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优秀赛艇运动员营养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Practice)(简称KAP)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教育方案及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6名优秀赛艇运动员(男子26名,女子20名)为调查对象,根据营养教育KAP模式自行设计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问卷,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赛艇运动员营养知识平均分为(47.08±12.60)分(不及格),知识短板主要集中在三大营养物质和维生素来源及运动营养相关知识方面;营养态度平均分为(87.70±7.40)分(优秀),赛艇运动员整体营养态度很好,男子优于女子;营养行为平均分为(73.94±10.52)分(良好),男子优于女子,运动员主要存在多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零食不当及三餐餐次不合理等问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知识与态度(K-A),营养态度与行为(A-P)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P<0.05),赛艇运动员KAP总分与文化程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训练年限和运动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学历越高,其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整体表现越好。结论:赛艇运动员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但运动员有积极良好的营养态度,需要加大运动营养宣教力度,开展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为形成合理的营养理念提供支持。此外,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建议食堂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食物供应种类,改善休息日食物供应量;指导运动员科学加餐,正确引导运动员的零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竞技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知识知晓、饮食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合理营养。方法据营养"知-信-行"行为模式,设计营养KAP问卷,对冬训期间湖北省重竞技项目全体在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重竞技项目运动员营养知识平均得分4.23±1.92,营养知识处于普遍缺乏状态;81.6%运动员按自己的口味习惯选择食物,仅有17.1%考虑到营养搭配,2.3%考虑到营养合理;部分运动员不吃早餐,水果、牛奶摄入频次少,饮食行为不规范;但有着较好的接受营养知识教育的态度。结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运动员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使运动员的膳食行为健康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膳食营养态度以及膳食营养行为等信息,进而改善其营养水平,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方法:以10-17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分为6. 5±1. 73分(不及格),知识短板主要是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构成以及人体所需的能量物质来源等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膳食营养态度平均分为7.03±1.81分(良好),总体上膳食营养态度表现积极;膳食营养行为平均分为13. 43±3. 07分(及格),运动员的食物选择主要依靠心情或者胃口,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有一部分蹦床运动员不按照队里的规定购买或食用食物。结论: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主要依靠教练或亲戚朋友获取营养知识,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待加强,膳食营养行为需要合理监控。建议:开设相关营养课程,加强运动员对膳食营养重要意义的认知,配备专业的膳食营养师进行膳食营养搭配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少儿运动员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少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营养知识、运动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和态度。结果表明:1.少儿运动员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2.普遍存在不良饮食习惯。3.对营养知识有较好的认知态度。在少儿运动员中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有利于膳食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划船运动员营养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Practice)(简称KAP)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营养教育方案,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运动队79名优秀划船运动员进行膳食营养KAP调查。结果:划船运动员营养知识掌握较为欠缺;营养态度整体表现较好,部分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营养态度不够端正,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营养行为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营养素摄入不均衡、零食不当、三餐餐次不合理等方面。划船运动员营养知识与态度,营养态度与行为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KAP总分与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把运动员管理和餐厅膳食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使营养教育及膳食营养调控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师范类和综合性院校大一至大三男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和饮食行为总体表现尚可,近半数学生具有荤素营养搭配的饮食观念及习惯,饮食较有规律,对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较正确。但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主食摄入量过少、不重视早餐、挑食、膳食不平衡等,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营养教育内容,鼓励大学生多渠道获取营养知识和提高健康认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对我国现役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常模;"2)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均不受年龄、训练年限、参赛次数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和结构相对较稳定;3)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程度多处于中等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高校教师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健康现状,为今后对高校教师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西柳州师专和南宁师专在校教师110人进行营养KAP及健康现况调查。