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从研究所的角度 ,主要介绍产学研联合培养在职博士生试点工作产生的背景、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日本大学对博士生的培养和管理与日本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日本大学的行政管理体系一般为校、院、系、学科四级。研究生由学院所属的研究生院负责统一管理。学科(专业)是学校基层管理单位,负责招生和学位论文审查等基本工作。系级主要负责辅助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探索在职提高的有效途径,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博士研究生培养与重点学科的关系重点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在具备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学科中确定的。国家教委在《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暂行规定》中指出:“重点学科应承担教  相似文献   

7.
对于博士生教育规模在国内快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培养质量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保持博士生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政协会议上.多名委员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问题提交提案。“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博士生培养水平上。”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前任校长王大中在政协会议发言中这样说到。  相似文献   

8.
9.
10.
深化改革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博士生,要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坚定宽广的基础理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要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博士生普遍存在着宽广不够,创造不够,严格要求不够,独立能力不够。这四个不够,直接影响着博士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大幅度拓宽专业面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深化博士生改革、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需要。 实行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招收、培养博士生,改变过去按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办法,大幅度拓宽博士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领域,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有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新生学科的形成与成长。按照一级学科或学科群设置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统一命题、考试,在一级学科内报名、录取。按照一级学科或学科群制定培养方案,设立  相似文献   

12.
韩锋 《科教文汇》2013,(22):34-35
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分析了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希望帮助相关方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分析了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希望帮助相关方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结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培养博士生的实践,就提高博士生质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的大学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中小学教师,不少具有硕士学位。中国的教师离此目标相差还甚远。为了较快地缩小这一差距,很有必要研究和创建新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近百年来,研究生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个  相似文献   

17.
吴群英 《科教文汇》2010,(27):146-146,148
面对体育教学器材资源不足的现状,我们体育老师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让现有的有限器材变少为"多"。  相似文献   

18.
强化教师在职培养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探讨了目前高校教师在职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在职培养的有效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完善质量监督机制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近几年来,各个培养单位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重视。 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已经开展了近20年。这些年来,我们已经为国家各个行业输送了不少优秀的博士。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博士生教育整体起步较晚,培养经验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质量和监督机制也不完备,加上经费投入不足、博士生待遇偏低等原因,导致我国培养的博士生普遍存在知识不够宽广、创新能力不强、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在现有博士生培养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