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环节]小组学习,紧扣“还”字,披文入情,体会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2.自由汇报: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3.根据各组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A组: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学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小组代表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问:从这两句诗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B组: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  相似文献   

2.
一、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除了帮助学生巩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习得的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以外,还渗透了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先提出要求,启发学生进行读书、分析、体会、理解后再回答问题。又如提示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锯字、词、句等。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后练习第2题:“查字典弄清带点字的字义,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这个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实际上提示了学生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三个步骤,即:(1)通过查字典弄懂字义;(2)理解词语可以先弄懂其中关键字的意思;(3)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可迎刃而锯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以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章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而造句这一练习形式正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造句这一传统练习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 把造句同解释词语结合起来,就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象教学《社戏》一文中“……又漂渺得像仙山楼阁……”里的“漂渺”一词时,发现学生理解不透,记不住,于是就让学生仿课文形式造句,又自己换角度造了一句:“远望那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再让学生与原文比较在用法  相似文献   

4.
一、推敲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所谓“推敲”,其用意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理解,它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比较、品悟,这是一个思维和情感都必须积极活动的过程。窦老师在上课伊始,以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引入“推敲”的典故,告诉学生学习古诗应当好好地推敲诗里字词句的意思。接着,在教学《游园不值》时,窦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领学生推敲该诗用词的精妙。如学习“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印”,窦老师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会是“印”,而不是“踩”;学习“怜”字,窦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叶绍翁在写这首诗时考虑是用“怜”还是用“嫌”的故事;学习“小扣”一词,窦老师让学生模拟“小扣”是怎样扣;学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窦老师让学生探究“满”和“一”是什么关系,并用陆游的诗《题临安初霁》中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与“关”相比较,体会“关”的妙用。窦老师解读字词,不只是停留在对字词意思简单的解读上,而是将字...  相似文献   

5.
(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中的第八句。) 师:这句话中的“受益匪浅”是什么意思? 生:受到了很深的教益。 师:对!那么作者受到了哪些教益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九句,想想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强调了哪一层意思?联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其意的?  相似文献   

6.
现行五年制语文课本中的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是按照直观——抽象——实践这一规律编排的。在“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从图入手,形成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插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客观事物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生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在古诗《江上渔者》一课的教学中运用了“穿插”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在理解课题时,我让学生分别理解“渔”和“者”的意思以后,便加以概括:“打鱼的人称为渔者。”然后不失时机地提问:“隐居的人呢?”“隐者。”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那么写文章的人、读文章的人、做学问的人呢?”“作者、读者、学者。”学生毫不含糊地回答。在教学“但爱鲈鱼美”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解释“但”字的意思,然后加以归纳:在现代文中“但”字大多表示“转折”,而在古文中“但”字也可以表示“只,仅仅”的意思。唐朝诗人王维的《鹿柴》里,也有同…  相似文献   

8.
散文多佳词美句,要精心揣摩,方能悟出其中妙处。比较,是精心揣摩的一个方法。所谓比较,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是我,将如何遣词造句。这是将自己和作者行进比较。如果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设想,也就是说,列出了同这一佳词美句意思相近的词语和句子了,这也就包含了另一层意思:将同类型的词句和要学的佳词美句进行比较。举一个例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是朱自清《春》中的一个句子。其中的“钻”字用得很好,将小草“偷偷地”长出来的神态写活了,也把春天不知不觉地降临人间的意思很典型、很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如何将这个“钻”字讲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妙处呢?有位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是我,将会用什么词?会不会用这个“钻”  相似文献   

9.
一、结合字、词教学训练说话、写话 在教一字的音、形、义时就通过给生字组词及词语说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也就是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如:“纷”组词“纷纷”,说话:“课堂上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秋风吹得树叶纷纷往下落”,再给学生讲“纷”表示多而杂乱的意思,这样学生就易理解和掌握“纷”字的意思和应用。再如多音字“长、干、当、种”等,反义词“寒冷”、“温暖”、“破坏”、“保护”等;同音字:“气”、“汽”等,形近字;“己”、“已”等,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区别、掌握。一是一字多词,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二是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加深对生字、生词的理解,同时为看图说话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换词理解,就是把甲词换成乙词,然后进行比较理解。这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例如《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的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小燕子高兴地说:‘妈妈,京生也爱学习了。”’怎样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可以把这句话中的“也”字换成“很”字,变成“京生很爱学习了”,然后让学生把它与原句比较。学生思考比较后,  相似文献   

