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国家的教育面貌直接关系国家的发展.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紧跟时代的脉动,我们必须提出新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只有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些教学感悟.一、教师与学生应善于设疑、提问在物理课堂上,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善于设疑、提问.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尊重、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标下的教学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作为初中的主要科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初中数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机械教学,转而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动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本文就此探讨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创新,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自主研发,而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大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使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企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学校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只有通过抓学校的科研,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手段,达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教育目的,才能适应科教兴国对人才的紧迫需要。一、学校教育科研的具体做法学校科研工作要...  相似文献   

6.
罗勋秀 《考试周刊》2014,(91):138-138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而一个民族要具有创新精神,就要求青少年有创新意识,也就要求教育者在自己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搞好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从课堂教学着手。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创新精神是创造力的  相似文献   

7.
周胜雷 《新疆教育》2012,(11):88-90
创新是教学的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时期的教师就要担当起这样的使命,做学生创新意识的启蒙、成全学生走创新之路,为学生创新护航。  相似文献   

8.
“文明的历史 ,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 .”阿斯本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表明了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创新人才既要具备创新意识 ,又要具备创新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必须从小经过启蒙、引导、爱护、培养和发展 ,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抓起 .1 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培养有创造力的教师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 .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才能有高水平的学生 ;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 ;教师了解当今数学的最新成果 ,才能鼓励学生努力钻研、勇于探索 ;要实施数学创新教…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性、竞争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必须具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本文从高职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伴随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已悄然发生变化,为适应时代和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应运而生,生物教学也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通过加深对创新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这样才能使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社会是信息万变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也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新性,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强化国民的创造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杰出的创造性人才,是学校教育奋斗的目标,也是信息技术课教学者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这也注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有别于其他学科,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留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创造和实践的空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包装设计教育模式严重滞后,如何改革落后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包装设计人才,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教学之路,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从专业教学、基础教学及实践教学三方面探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钟晓锋 《成才之路》2013,(16):46-46
新时期教育突出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抓好创新之源——激发兴趣、创新之路——发展思维、创新之用——和谐氛围、创新之助——闲暇教育这四个方面,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社会的任务,更是我们教育的任务。本文着重论述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必须通过创设有利环境挖掘创造力、通过启发质疑培养创造力、通过教学环境培养创造力加上教师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明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白艳霞 《新疆教育》2013,(13):55-55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唤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是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富有创造意识,要上好每一节课,上出有特色的课。教师必须讲究教学艺术,在尊重传统经验的同时勇于创新。   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为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做到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就不应该把学生限定在自己预先设定的呆板的教学思路中转圈圈,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作大胆的尝试。例如,在全国第三届…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了关于创新的问题。社会的发展就在于创新这个动力,否则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无从发展。社会的创新就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肩负着重大的创新责任和任务。教育要创新就要创新教学思想,要有创新的教学。我们教师首先要增强创新的意识,要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有才能的学生。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赖于教育创新,而现在教育创新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教师是物理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创新也是当前中国迫切需要的,只有赢得了创新才能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很大,给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素质教育"在教师中已成共识,并已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有创新精神就必须树立学生的自信意识和挑战意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