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妙语     
孩子用“像”造句,居然造了一句:“我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绝了!竟然要把可憎的苍蝇变成可爱的蜜蜂。这就是孩子:不希望人间有丑恶,只希望把“丑恶”都变成“美好”。我惊异地问:“让苍蝇变成蜜蜂,这可能吗?”她说:“能!只要把环境变干净,苍蝇就能变成蜜蜂。”我于是拍案叫绝。更让人感慨万千的是,最近我读报觅得一条消息:在澳大利亚,苍蝇的确很美丽,还被印在面值50元的纸币上。天啊!高鼻子的老外怎么会青睐苍蝇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高高在上,往往表现在许多方面。这种面对学生的所谓“高高在上”,到底是一种封建的愚昧呢,还是压根就缺少爱?或者连最基本的表示关注的方式都不懂。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爱心,面对渴望得到爱的天真无邪的孩子连施舍一点关注都做不到的人,能当好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珠海,有一颗教育明珠———拱北小学。该校有一句教育口号:教学生6年,为学生60年着想。几年来,拱北小学努力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今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诸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镜头一:教师评价拱北小学以评价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使评价的过程更加民主和开放。学校每学期都有“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活动,由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学生给老师…  相似文献   

4.
心里话     
自各地重视劳动教育以来,很显然的,劳动人民在思想上与学校更亲密起来了. 建湖县方向小学学生汤锡林、汤锡和的父亲说:“现在学生读书不懒了,我家锡林、锡和兄弟两个,每天早上,一个扫天井,一个扫家里房子。”白菓乡小学已毕业的学生李有法家长说:“现在学校里教学生读书,又教学生学劳动。我家有法念了六年书,现在拉起一张犁来,我都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然而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仅靠课堂教学已是不够的了,还必须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和方法,让他们能独立地广泛地从课外书籍中吸取更多的营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我校图书室近几年来结合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任务,配合少先队组织开展了以“和好书交朋友”为中心的课外阅读活动,先后组织了“读书读报小组”,举办了“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读书读报奖章给谁戴”的中队主题会,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举办了“红领巾读书读报夏令营”以及人人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被评为“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6.
<正>三十年前的那个盛夏,我捏着报到的纸条,穿过一条林荫小路,走进了小学校园。大门内,一群大大小小的乡下孩子在操场上一溜排开,忙着清理杂草。我找到校长室报到后,跟着一个老师来到操场参加劳动,身边的一个孩子喊了声“老师好”,一群孩子都跟着喊了起来。“老师好”,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三个字,似乎一下子把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大多数父母都舍得花钱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图书、画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读书。然而当我们向孩子们进行调查时却很意外地发现,孩子们不喜欢所谓的阅读,以某小学某班为例,竟有73.30%的学生明确表示:对阅读很少感兴趣。问为什么?许多学生直言不讳地回答:“家长、老师老是要我们看书看书,烦人!”为什么家长良好的愿望,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究竟什么叫阅读?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迈入阅读的天地?指导孩子阅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这里我们将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今天下午,我给学生讲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最后,我问学生:“夏天到了,你想变成什么?”学生们一下子举起了手,凌超说:“我想变成大树,让小朋友在我的树阴下读书、游戏。”张琪说:“我想变成蜜蜂,为大家采花酿蜜。”赵鹏飞说:“我想变成花草,把我们的校园打扮。”贾琦说:“我要变成小蝌蚪,在清凌凌的小河里嬉戏。”牟晓晨说:“我要变成美丽的花伞,让雨天忘记带伞的孩子按时回家。”李颂说:“我要变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余杭区家长张婷来电问:我的孩子不愿意帮助我做家务活。请问,该怎样帮助她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呢?主持: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光荣的事情,但不能把劳动当成是对孩子的一种惩罚。不然,孩子会对劳动产生反感,影响孩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我们看看杭州市部分家长是怎样从家务劳动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的。 观点一我们让孩子做家务活的时候,他能够接受,但就是平时缺乏主动精神。我想,如果让孩子把做家务劳动变成自觉的事,岂不更好嘛。但把劳动的大道理讲给他听,不一定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很喜欢聊他喜欢的事情,比…  相似文献   

10.
从“药家鑫事件”,到港、日大学生集体自杀,以及某大学学生割喉事件,很多人在沉痛反思之余,批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质量不高,效果欠佳.面对批评和责难,我们扪心自问,作为其中一个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把课程内容落到实处了?是为了应考而去教学,还是把它当做一个育人的范例真实地呈现给了学生,使学生每节课都从中受益呢?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五爱”教育中就有“爱劳动”一项,1958年以后,又把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我校多年来对劳动比较重视,组织学生参加了饲养、种植、绿化、卫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的劳动实践,多数孩子也学到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但是有一次,我们要学生讨论“我长大了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却有一部分出身于工、农家庭的孩子,嫌父母的劳动既脏又累,没有“出息”。他们只希望读书升学,将来能做“轻巧”的工作。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轻视体力劳动和害怕体力劳动的思想呢?我们分析,主要是我们虽然重视了劳动内容的安排,却忽视了劳动意义的教育;虽然组织了校内劳动,却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接触劳动人民。因此,孩子们虽然在劳动,却没有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没有真正培养起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而也没有把长大了当  相似文献   

