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7只小鸡,左边3只,右边4只,请小朋友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上课前,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告诉这个青年教师:“你上课时,要专门找那些手举得高高的学生,因为他们回答问题很完整,很完美。”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他美美地想:这么多老师听课,我一定要好好表现,说不定会得到校长和老师的表扬。所以,他站起来,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我看了图后,列出的算式是7-3-4=0。”这个年青教师一下子愣住了,  相似文献   

2.
一次,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7只小鸡,左边3只,右边4只,请小朋友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真实的课堂,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要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资源,让错误成就真实的课堂。一、呈现错误,制造争议案例:《圆锥的体积》教学的其中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相似文献   

4.
经常有这样“精彩”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滴水不漏,与教师配合得天衣无缝。学生的“一猜就中、一试就准、一列就对、一验就灵”,将思维过程全部掩盖了,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神秘的魔术,学生的思维活动量降到了最低限度。如果学生偶尔不幸发言出现错误时,教师立即“快刀斩乱麻”,或是一个“请坐”堵上学生的嘴,再走马观灯似地换学生回答,直至教师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教师视学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我以为真实的课堂不存在完全正确的答案,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错误是学生真性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宽…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本、互动"等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的视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富含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课改.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失真"现象呢?课堂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究其课堂教学"失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本身忽略了课堂教学真实本色的展现.而新课程中备受关注的"动态生成"的理念却恰恰追求了课堂这种真实本色的回归.那如何关注生成,还课堂一个真实本色呢?一、教学设计:在简单中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我以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二、教学过程:印时探底,步步推进.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还要在课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随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三、课堂生成:把握"尴尬",呈现精彩.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相似文献   

7.
蒋静雅 《中国教师》2006,(11):37-38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在历经“千万次的问”后,答案日渐清晰——教师应追寻的是本色语文,学生需要的是绿意课堂。本色语文,绿意课堂应该展现的是如下四种生命样态:一、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教学的追求和目标决定着教师的心态和行为。教学形式的新潮别致,教学手段的时尚花哨,学习氛围的纷繁热闹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应该怀着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的心态,时时追问: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得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发展了没有?我们切勿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  相似文献   

8.
一些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迷失了方向,没有很好地理解甚至过分地迷信新理念,走入课改的歧途,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美术课堂教学,应理性回归,做到真实而不虚假,追求简约而有效,追求自然本色的美术课堂。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  相似文献   

10.
<正>本色语文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真实的语文课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写字是基础、是重点,那怎么能让他们自主识字呢?一般的识字课堂让学生机械地加加减减换换,其实这些是辨析汉字的方法,并不是认识汉字的有效方法。老师们基于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媒体资源运用越来越广,多媒体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教条化”“形式化”的东西;“浮夸”“浮躁”之风也初显课堂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去掉一切形式的羁绊,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怎样褪去“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炫彩,尽显课堂的本色-尊重学生主体、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12.
由“注入式”到“启发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种“启发式”仍属改头换面的“注入式”。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这种情况,教师在分析一篇课文时,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也一个个回答了,而这种回答几乎成了一个套路、一种模式,学生只是一味顺着教师预先设置的思路把教师所想的演练出来。这样的思师之想、答师之问的做法一旦成为习惯,就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问题,这无疑有悖于启发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余华 《江西教育》2007,(23):41-42
铺着黑瓦的简陋教室里,一块黑板、几支粉笔以及一群质朴的农村孩子——在淳安县山区的"梓桐镇外桐完小",我们看到了一所农村小学本色的基层现实。3月12日,一群教育专家集聚到这个乡村小学,进行一次"本色教育"的回归性实验:他们请当地的乡村教师和省特级教师一起,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分别给农村孩子上一堂示范性的公开课,课间老师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只能利用乡村小学现有的基础条件进行上课。  相似文献   

14.
15.
近读一则故事:有一个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古钱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斑驳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将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生命本色”——“古”上。失去了“生命本色”,古钱一文不值。毋庸讳言,作文批改中就有这种“农民式”的教师,他们喜欢自作精明,以为孩子的作文越没有“缺陷”就越有价值。于是,煞费苦心地“磨”去孩子作文中的“锈迹”。哪里知道在他们看来有“缺陷”而被“磨”掉的部分,其实恰恰是最能体现孩子…  相似文献   

16.
课堂要真实     
解释学表明每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明确点和不明确点,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和思维想象去填补和充实,同一文本由于读者不同所获得的意义也将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就出现了解读的多元性和观点的不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堂里出现多种声音、种种“意外”,既顺理成章,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的多元性与一般性并存,需要教师客观地审视并有效地引领。  相似文献   

17.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近年来,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感暖死亡"的地步。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要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其次要教师创设情景,激发真情。再次,要求学生写作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8.
此真实课堂有两层含义,一来这是作者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二来这是和作者的“虚拟课堂”相对而言。作者正是受自己的“真实课堂”的启发,创作了《朱海军虚拟课堂》——作者相信它能成为与“郑渊洁童话”并列的青少年读物。正当“虚拟课堂”在网上连载并好评如潮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朱先生于2000年9月11日因心脏病猝死于深圳的寓所,年仅33岁。此文根据作者发表在网上的《“朱海军虚拟课堂”正式开课启事》和《我这样当老师》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9.
有一年,薛法根老师到我区"课堂节"上《我和祖父的园子》。活动承办学校唯一的五年级班基础薄弱,一名学生在黑板前听写,把"蜓"写成了"蜒",薛老师提示了几遍,全班没一人发现错误。薛老师又让学生归类"蜻蜓、蚱蜢……"属于什么,整个班竟然抽象不出"昆虫"。仅仅听写和初读课文就花费了半节课时间,我们当时十分担心:薛老师教得下去吗?孩子们学得下去吗?薛老师并未按预设的流程教学,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学,学生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他也不吝夸奖。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保护,渐渐地,课堂由开始的"七零八落"变得规整和协调。当课接近尾声时,竟有一名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此时,薛老师把"惊讶"写在了脸上,并由衷赞叹道:"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啊!"课堂的最美和音由此漾开:师生共同把课始阶段的初读感受"怎么样的园子"提炼、升华为"我怎样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课堂要真实     
丁加华 《科学课》2009,(1):17-17
解释学表明每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明确点和不明确点,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和思维想象去填补和充实,同一文本由于读者不同所获得的意义也将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此就出现了解读的多元性和观点的不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堂里出现多种声音、种种“意外”,既顺理成章,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的多元性与一般性并存,需要教师客观地审视并有效地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