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壮族三月三     
正在我国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相传"壮族三月三"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中国邮政于2012年8月23日发行《民间传说—刘三姐》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分别展现关于刘三姐这一民间传说人物  相似文献   

2.
壮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壮族同胞的喜爱。文章以桂西高校为例,结合桂西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资源,将壮族传统体育"抢花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让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之精神,也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衷维  赵云 《体育风尚》2023,(5):119-1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基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其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壮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例,分析其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方法,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工作,以期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析红水河流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调查法,对红水河流域壮族聚居地传统体育的形成及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壮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成不仅与民族的心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壮族的生存环境、宗教祭祀、传统节日、民俗民风结合在一起,且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健身娱乐、表演与竞技、促进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从民族学、生态学、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广西壮拳的地理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壮拳积淀了浓厚的壮族文化底蕴,受到壮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结构、心理结构等影响,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特有的人文景观,反映了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蕴涵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观等,体现了壮族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对壮拳进行保护与发展,将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掘、继承及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最原始、最生动的文化印记。作为壮族原生态民族文化标志之一的“打榔舞”,由壮族人民劳作之余的一种简单的自娱性舞蹈,发展到现在成为广西天等远近闻名、能够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文化熏陶、社会反响的文化品牌,其发展之路是一个文化品牌的建设之路,也是一个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活态保护之路,更是一个文化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互动双赢之路。它的良好发展对于当前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自我突破、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如何促进民族文化建设、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也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服务广东少数民族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清远市辖内2个民族县壮族瑶族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清远市2个民族县壮族瑶族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率、频率、动机、形式、项目选择及场所特征等六方面都有着极显著性差异,具有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被称之为"中国的橄榄球"运动,是最早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运会的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和掌握广西仫佬族与壮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差异,对广西仫佬族1419名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并与2010年广西城乡壮族7~15岁学生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广西仫佬族与城市壮族学生身高、体重均值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身体充实度落后于城市壮族学生的平均水平,体型接近乡村壮族学生群体,男、女生身体形态生长突增高峰的开始年龄分别为13~14岁和10-12岁;肺机能发育水平以及柔韧素质仫佬族学生明显优于城乡壮族学生水平;视力不良检出率仫佬族与壮族学生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并随学龄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应根据各民族学生体质指标态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干预措施,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壮族各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并根据地域性、民族性和融合性三个方面对广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从文化学的角度给予阐述,以使世人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并使之更好地为本土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黑衣壮是保持壮族文化特色较为完整的壮族支系,至今仍保存着本族群的原生态文化形态和元素。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社会人文的影响,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化特征,反映了与壮族的宗教信仰、民间崇拜、时节风俗、生产劳动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促使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产生,时节风俗促进黑衣传统壮体育文化发展,生产劳动与黑衣壮传统体育文化息息相关,既能健身娱乐,融入生活,又能凝聚人心,壮大族群,民族体育文化彰显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壮族板鞋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丽春 《体育学刊》2007,14(7):69-71
概述了壮族板鞋舞的起源和发展,对板鞋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壮族板鞋舞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手段,板鞋舞不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集体性、交融性、观赏性和综合性等文化特征,而且还具有健身、健心、体育旅游开发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同处祖国西南红水河流域的山城广西马山县的壮族与瑶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民族在运动风格、活动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和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差异。研究这种差异,对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目的: 1983年5月由广西区体委、区教育局组织的壮族少年体质研究组,在柳州地区教育局、来宾县教育局、体委的合作下,在来宾县对壮族少年的体质进行了试点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初步探索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少年的体质现状和特点以及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少年儿童体质调研的规律和经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基本情况本次调研是自1985年以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共同组织的第6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民族,995所学校。调研统计人数为348495人,其中汉族7~22岁大、中、小学生262878人,回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壮族、维吾尔族、瑶族、土家族、  相似文献   

16.
韦霞  刘朝猛 《体育科技》2015,(1):17-18,21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的宝贵遗产,有着最原始、最生动的文化印记。"打榔舞"是广西壮族人民稻作文化的缩影,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简单舞蹈。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能够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文化熏陶、社会反响的文化品牌。其良好的发展现状给它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也给其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15,(10):879-880
通过对左江岩画的相关考证,着重分析其蕴藏的壮族体育文化,首先对广西左江岩画内容、特征进行阐释,其次从武舞演练、铜鼓文化、图腾崇拜三个方面论述岩画中的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追溯壮族体育的起源,深入了解其传播发展历程,并为壮族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望本文能够对壮族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播带来借鉴意义,并使之长存。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19,(2):113-116
民俗活动为村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村落传统武术也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2者的互动发展研究有着双赢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手段对民俗与村落传统武术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尚武习俗、信仰习俗、山歌习俗是壮族村落传统武术传承的基础、动力和载体;与此同时,村落传统武术对壮族生产生活、道德礼仪、行为规范等习俗有着不可或缺的反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民俗变迁背景下壮族村落传统武术应以"文化认同"为核心,注重"武德"传承,紧跟时代变化,赋予壮族村落武术新功能等自我调适举措,以期更好地促进壮族村落传统武术和民俗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花山贮存着壮族先民上千年前的文化艺术品——岩画。花山岩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原始的思维方式,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生活形态,其中多处岩画中的人体造型涉及武舞方面的内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工作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的视角,对花山岩画中壮族武舞的内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曾凡莲 《体育科技》2005,26(4):24-26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研究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美学,有利于提高传统体育的艺术性、技巧性和竞赛性,对于进一步在壮民中推广普及,提高体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