11.
《书的故事》(省编11册)中同一个“就”字,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同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区别“就”字的不同含义的。现将课堂教学实况摘要如下:师,“鲁迅先生听了他们的话,就离开座位走过去”这一句中的“就”是什么意思?生:这个“就”是“马上”“立即”的意思。师:对!课文中还有三句含有“就”字的句子,看看这三句中的“就”字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呢?这三句话是:第一句:卖票工人接过书,只见封面上题着“铁流”两个字,版式跟《毁灭》一模一样,就是厚一点儿第二句:“你就付一块钱,把两本书拿去吧。”第三句:“……他惊叫起来,‘哦,你就  相似文献   

12.
语文五册9课《罗盛教》的重点,是罗盛教三次钻进冰窟窿救崔(王莹)。阿·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学生默读课文以后,我抓住“摸”、“托”、“顶”三个动词,牵句连段,让学生鲜明感知罗盛教冰底救人的感人情景和舍己救人的崇高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次用“摸”。我先让学生查字典弄懂“摸”是“用手探取”的意思,没有固定的目标。然后发问:“这里为什么用‘摸’字?”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罗盛教闻声飞奔而来,孩子已‘掉进了冰窟窿’,‘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由于‘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  相似文献   

13.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14.
哈哈笑     
《红领巾》2002,(2)
歪打正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扑朔迷离”4个字,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一 .学习拼音字母1、结合新教材进行字与拼音的教学孩子入学前 ,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 ,结合孩子的这一情况及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一册新教材的特点 ,我把汉字和拼音字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进行拼音教学。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教学 ,学生对拼音字母学习非常有兴趣。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 ,让孩子逾越了入学后学习上的第一道鸿沟。例如 :在教学韵母“ai”时 ,我先让两个学生来比高矮 ,让孩子直观地看出一高一矮。从而得出“ai”的第三声 ,并在黑板上板书“矮”字 ,知道矮字的轻声就是我们学习的韵母“ai”之后我再让孩子自读黑板上的“白、水、…  相似文献   

16.
一、学文指导1、学生边看幻灯边听配乐朗读课文录音.2、学习儿歌,这首儿歌有几句话?学习第一、二句.思考:课文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板书:弯弯的、小小的)学生回答后指导:“弯”字的笔画、笔顺及书写,比较“弯的”和“弯弯的”(放幻灯映出弯弯的月儿),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这是初步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打比方的句子.)学习第三句.思考:她坐在小船里看到了什么?(板书:只看见、闪闪的、蓝蓝的)学生回答后重点指导“闪”字的读音(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启发学生分析“蓝”字的字形结构,指导书写.指导学生看幻灯,映出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使(学生理解“闪闪的”就是一闪一闪的意思;“蓝蓝的”就是很蓝的意思.)比较“看见”和“只看见”  相似文献   

17.
一、求异比较如第六册《视死如归》中的一句:“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可引导学生换一种说法,再作比较顿悟。1.“抠”字什么意思?(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2.除掉“抠”,还可用上哪些词?(拿、擦、抹、涂)3.请分别做一下这几个词表示的动作?4.这几个动作表达的情态有什么不同? 通过求异、比较,学生便能很快顿悟:唯有“抠”这个动作情态有力,表达了王若飞同志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坚定的革命立场。二、层层剥笋如第八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引  相似文献   

18.
许多老师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生,“填鸭式”地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不讲或少讲,又怕煮“夹生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去“填鸭”,又能把“饭”煮熟呢?下面这位教师的古诗教法给了我们很好启发。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二、学习《满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旬意1.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自”字共出现了18次,这些“自”字有些意思相同,有些相去甚远,学生学习课文时往往不明其意,不知怎样分辨,产生混淆,影响了对文本的理解。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结合“自”在句中的位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仔细分辨其真正含义,才能明白该句的意思,从而了解“自”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为帮助低年级学生系统复习,激发学习兴趣,可采用列表复习的方法,进行字、词、句的综合训练。一、字的复习重点应放在易错易混字上,找出规律,归纳综合。为了掌握汉字形声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理解词义,从而区别易混字。可采用列表方法,把同部首的字归纳: 首先让学生根据记忆填表,然后再对照生字表填写。这样就能制成同部首的生字卡片,学生既可以在归类中了解汉字的特点,又巩固了识记。对于易错的字,教师应先出示例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字易错,错在什么地方?然后填表: 首先出示例字:“植、武、涌、谎、烧、稼、微、喂、假”,引导学生分析填表,再让学生把在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分别填入相应的表格。对易读错的字,教师可有意识地找一些易读错的字让学生按查字典方法填表,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字按字母表排列好,并组成词语,尽可能鼓励学生多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