结果:广西高校教师营养知识得分8.16±3.23,及格率为43.6%,且性别、年龄、学校、学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营养态度分为17.72±2.84,及格率90.9%,柳专高于南专教师,差异显著;营养习惯和行为得分33.26±4.82,及格率64.6%;KAP总体分为59.15±8.26,低于及格水平,柳专教师明显高于南专教师,且差异非常显著;健康分2.74±1.91,及格率46.3%;运动分2.41±1.60,及格率55.5%,且性别、年龄、专业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BMI在标准范围的有65人,占59.1%,体重不足、超重、肥胖45人,占40.9%;营养知识(K)、态度(A)、行为(P)、健康、运动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高校教师饮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日常饮食营养习惯和行为不够合理,运动锻炼时间明显不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但饮食营养态度非常积极,应开展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保健知识,为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运动员餐厅食物供给是否能满足食物多样性需求及其对运动员进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水上项目运动员餐厅夏训期间一周食谱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餐厅食物供应情况,同时对在餐厅就餐的运动员进行膳食行为调查,分析食物多样性与运动员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餐厅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膳食指南要求,并且与运动员膳食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建议:餐厅在全谷和杂豆类供应等方面进行调整,以满足运动员平衡膳食的需求。结论:运动员伙食标准的提高与营养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通过提升厨师、餐厅工作人员和运动员的营养知识水平以及配备营养师等多种手段可达到食物多样、改善运动员饮食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对运动员的营养与饮食进行全面的考虑,无论对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还是对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都是如此。随着人们营养方面知识的增加和对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进一步了解,合理的饮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开辟了又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行为调节在射击射箭运动员心理调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茜  王华  张建功 《体育科技》2001,22(1):48-50
通过认知-行为心理调节方法在射击射箭运动员中的应用,剖析了认知-行为心理技能、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强调了认知-行为调节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认知-行为调节是运动员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可靠保证,是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营养需求高于普通青少年,也有别于其他项目运动员。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等方面加以分析,应用饮食营养干预和运动营养补剂全面调整其营养水平,保证其生长发育和日常训练需要。日常饮食供应充足碳水化合物,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限制脂肪供应比例,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及时充分补水,适度摄入膳食纤维;应用运动营养补剂弥补饮食摄入不足,供应运动饮料满足训练需求,补充优质蛋白质促进疲劳恢复,按需补充钙和铁等补剂;同时加强运动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膳食营养管理体系。提升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营养水平,夯实其体能基础,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往往更多地热心于研究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而较少关心和注意运动员的营养和饮食问题。然而,运动员的饮食以及营养摄取是与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同等重要的问题。由于游泳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使运动员在从事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科学的训练、优秀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而且取决于合理的营养。营养水平的高低,对运动员适宜的体重和体脂储备、运动能力的最佳发挥及延缓运动疲劳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良好状态和运动能力的基础。合理营养与科学训练相结合,将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考体育加试之前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育考生在考前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仅限于常识,认为考前营养补充对运动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考生考前的饮食行为比较合理,几乎没有体育教育考生使用营养补品。  相似文献   

16.
优秀摔跤运动员良好比赛成绩的取得,取决于科学的训练、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和情绪,合理的饮食则有助于运动员发挥训练效果、提高运动成绩,并促进运动后体力的迅速恢复。本文从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出发,根据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以及对营养的需要进行探讨。旨在为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认知—行为心理调节方法在射击射箭运动员中的应用 ,剖析了认知—行为心理技能、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强调了认知—行为调节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作用 ,揭示了认知—行为调节是运动员保持良好情绪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可靠保证 ,是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饮食行为,在国内首次利用饮食障碍测量工具对不同类型(项目、性别、运动水平、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运动员的饮食障碍特征进行测量和差异比较检验.结果表明,运动员在饮食障碍行为特征上存在显著的项目、性别和运动水平的差异(p<0.05),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在饮食障碍上也存在接近临界水平的显著性差异(p=0.048).研究认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不同项目对饮食的要求有明显区别,因此,对于运动员饮食障碍的诊断和认识应区别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19.
梁鸿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59-60,65
为促进我国短道速滑队优秀运动员膳食营养水平,并为运动员提供合理、平衡膳食的指导依据,对备战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的6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全体运动员均摄入低热能高脂肪食物以利于高原训练,三餐配比符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膳食营养基本能满足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消耗。存在问题主要是运动员维生素A、B1摄入不足,锌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值。不足的营养可通过加餐和营养补剂强化。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各项运动具有共性部分认知心理特征指标,对广东省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简单反应时、脚踏频率、肘关节动觉感受性、深度知觉等四项指标与运动水平关系密切,分析了影响羽毛球运动员的认知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