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报刊上出现了一种可称为“批评性表扬新闻”的新闻文体。这种新闻对于我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对于端正党风和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批评性表扬新闻”,就是明显兼有批评功能和表扬功能的新闻。例如,前几年曾有一篇震动全国的新闻,说的是黑龙江省有一位飞行团长,在大街上只身与窃贼搏斗,被歹徒刺成重伤,当时围观群众很多,这位军官呼喊围观者援助,可是竟无人上前,致使这位军官壮烈牺牲。这篇新闻就属于批评性表扬新闻。它主要是表扬这位军官的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批评了值得深思的不良社会风气。如果我们留心报刊的话,就会经常见到这种新闻。例如,1991年5月9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颂扬许昌县苏桥镇孟村治保主任杨荣德同志的新闻,与前面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在登载新华社播发的《新炕围面》这条消息时,以《做农村移风易俗的尖兵》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中说,这篇新闻中所表扬的知识青年李官义的可贵之处,正是他认清了改造旧炕围面的意义,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看它,使炕围画这个旧形式获得了新内容,积极配合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这种敢于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是非常值得农村知识青年学习的。我们也不妨这样说,这篇报道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在于作者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和估价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位通讯员写了篇镇委书记深入水利建设工地为民工排忧解难办实事的稿件。此稿主题突出,材料典型,指导性强。谁知见报后,这个水利工地上广大民工不满意,镇委一班人也不服气。原来,作者在报道中没有把握好表扬镇委书记的分寸,甚至将镇委一班人集体所做的工作,集中到镇委书记一人的头上,造成报道失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即使是表扬的报道,还是批评的报道,也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服人,使群众受到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应努力从这样几方面去注意把握好: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不主观臆造,不弄虚作假,做到字字句句对党和人民负责。第二,构成新  相似文献   

4.
刘莹 《新闻窗》2012,(1):15-16
总编室钟玉萍老师打来电话。说我采写并于8月22日一版头条见报的通讯《充满希望的田野——来自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的百姓奋进曲》获中宣部9月19日《新闻阅评》表扬,《新闻阅评》称这篇报道是眼下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篇好稿。集团编委会要求我在10月17日的业务会上作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5.
司成钢 《记者摇篮》2004,(10):12-12
7月4日,《辽宁日报》在一版头题位置发表了我和高刚共同采写的《本溪百家民企“凤还巢”》的报道。既受到报社领导的表扬和鼓励.也得到当地领导的赞许和好评。当然,最兴奋的还是我自己.要知道这可是我这个新闻战线的新兵.三年多来第一次完全靠独立发现、独立思考、独立采写完成的第一篇抓典型的一版头题。兴奋之余,回顾整个稿件的  相似文献   

6.
“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有句常说的话:“新闻,是跑出来的。”又说:“我是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这是他的一个信念,也是他的切身体验。在海南,“物价,以前是报道空白,甘远志跑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交通,以前少有报道,甘远志跑出一篇篇稿子:药品,以前很少涉足,甘远志将其跑成了‘富矿’;电力,以前少有问津,甘远志把它跑成了热门。”  相似文献   

7.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1,(11):23-25
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的。一般说,一篇报道发布出去就完了,因为信息已经传播出去,“作用”已经发挥了。可有一种报道不同一般,它可以“引出”新的报道,产生连锁反应,引出一连串的新闻事实和故事。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因为它关系着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连锁反应:由新闻引出的新闻有的新闻报道推出后,又引出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引出的新闻,由报道引出的报道,似乎可以称为新闻衍生物。2000年1月20日,《深圳晚报》在一版通栏发布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7)
记者的新闻兴趣与新闻活动文/辽宁·赵维一、记者的新闻兴趣是记者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名记者为什么写这篇报道?那名记者为什么用那种方式报道那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当然,可以回答说,这是当前的中心工作,这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这个人物身上较集中地体现了时...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客观事实。但所报道的客观事实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是新鲜还是不新鲜,这就牵涉到人们经常说的新闻敏感了。所谓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亦即新闻发现力。而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难培养的素质。可以说,是否具备新闻发现力,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能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9月9日,我与分社同行夏儒阁合作采写的通讯《浦东在加速——邓小平南巡以后看浦东》被总社播出.,第2天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上海市长黄菊等领导同志表扬了这篇稿件,一些新闻抖前辈称此稿”有新意,有深度”,许多相识的同行和读者也纷纷来电,有的说“这篇稿子发得很及时”,有的说“稿子很好读”,有的说“看了这篇通讯,好象到了一次浦东……”读者满意,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句真话,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轻松过。因为,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太需要报道,太需要好报道了。而作为记者,我们一直没有拿出比较理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共采写稿件95篇,被采用81篇。其中省市级采用33篇,中央级3篇同行们说我很幸运。其实,我搞报道也不过一年半时间,开始也和许多通讯员一样,稿件写好后,匆匆投寄,不注意发稿对象,结果绝大多数如石沉人海。后来,我除平时加强新闻基础知识学习和勤奋采写外,注意瞅准发稿对象,力争给稿件找个最合适的“婆家”。去年5月,我和一位中学教师相遇,问他这几天啥忙? “学校成立了护校队,把我也编进去了。”我又问为啥要成立这个组织,这位老师就详细给介绍了情况。我认为这是条有价值的新闻。就连夜采写了《成立护校队,保障学校安全》的稿件,寄给《宝鸡教育》报。既表扬了这个学校的作法,也给教育系统提供一了条治安信息。稿子很快在该报一  相似文献   