12.
哈哈广场     
打黄蜂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时,嘴唇肿得很厉害,同学们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块儿在湖上划船时,一只黄蜂落在我的嘴唇上。”“你应当把它赶走啊!”“我没有来得及,爸爸就一桨把它打死了。”戒掉“我读过许多有关喝酒、抽烟有害的书,最终决定戒掉它。”“你到底戒掉了什么?酒还是烟?”“不,是读书。”银行家“比尔,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要当个银行家,我从今天起就做准备,好吗?”“太好了,你怎么准备,快告诉爸爸。”“请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每天都到我这儿来存钱。”惩罚“知道我为什么要惩罚你吗,阿瑟?”“不知道,爸爸…  相似文献   

13.
日前,邻家读小学二年级的“小淘气”放学回家晚了,其母追问缘由,“小淘气”羞愧有加:“老师批评我作业潦草,罚我多值日一次。”其母听后愈发生气:“叫你把字写好,就是不改。下次再这样,回家继续扫地!”闻听此言,着实令人惊诧。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者最光荣,热爱劳动是人类的传统美德,那位教师和母亲怎么连这点基本常识都忘了?以劳动惩罚孩子,既滑稽可笑,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非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副作用。时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们娇骄二气日甚,劳动观念本已淡薄,倘再受“劳动惩罚”,他们或许会在心…  相似文献   

14.
自从在班上开展奖章评比活动以来,学生的学习、纪律风气有了较大的好转,过去那些吵闹骂人的现象减少了,作业马虎不按时完成的毛病没有了……真使我高兴。孩子们为班级为自己争光的荣誉感更令我感动。一枚小小的奖章,在孩子们的眼中是神圣的,只有表现好才能获得。积累的奖章越多,进步就越大,根据平时奖章获得的枚数,可以评上“三好”学生、优秀队员呢!学生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到一枚枚奖章,都来电话向我这位班主任表示感谢。真想不到同学和家长们如此看重奖章,我很感动,暗下决心,继续把这奖章活动深入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荣誉,引领他…  相似文献   

15.
报载,一个小学女生,听老师讲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它弄成两段后,这两段会各自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蚯蚓。这小女孩听后觉得很奇怪,回家后,把蚯蚓切成两段,放在泥土里摆在窗台上养起来。她妈妈看到以后,愤怒地把蚯蚓扔到窗台外,还打了孩子一巴掌。显然,这位母亲对其孩子的“惩罚教育”是最蛮横、最粗暴、最简单的惩罚教育。在不明孩子“对”与“错”的情况下,就扇了孩子一巴掌,也许她打掉了一个女科学家。后果如此恶劣的惩罚,斯宾塞曾作过一番评述:“粗糙轻率的家庭管理作风是最贫乏最无教育智慧者都能采用的。最不开化的野人和最笨的农夫都会…  相似文献   

16.
记者采访合肥市南门小学的由头,缘于一个偶然事件: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肯德基,临座一位陌生人问她:“您的孩子是不是在南门小学读书?”这位家长觉着很奇怪,就问他:“您怎么知道?”那位陌生人笑着说:“我的孩子也是南门小学的,南门小学的孩子跟其它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这件事在记者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一个有着暖暖阳光的深秋下午,记者走进了这座名闻遐迩的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17.
方岩 《中华家教》2011,(6):24-25
孩子升入小学后,跟社会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为了方便与家人取得联系,很多孩子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手机。那么,给刚上小学的孩子有必要买手机吗?家长教孩子使用手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对于是否让孩子持有手机,我们一直是持肯定态度的。事实证明,只要选择得当,手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教育行为、教育现象的评价有一种绝对化倾向,需要重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就是典型一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一句中“好”的标准是什么?是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还是身体素质?是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或者是技能技巧?一位知名校长著文说,他的3个孩子在小学读书时成绩均不理想,上中学以后,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他们,结果他们的成绩上得非常快,从而“开始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显然他是以升学考试成绩为坐标来定位这个“好”的。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被淘汰…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有太多的坏事、太多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做出来的。似乎只要是出于“爱”,就可以不顾他人的权利.肆元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国家以爱的名义监督百姓,老板以爱的名义剥削员工,妻子以爱的名义调查丈夫,老师以爱的名义惩罚学生。最近,媒体上又频频曝出子女读书,父母陪读的现象,这无疑又是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具体表现。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有些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有些孩子从中学开始就到美国学习。他们在美国读书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是不是只要到美国镀金,就能“成龙”呢?目前,陈屹就中美教育观念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陈屹认为单从学习成绩来说,中国学生很能适应,因为中国孩子不怕考。但作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不全面发展,就不能融入主流。比如体育方面,本身我们身体素质可能差一点,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