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短跑途中跑是短跑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途中跑技术在短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何提高途中跑的速度也是短跑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田径训练工作有几点心得与大家探讨,并且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2.
途中跑是短跑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技术结构最稳定的跑段,并且它在体育教学大纲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中、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因此,途中跑的教学是短跑教学中的重点。正确掌握途中跑技术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也是每个体育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和业余训练中,笔者通过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掌握途中跑技术动作,并且有效地提高了短跑成绩,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径短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提高途中跑技术,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其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加大步幅、加快步频。短跑的教学应是多方面的,但传统的教法过于强调掌握技术环节和提高成绩,忽视了发展短跑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的练习,其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事倍功半。中等技工学校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已掌握一定的短跑技术,具有一定的力量、速度和其它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量的素质练习内容,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和教学进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提高短跑成绩和促进身体素质的正常发展。为了证  相似文献   

4.
短跑技术教学应以途中跑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提高跑的速度,在教学中除了大量采用不同距离,不同速度的加速跑,反复跑,行进间跑之外,还可把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和技术练习结合进行。如采用各种跳跃练习,跑的专门性练习,快速力量和柔韧性练习等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短跑是发展速度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掌握田径运动各项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决定短跑运动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全面发展水平、专项素质水平、掌握短跑合理技术以及精神意志品质等。这些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但在跑的过程中,诸多因素都集中地表现在一定的步长与步频的配合上。很明显,跑时步子大,两脚交换频率快,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就慢。因此,提高短跑速度的实质,就是使学生不断地加大步长或加快步频,使步长与步频合理地配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在一  相似文献   

6.
在田径的教学训练中,采用各种各样的跑很多,如:上下坡跑、直线跑、曲线跑、长跑、短跑和障碍跑等等,却很少人注意到后退跑的作用,甚至不少人不把后退跑放在眼里,所以,在诸多跑的种类中,后退跑常被忽视。然而在我的教学训练中,后退跑不仅要用来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前脚掌跑的动作,有利于跑的速度,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什么后退跑有利于跑的速度呢?因为后退跑就是脚跟不着地的跑,是掌握短跑技术中的前脚掌着地的跑。这虽然是一个很自然的短暂动作,只要你留心去体会,就会…  相似文献   

7.
专业短跑运动员掌握跑的放松技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之一,在普通高校的短跑教学中,同样也起重要作用,它不但需要掌握完整的技术概念,而且也要有力量、速度、协调性等素质。  相似文献   

8.
田径运动称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短跑则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初一至高二反复出现跑的教材,在中学教学中占较大比重。跑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活动能力,它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血管、呼吸等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是大有好处的。短跑主要是发展速度、速度耐力的有力手段,提高了跑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就能为掌握和提高田径运动以及其它运动项目的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设计短跑教学实验模式,对哈尔滨理工大学2001级女生108人进行短跑教学正常实验,探求发展大学生速度素质提高短跑速度的有效教学模式与方法,为提高高校短跑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支撑高抬腿跑、立定三级跳远、50m跑的组合教学模式,是发展高校女大学生速度素质,提高短跑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和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秦黎明 《中华武术》2008,(11):19-20
短跑项目是径赛比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跑的极限强度运动。短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要具备超强的速度、爆发力、速度耐力等素质,而这些素质都离不开以力量为保证。所以说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力量素质也是掌握技术或实施战术的基础。发展力量素质是提高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60米跑速度素质 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 短跑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是各体育项目的基础。短跑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落后项目。短跑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已为学者所揭示。速度是由步频、步幅决定的,只有掌握了步频、步幅发展的敏感期,才能有效地促进速度提高。因此,研究短跑的步频、步幅发展的敏感期,无论对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少年儿童60米跑的步频、步幅发  相似文献   

12.
1 跑的专门练习系列组合训练的提出短跑的明显特点是通过腿部力量和正确的技术来产生最大的身体水平速度。短跑训练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逐步提高机体在缺氧状态下的协调活动能力。而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依赖于素质水平的提高,还与跑者所掌握的技术,特别是正确的途中跑技术是否合理,意志是否顽强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国际体育交往增多,我们有机会观看一些国际田径比赛,从比赛现场或电视录相观摩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外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角逐中,他们跑的动作非常放松自然,尤其是在高速途中跑  相似文献   

13.
王立新 《中华武术》2007,(12):48-49
短跑的专门性练习是掌握和提高短跑专项技术和成绩的重要手段,是初学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较快地掌握短跑技术所采用的主要练习方法。常用的专门性练习有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练习与短跑技术动作结合得并不是十分紧密。跑的动作结构包括腿部的后蹬、摆动、着地缓冲动作、上体姿势和摆臂以及髋部动作,是支撑与摆动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其动作过程为:着地缓冲→后蹬→后摆→前摆。笔者通过对短跑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对短跑专门性练习进行了设计与改进,并且经过多年的教学与训练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曾京飞 《体育教学》2009,(11):64-64
掌握放松技术是提高短跑水平的重要环节,放松技术是当今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我们许多初学者往往忽略了这个环节,总想跑得更快,结果手脚生硬、适得其反。为此,在短跑训练中,要有目的地通过多种形式的跑和多种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放松技术,要克服那种只要通过足够的跑量就可以跑得放松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代滨 《中华武术》2013,(11):46-47
短跑是短距离跑的简称,是400米和400米以下距离赛跑项目的统称。短跑技术的发展以途中跑技术为核心,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跑段,也是最重要的跑段,其任务是继续提高跑速和尽可能较长距离地保持最高跑速。本文以相关训练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学习、训练实践,针对短跑训练提出几点建议,为从事短跑训练的教练员、运动员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短跑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短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人的速度极限,为后续的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他们可以在训练和竞赛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短跑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沈士达  李群 《体育科研》2010,31(6):61-64
运用激光测速系统、运动学分析系统以及多参数同步触发系统,在上海2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的100 m跑训练过程中进行测试,将运动员100 m途中跑支撑阶段的运动学参数与人体运动的水平速度进行同步分析,来揭示短跑运动员100 m途中跑速度的变化规律,讨论和分析短跑运动员100 m途中跑支撑阶段的不同运动学参数的变化与人体速度的关系,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短跑途中跑的速度和改进技术动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金凤 《中华武术》2007,(12):10-12
肌肉放松能力是维持短跑运动员长时间高速跑的重要因素,放松能力对于掌握和有效运用短跑技术,提高跑的技术效果,优化短跑技术结构,使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就此,对短跑肌肉放松机制、放松技术、提高肌肉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加以探究,为从事短跑训练的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提高短跑速度的训练中,坡道跑以其独特的方法和显效果,引起了专业和非专业运动员的普遍重视,并被广泛运用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训练中。本分析坡道跑对短跑速度的影响因素,并对坡道跑训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前言当前各国短跑运动员的水平日趋接近,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必需寻求有效的训练手段,创造专门的条件来提高速度。牵引跑是通过助力来达到超过本人最高速度训练的目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专门的科研证明:采用非传统的训练手段能显著地加大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在提高动作技能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跑速和速度力量水平。例如英国国家教练员L.马修里尔介绍说,牵引跑可以使50米成绩提高0.3秒左右,并认为:“牵引跑可以提高运动员增大动作幅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