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亲子体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亲子体育的研究的现状作了总结和分析,并对亲子体育研究中的问题作了归纳:①亲子体育研究未引起体育界重视,现有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②亲子体育的功能、作用的研究较少;③亲子体育研究中,项目设置的科学性等缺乏理论支撑;④缺乏亲子体育影响因素的研究;⑤调查研究和实证研究少.因此,希望更多的体育专家、学者关注亲子体育的发展,参与亲子体育的研究,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6,(3):53-55
亲子体育运动是子代与亲代共同参与的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最好的补充。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亲子体育运动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体育运动促进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亲子体育也是父母与孩子的一个交流平台。但大多数人只关注2-6岁幼儿亲子体育,而忽视了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体育。文章旨在呼吁众多学者和专家对小学生亲子体育运动(家庭体育)的重视,加大对其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亲子体育旅游的概念和范畴结构,得出亲子体育旅游概念提出的背景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旅游业的转变与创新、生活性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在剖析亲子体育和亲子旅游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属+种差的概念定义方法,提出亲子体育旅游的概念,并从行为主体、行为基础和行为效益三要素方面对亲子体育旅游的范畴结构进行解析,深化对亲子体育旅游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对长春市城区小学602对亲子体育参与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亲文化程度、职业对儿童体育认知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双亲体育经历对儿童喜欢体育程度、间接、直接体育参与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双亲体育行为对儿童体育认知层次、直接和间接体育参与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儿童溶入体育的社会化动因依重要程度分别为同伴、双亲,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明星、学校老师,其中同伴、观看体育比赛、学校老师的影响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50-1052
目的了解新乡市牧野区居民休闲体育的开展现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市牧野区休闲体育的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与结论新乡市牧野区居民参加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兴趣娱乐,参与的满意度一般;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和舆论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合理有效利用体育资源,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疫情防控期幼儿居家亲子体育活动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幼儿“MLS循环运动”理念,将此理念应用到幼儿居家亲子体育活动内容的构建当中,提供了操作技能领域(Manipulation)、移动技能领域(Locomotion)、稳定技能领域(Stability)内容设计思路和示例,旨在促进疫情防控期居家亲子体育活动有效开展,为推进亲子体育活动创新、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山东省传统体育游戏进行了研究,意在丰富儿童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并为体育器材短缺的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素材。主要结论:山东省传统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多彩;体育游戏对儿童的身体素质发展和智力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增强儿童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儿童初步形成竞争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体育游戏为儿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山东省传统体育游戏的研究与保护;在学校体育中教授相关的体育游戏,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视角以民生为主,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新乡市四市辖区、二县级市、六县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新乡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改革及改进的方向,并希望对其他地、市公共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儿童少年的良好的社会性品质是他们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和发展儿童少年的社会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理论上探讨了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促进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指出 :体育游戏能够促成儿童少年社会交往关系 ,为儿童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 ,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 ,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女性运动健身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设计实施“亲子体育”行动研究,旨在消解已婚已育女性在体育参与中面临的家庭结构性障碍,促进女性运动健康。从微观和实操层面对女性参与者健身过程进行记录、反思、调整,发现“亲子体育”在现有社会条件和性别秩序下可有效促进女性的体育参与,不仅能协调女性自我发展需求与家庭角色间的矛盾,将女性体育参与的家庭结构性束缚转化为结构性支持,还能改变女性对体育的认知,促进健康运动行为的代际传递。虽然“亲子体育”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社会角色,也无法完全扫清女性体育参与的障碍,但在现有社会文化制度下其是一种有效的女性运动健康促进的改良措施和中间路径。  相似文献   

11.
邢俊平 《精武》2012,(4):29-33
中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重任。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和途径。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调查,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对新乡市中学体育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设施、课程设置等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秦梅 《体育文化导刊》2012,(9):31-32,4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2010年艺术阳光SUN项目组在北戴河开展5-13岁智障儿童亲子游戏的一支团队活动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体育游戏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起到精神食粮、治愈心理疾病的药物的作用。建议:加强智障儿童亲子活动的组织,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身边的弱势群体,让体育运动成为智障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静  郭敏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186-188
从学前儿童体育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入手,对学前儿童体育在儿童建立自信、智力发展、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及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学前儿童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纠正的问题阐述了其基本对策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家庭体育对青少年社会化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增强亲子感情、推动积极价值观形成、培养良好公民人格。以社会化理念为基础,指出当前中国家庭体育存在诸多问题,欠发达的家庭体育阻滞青少年社会化。要推动中国家庭体育发展,有如下对策:第一,观念习得和制度保障并重;第二,以体育教育为核心,强调家长责任;第三,联结多元主体参与,实现资源分享;第四,运用社会化媒体创新传播;第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开展家庭体育。  相似文献   

15.
幼儿时期是心理快速发展阶段,而心理发展又离不开动作。虽然动作本身不是心理,但动作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是幼儿时期的主导活动,而体育游戏在幼儿各种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它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阐明体育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体育游戏对提高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丰富情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等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选取贵州省8个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关系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按照是否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和性别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组的四组样本中,无论是反应生理健康表征的身高、体重、50m跑、握力等指标,还是在反应心理健康的8个部分因子测试中均表现出明显差异;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能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体活动     
G898.03.HL006 9905016体育游戏是儿童伙伴间建立良好人际的催化剂—对沈阳市三所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实验报告[HL,中,A]/白君玲//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177(TY)游戏//儿童//集体心理亲合//人际关系为探索体育游戏与儿童伙伴间人际关系形成的有关规律,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以沈阳市3所幼儿园73名大班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发现体育游戏有助于儿童扩大他们与同伴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福建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情况,找出现行的小学体育课程对动作发展的影响作用现状,对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编排,促进儿童体能发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实验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福建小学体育课程促进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福建小学体育课程有效的促进了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位移技能发展优于操作技能发展;投掷项目的体育课程对于投掷的动作发展的影响存在事倍功半的现象。建议:合理安排基础体育动作的课时和研究小学生基础体育技能的发展序列以更有效的促进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体育生活方式的留守儿童比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人际交友更好,更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拥有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也少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体育活动环境滞后是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留守儿童为主体,政府层为主导,学校层为主阵地,社会层为支持,家庭层为配合"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1+5"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4~6岁儿童动作技能与认知自我调节的相关性,为论证体育运动的多元价值提供依据。方法以165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布鲁氏动作技能熟练度测试(BOT-2)、BOT-2灵敏分量表、儿童动作技能测试量表第2版(MABC Test-2)、MABC Test-2抛接技能分量表等测试动作技能发展水平;采用《学前儿童"学习相关认知自我调节"测试手册》评价认知自我调节水平;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双侧肢体动作协调、手眼协调、动作灵敏、动作平衡得分与4~6岁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得分呈正相关,校正月龄和其他动作技能的影响后,肢体动作协调得分与4~6岁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男童,β=0.22,95%CI=0.08~0.36;女童,β=0.16,95%CI=0.04~0.29);不同性别4~6岁儿童动作技能得分与认知自我调节得分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4~6岁儿童双侧肢体动作协调能力与认知自我调节呈显著正相关。应重视对儿童双侧肢体动作协调游戏的开发,通过规律的亲子体育互动发展儿童动作协调能力,以此促进4~6岁儿童认知自我调节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