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一例大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心理问题进行个案辅导,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合理信念,重建自信,使其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经过三个阶段、五次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信息 小F,男,SH市J区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在小F 六个月时来到J区工作,从六个月到幼儿园大班上学期他由异地农村的外公外婆抚养,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被父母接到J区,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二)问题描述 小学一年级三门主课学业评定等级中,语文和数学为B,英语为C.老师反映小F上课常走神,时而东张西望,时而低头拨弄笔和橡皮,时而埋头将双手伸进抽屉摆弄玩具;不主动与同学交往,下课要么坐在位子上,要么看着同学们玩.  相似文献   

3.
一、案例背景 高× ×,男,15岁,七年级学生,温州乐清人,现住温州市区.家庭情况较为特殊,母亲怀他时已犯罪,孩子出生后入狱,至今未出狱.从小到大,他一直跟随外婆生活.去年,外婆年迈去世,他无人照管.有关政府部门打听到孩子父亲的下落,通过亲子鉴定,确定了孩子的亲生父亲,但父亲有自己的家室,工作要求在世界各地奔波, 非常繁忙,就把孩子交托给奶奶照料.奶奶年老,身体不太好,腿脚不方便.  相似文献   

4.
来自新疆的学子们初次踏上北京这片土地,走进内高班的校园,在体验新鲜感和兴奋感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不适,有的学生甚至因此失去学习动力,情绪低落.本次团体辅导在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活动、讨论及教师指导等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客观看待自己所处的适应阶段,激发归属感和积极情绪,找到适应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那是开学后的第四周,适逢我校高一新生军训,J穿着军训服,非常着急地找到我说:“老师,我得厌食症了。”我迅速将她上下打量一番。J的脸微微泛红,额头上渗出些汗,嘴唇有些青。“你怎么知道你得了厌食症?”我问道。“我已经好久没有吃饭了。”我意识到问题似乎有些严重。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入学教育成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本文结合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与优势,详细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天津市2,230名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效果进行评定,以探究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效果以及哪些关键性因素对入学适应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效果良好,在环境适应、校园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等各方面得分都较高;(2)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在教师性别、教师受教育程度、教师职称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教师优于男教师、受教育水平高优于受教育水平低、初级职称优于中高级职称;(3)家校合作、师生关系、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效果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142-146
以51名因入学适应问题寻找心理咨询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按性别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开展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在核心自我评价、校园适应、情绪适应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等因子上有显著改善,对照组被试在入学适应各方面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编制本土化入学适应测评量表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基于幼小衔接生态系统理论建构模型框架,采用文献分析、开放性访谈,并结合一年级学生现实表现编制初始量表测试题项,通过专家修正、项目分析、探索因子分析、验证因子分析后形成包含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家校协同4个维度的正式测评量表。经检验,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工具支持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入学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十分突出。大学生入学适应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新环境适应中的身心问题、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专业情绪及就业压力问题,部分学生因入学适应不良而严重影响了学业。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采用《教师-学生评定量表〈T-CRS-C〉》2.1中文版与《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215名一年级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一年级流动儿童总体适应良好,但在行为控制与同辈社交能力方面适应较差。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流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与就读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家长较高的参与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担任班干部、就读Y小学与K小学积极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要在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等各方面作好准备,才能顺利度过这一关。2004年9月起,我们在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组的指导下,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形式,采集了大量来自日常实践的真实信息,系统梳理了一年级新生呈现出来的年龄特点和入学适应指导策略。之后一年,我们在新一届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指导中进一步修正、完善并具体化,逐步形成了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指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转折阶段,作者指出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所适从感造成他们对旧的生活方式的留恋,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难以适应,由此产牛紧张、无助等不良情绪。在初中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大学新生入学后适应方面的问题,本文作者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文章介绍了详细的活动实施,希望对解决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不适应新环境,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团体辅导设计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通过“多元排队”热身活动,让成员寻找共同点,增进彼此的了解。“高中与大学生活的联系与区别”“适应困难列表”等主题活动让新生认识到焦虑情绪不是新环境导致的,而是来源于自身对环境变化的看法、解释等不合理的认知。团体辅导协助大学新生识别与挑战不合理信念,构建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暂时的适应困难,提高新生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因无法适应与母亲长时间的分离,经常大声哭泣,无法正常完成学习任务,并长期影响课堂秩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家校合作;抓住教育契机,开展行为矫治;通过心理辅导,引导其合理宣泄情绪等方式,该新生最终适应了校园环境,并与母亲形成了较好的依恋。  相似文献   

19.
以宿舍为辅导单位、以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朋辈组长——新生宿舍的层级式朋辈团体辅导是将团体心理辅导和朋辈辅导技术运用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一个探索,具体流程包括:确定团辅主题和方案、推选朋辈组长、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开展和活动总结等几个步骤。实践表明,这一辅导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心理师资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高效化、标准化、全员化和深入化。  相似文献   

20.
从以游戏玩乐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系统学习的小学生活,入学是儿童人生中很重要的转折点。最初入学适应会对儿童在学校中的生活、学习态度及以后社会作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年级》讲述的是一群小学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生活故事,从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多方互动探讨一年级启蒙教育这个严肃又至关重要的命题,由此引发对小学新生进入小学的适应问题的思考,从家长、学校、老师三方面分析如何帮助小学新生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