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体是个体的有机组合,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团体之间存在着心理效应,团体心理效应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团体心理效应对体育教学的启示,为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与运用团体心理效应,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人的心理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和人的心理效应相联系的。本文拟就一些心理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性的认识。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首因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社会支持的心理健康效应和身体锻炼功能的双重效应,以徐州市8所中学的学生为个案。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的影响效应。结果身体锻炼与心理应激和负性事件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正性事件和中性事件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变量的出现,引起了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解释量和标准回归系数的降低;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具有直接效应,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对心理应激起作用又可以间接起到中介变量作用。结论社会支持在青少年心理应激影响机制中充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心理弹性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理统计法等方法等探讨其在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最终得出理弹性在身体锻炼影响青少年心理应激中的调节效应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心理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因素对课堂教育效应的优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准确地运用心理效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有许多,但始终还是缺乏一个相应的解释模型来说明究竟哪些效应是更显著的、更能反映出锻炼者的心理效益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对锻炼所产生的心理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估是不现实的。在如何建立解释模型的方法上,文章在分析了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灰色关联度来构建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解释模型,为拓展锻炼心理效益评价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运用教育学和社会心理学原理,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社会性、竞争性、规范性、约束性等特点,可对个体的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与心理弹性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从而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王晓玲  徐坚 《体育世界》2010,(5):116-1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益处,懂得体育锻炼的多元价值,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张文跃 《体育师友》2010,33(3):47-48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适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过失或错误的本质根源,促使学生迅速地改正错误、弥补过失。若运用不当,常会使学生产生防范心理,造成心理抵触,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乃至"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校园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为观察对象,考察它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减缓的效应。在调查中,来自浙江高校的837名在校大学生完成了一个改编的心理危机自评问卷,根据这些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分为体育活动参与不足、非常规体育活动参与和常规体育活动参与3种类别,采用方差分析对各类别的被试进行心理危机状态的强度差异比较,并进一步运用归回分析考察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和频率对心理危机减缓的预测效应。结果发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学生的心理危机水平要低于非常规体育活动参与和体育活动参与不足的学生。研究进一步表明,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对人际关系危机、情绪控制危机和环境适应危机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体育活动参与频率可以共同预测心理危机减缓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理论中的过度理由效应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思考,旨在将这一心理学效应理论充分应用于体育教学当中,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自发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为终身体育奠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昕 《体育世界》2009,(12):92-9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运动中获得的良好心理效应可与标准的心理疗法效应相媲美,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疾病,对有轻度及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运动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提出了体育运动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兴趣、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存在认识偏差导致运动员在心理上出现认识不足,出现了以往失败效应、害怕遇到曾经赢过自己的对手效应、对待训练后的疲劳效应、对待暂时性技术失调效应和面对主客场心理效应,文章提出在篮球运动中五大认识偏差心理,并找出纠正措施克服途径。  相似文献   

14.
石生  李秀娟 《青海体育科技》2002,29(1):44-45,58
本文运用生物、心理、社会——体育的三维观来审视竞技体育的终极目的,运用历史的、项目的、国际的三维视角来寻找答案:竞技体育应由“纯生物”转向“社会效应”,由“实体系”转向“操作系”——社会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吕琦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3):117-119
心理效应链现象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由于受认知、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它们相互作用,进一步深化了评价的不客观、不公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对心理效应现象的运作做了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打破心理效应链现象走出评价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由于平时缺乏心理素质训练,加之比赛经验不足,往往在比赛中受各种因素干扰,增加心理负担,使正常技术难以发挥,甚至失误。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训练中强化运动技能,运用生理效应调整生理机能,进行意向性增减心理负荷及调动思维潜在能力,排除干扰,稳定心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资本"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运动员心理资本的价值,心理资本不但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压力,更有助于运动团队的建设.运动员心理资本作用机理有四种研究范式:主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动态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动员心理资本的干预策略,阐述了开发运动员自信心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坚韧性的对策,以期从心理资本角度对运动员选材、培养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金珠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3):57-58,96
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运动的心理效应进行探讨,从中发现体育舞蹈运动具有悦体效应、审美效应、成就效应、移情与宣泄效应和交往效应.体育舞蹈运动将会因大学生在追求形体美、体魄强健的同时,注重心理的最佳效应而奠定终生体育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大学生参加健身健美运动的心理效应进行探讨,从中发现健身健美运动具有悦体效应、审美效应、成就效应、移情与渲泄效应和交往效应。健身健美运动将会因大学生在追求形体健美、体魄强健的同时,注重心理的最佳效应而奠定其生涯体育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运动竞赛"Choking"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瑶 《体育与科学》2006,27(1):82-85,35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oking”现象研究成果,分析诱发产生“choking”的自我意识、特质焦虑、心理控制感、注意特征、压力认知、经验水平、项目特征、教练与对手、观众效应、比赛进程等内外部因素,并提出重视科学心理选材、关注个体自我意识、慎重处理运动焦虑、适度控制努力程度、运用积极认知评价、内控和情绪定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回避心理认知压力、关注技术特征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