网作为了解"两会"的首要信息渠道,另有20%的公众会及时的关注互联网上"两会"的信息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