12.
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刘中华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下面的小故事,兴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这是报道工作器要嘛”!一天,团里召开常委会,刘主任通知刚兼任新闻干事的吴乐亭参加。吴干事不好意思地说:“主任,我还是不参加了吧”。刘主任风趣地说:“有什么不好意思,这是报道工作的需要嘛!”他接着又说:“作为一名新闻干事,就应该参加这样的会议,这样才能把握全局,有针对性地到基层挖掘报道线索。”从此,团里召开常委会,只要是学习研究的内容与搞好新闻报道有关,都通知吴干事参力D。“派车送过去”“主任,那篇抢救群众的约稿,报社…  相似文献   

13.
新闻有多种功能。功能之一,是宣扬先进,树立旗帜,倡导良风,净化思想。这也就是大家平时经常说的那种所谓表扬好人好事。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在体现这个功能的时候,必须认真而严肃地自问:我准备采写的这个好人好事,应该不应该提倡?能够不能够学习?我们希望学员们不要轻率地匆忙地作出决断,最好是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一番,然后再决定:写还是不写?要写该怎么写?我们从大量习作中选出3篇有一定代表性的习作,不妨当作几道试卷,请学员们先考考自己。试卷之一:学员贾彦峰报道:6月3日,某师进行尖子连队对抗比武,400米障碍单项比…  相似文献   

14.
两会年年开,报纸年年要报道两会,在看了大量报道并比较了各报报道后,我发现在采写两会报道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代表、委员们人人都会发言。你说、我说、他说,并不都是新闻,新闻恰恰在说什么上。他说的内容确实有新闻,涉及到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构成新闻;否则全盘照录代表、委员的发言并不算新闻。在这点上,我认为《新华每日  相似文献   

15.
徐迅 《新闻三昧》2004,(8):52-53
展开健康的批评,是新闻的重要功能。笔主张:“批评要抱有善意,避免针对法官个人的品行和学识。”这是媒体案件报道的第九条自律规则。新闻批评应当抱有善意。这一原则不仅限于案件新闻,它还应当适用于所有的批评性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李海  卢金伟 《军事记者》2002,(11):67-67
新疆兵团指挥部五支队新闻报道工作“一支独秀”,用1000余篇稿件诠释了部队新闻工作的繁荣景象,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支队的官兵们说,这是政委蒲贵云尽职、尽力、尽心抓报道工作的结果。甘当“搭台人”蒲政委走马上任时,支队新闻工作还是一片空白,报道人才缺乏,报道队伍青黄不接。他抓宣传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矬子里拔大个”,在全支队范围里开展征文、影评、写广播稿、日记展评等活动,蒲政委和宣传股的同志选拔出一批文字基础好的骨干。紧接着就是召开司、政、后主官列席参加的新闻骨干会、开办新闻培训班、成立…  相似文献   

17.
刊于1996年5月29日金华日报一版的《赢家赢得威信 输家输得高兴》,是一篇宣传农村法制建设的好新闻。 这篇新闻的角度很新颖——对于一桩欠款案的审理,不是在通常的法院的法庭里,而是法院派出巡回法官,法庭设在位于山巅的山村里,法官住在农民家中,“一面向村民宣讲法律,一面以最简便的方式为公款拖欠户一一立案。” 这篇新闻生动地展示了当地法官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办案,热心服务群众的“公仆”形象。 这篇新闻的内容更为新鲜——原告被告对簿公堂,历来是赢者兴高采烈,输者垂头丧气;然而此案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看到一则报道,说一个地市级的党委对驻地记者站的工作进行评比,结果有两个记者站、8名记者、8篇新闻作品荣获“宣传贡献奖”,并分别给予3万元、6000元和5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那个地方还是个贫困地区。 这一报道是从地方党委如何重视宣传报道工作的角度来写的,既然成了新闻,大概也就有了普遍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杨 《新闻前哨》2002,(12):23-23
一问:搞舆论监督就不是讲党性讲政治吗?党报姓“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新闻舆论必须完整地置于党委领导和调控之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能说实行舆论监督,开展批评性报道,就是不讲党性、不讲政治。其一,党报的舆论监督是代表党委在开展监督,因此只能是姓“党”。党报是党委的机关报,是党委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引导舆论的工具。这是党报的特性。失去这一特性的报纸就不是党报。反之,只要是按照党委的意图行事,无论是表扬性报道还是批评性报道都是姓“党”的。其二,党报开展舆论监督是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的,不是在发表“自…  相似文献   

20.
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写出思想容量尽可能大的报道,时代,向新闻界提出的这一要求,正在通过不断评选的好新闻、短新闻、目击性新闻、深度报道等等活动,公开亮明旗帜。我便是在这种大气候和职业小氛围的夹击、驱动下,去耕去作,不断总结得失。从事新闻工作,整整10年,写稿、编稿不算少,好稿不多,写出匠心、见出长进的报道更是凤毛麟角。可是人物特写《道不出的境界——董义娥印象》,这篇文字不长,约一千余字的没有获奖作品,却也道出了我干新闻追求的一种境界:不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