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恋人格量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广州某高校2013年入学的6126名新生不同自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显性自恋特质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t=5.81,P〈0.001);隐性自恋特质无明显性别差异(t=-1.75,P=0.08).在控制自尊变量后,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与SCL—90的10个因子、UPI均相关显著.结论 控制自尊后,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恋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江苏某高校883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男大学生的显性自恋人格和隐性自恋人格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P<0.001);大学生自恋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及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显性自恋人格与隐性自恋人格中的自我钦羡维度在生源地上具有显著差异,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在自我钦羡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显性自恋人格、隐性自恋人格均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阳性项目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自恋对心理异常总体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恋人格已经被广泛的承认为一种普遍的人格倾向,它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本研究在查找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自恋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问卷,以南京各高校在校本科生为对象,旨在研究大学生自恋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希望引起学校、教师以及相关心理工作者的关注,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大学生的自恋人格特征显著性水平与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恋的关系。方法采用訾非(2006)修订的《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与郑涌和黄藜(2005)编制的自恋人格问卷对313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该校大学生普遍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不同出生地、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完美主义差异显著;(2)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显性自恋总分显著相关(r=0.375),完美主义多个维度与显性自恋多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118-0.489),只有行动的疑虑与显性自恋相关不显著;(3)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隐性自恋总分显著相关(r=0.549),完美主义多个维度与隐性自恋多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243-0.482),只有条理性与隐性自恋相关不显著;(4)完美主义中的条理性和个人标准对显性自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担心错误、个人标准和行动的疑虑对隐性自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恋相关显著。积极完美主义与显性自恋关系更为密切,消极完美主义与隐性自恋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武汉市21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旨在从负面考察自尊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中生在外显自尊测量问卷的各维度上得分与其抑郁总分、焦虑总分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在整体自尊、学业自尊、身体自尊3个维度上的得分与抑郁总分、焦虑总分有着更强的负相关,外向问题组学生的学业自尊、家庭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低挑衅情境下显性与隐性自恋对初中生的外显及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的影响。从453名初中生中筛选出显性自恋组和隐性自恋组各70人,为他们设置不同挑衅情境并测量其外显及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结果发现,与低挑衅情境相比,高挑衅情境下被试的攻击性解释偏向更多。在高挑衅情境下,显性自恋组的外显攻击性解释分数比隐性自恋组高;显性自恋组对攻击性和中性词的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隐性自恋组。结果表明,高挑衅情境比低挑衅情境更能诱发出攻击性解释偏向。在高挑衅情境下,显性自恋组比隐性自恋组表现出更多的外显攻击性解释偏向;隐性自恋组比显性自恋组表现出更多的内隐攻击性解释偏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中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显示通过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3所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共750人的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高中生的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性别、年级的差异;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最后得出结论:高中生的学业情绪能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自恋人格使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主体意识中彰显自我和张扬创造性,在小说创作中塑造理想化和完美化的男主人公,其中抒情主人公具备道德和智商优越感,叙事主人公成为幻想中心、神话中心和情爱中心,他们是菲茨杰拉德自恋人格在小说创作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高中男女生情绪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男生在自尊自信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之间的相关结果显示:高中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活动状况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隐性自恋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采用自恋人格问卷和洛克-华莱士婚姻(恋爱)关系调试测定对内江师范学院3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方差分析表明,大学生隐性自恋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的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隐性自恋,低年级隐性自恋明显高于高年级,文科和艺体生隐性自恋明显高于理科生;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隐性自恋与恋爱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隐性自恋的易感质、特权感与恋爱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自我钦羡与恋爱满意度存在低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隐性自恋可以负向预测恋爱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双性化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琴  付亚亚  郑晓边 《文教资料》2006,(33):182-183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无论男女,双性化是一种较佳的心理健康模式,代表了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双性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自恋人格、心理距离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本项目采用《NPI自恋人格量表》,对筛选出的112名(高、低自恋人格被试各56人)在校学生进行了E-prime电脑操作实验。使被试分别在中性、正性、负性的实验条件下,对七点量表进行评分,并对是否愿意提供助人行为进行判断。通过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自恋人格特质与助人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心理距离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助人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凯里市两所高中部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表明,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等因子得分方面高于重点中学的高中生,且差异显著;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在敌对因子分上高于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选取浙江省衢州市482名高中生为被试对象,以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和SCL-90量表为研究工具,对高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依次排列为努力—能力—运气—情境;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各因素与其心理健康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运气、能力、努力归因依次进入回归方程,但情境归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模式,它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通过对174名大学生进行BSRI(性别角色量表)、S-I(安全-不安全感问卷)、自信心测验问卷的测试,结果显示: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个性在自信心和安全感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化气质和非男女气质类型的个体,代表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SCL - 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凯里市两所高中部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 ,结果表明 ,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等因子得分方面高于重点中学的高中生 ,且差异显著 ;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在敌对因子分上高于普通中学的高中生 ,差异显著 .  相似文献   

17.
对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对性别角色特点、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梳理发现:性别角色特点表现在类型方面、研究的特殊群体方面、跨文化方面,性别角色与人格、心理健康各因素相关显著,性别角色的类型对人格、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易发期。这个时期,高中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成熟和各种压力。现实与理想、偏激与理智、自觉与被动等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仅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以及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学校教育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某高中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女生除躯体化、人际、恐怖和偏执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2)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与除父母偏爱被试之外的养育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人际、抑郁和偏执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成负相关;(3)父亲"惩罚和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与父亲过度保护三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某高中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女生除躯体化、人际、恐怖和偏执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2)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与除父母偏爱被试之外的养育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人际、抑郁和偏执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成负相关;(3)父亲“惩罚和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与父亲过度保护三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