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老师: 我们的女儿是个一年级的新生.在班上从不主动和同学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儿.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课间一个人缩在课桌前不出声,郁郁寡欢.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照顾家里.我又长年病休在家,孩子总是一个人和我待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同小朋友玩儿,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时常训斥孩子.孩子在家行为举止基本正常,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害羞,躲在一旁,不敢说话.孩子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在幼教工作岗位上已工作了八年 ,也许你会问 :天天和孩子在一起 ,干着包括擦屁股在内的繁琐工作 ,心里不烦吗?如果说从没烦过 ,那是假的 ,一个母亲带一个孩子都少不了有心烦的时候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三四十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个性的孩子呢?但我们深深地知道 :当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有超人的耐心和博大的襟怀。我是这样想的 ,也是这样做的。有的孩子生病了 ,他们将吃下去的食物吐在身上 ,将大便拉在裤子里 ,我总是耐心地为他们换洗。其实 ,我也怕脏、怕臭 ,是什么让我克服了这一切呢?是我心中油然升起的母爱。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  相似文献   

4.
这样爱过     
30岁生的儿子,儿子与我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经常不知该如何爱他?看了无数的育儿宝典,听了数次专家讲座,不厌其烦地和同事,和BBS上的妈妈们探讨育儿经验,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样一个天使,会扼杀在我手里吗?我会给他一对翅膀吗?我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吗?我能给他一个最好最灿烂的将来吗?这种折磨在面对孩子笑脸和孩子有优异表现的时候尤其明显。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想通了:只要我爱孩子,我就是孩子最好的妈妈,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一次抚摸,孩子都能感觉到爱的传达。爱,让孩子有一种内在的安全感;爱,让孩子有一种健康的心理。还有什么比这种给予更重要的呢?  相似文献   

5.
那个周末,我去学校接女儿,正巧遇到了女儿的语文老师.老师很严肃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心理,前些天她写了一篇作文,说自己像一个海盗,一直很孤独."老师的话让我吃惊.我的女儿,那个大大咧咧、说起班里的趣事滔滔不绝、笑起来阳光灿烂的孩子,竟然也有了孤独的感觉?而且,"像海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十一岁男孩的妈妈.三十多年前,我的爸妈希望我跳出农家门,住上大楼房,吃上国家粮.现在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像电影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有汽车坐,会一种乐器,擅长一种技能.于是,我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城市,精心培育着儿子.可是,当我真正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自己似乎南辕北辙了!我们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在快乐的氛围中陪伴孩子成长?长达一个多月的暑假马上就要来临了,孩子期盼一个什么样的暑假,我们又能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暑假?最近几天,我和孩子以及孩子的爸爸讨论着这件事情,下面就结合我们的所做所闻和所思所想,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时间过得飞快,再过两个月,孩子们就要背上书包上学了.也有家长担心:孩子直接上小学行不行呀?用不用去上个什么补习班?……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而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其实,在入学前,孩子们在智力上的差异其实极小,有所差别的是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需要一个养成过程,我们应在孩子入学之初就注意加以培养.除此之外,在入学前,也应对小学进行了解,做到入学有准备.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问自己:人生能有几个童年?又能有几个十二岁?回答:只有一个。我是一名班主任,我能否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呢?我能否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呢?我能否……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悸动,同时一种强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家长,一家之长.掌管孩子的教育大权。在教育受重视的今天,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职位。所以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是家长呢?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做一个懒家长,何为“懒”呢?首先,对于孩子的生活我是不会多动手的。早晨,我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叠被。晚上,我会让孩子自己铺被。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这家长也会越来越“懒”。  相似文献   

10.
四年级的孩子,不再像低年级的孩子那样爱举手抢答问题了。有时他们宁可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意面对全班同学解答。是不是因为他们胆小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呢?一天,我出示了几道计算题,让一个孩子板演。我提出要求后,举手者寥寥无几。于是说:“我想让最勇敢的孩子来做这道题。”话音刚落,全班顿时沸腾起来,“叫我,叫我……”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但是,我发现有三四个孩子仍旧把头埋在桌子上。我想:是他们不会吗?我点了其中一个平时成绩较好的孩子,他站起来,显出非常为难的样子。我忙走到他跟前问:“你会做吗?”他诚实地说:“我会,但我…  相似文献   

11.
胖胖外传     
成长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内体重长了20磅。胡说八道!哪有这回事?是谁的孩子?就是河马的孩子啊!别担心,孩子,我小时候也生过你这样的病,你看,我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真的?当然是真的。那您能不能把您小时候看病的那个医生介绍给我?转投名医谁能举一个关于意外的例  相似文献   

12.
马老师: 看了这个专栏,很有帮助,我们也想咨询一个问题.暑假后,我的孩子就要入学了.现在最让我担心的就是.怕孩子入学后不爱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学习?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学校开始实施课程改革,每个老师都可以开发自己的课程.我在想:我大学学的就是足球,我们学校是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虽然学校也有足球队,但毕竟只面对少数孩子.我可不可以开发一门足球课程,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足球、喜欢足球呢?如果能让足球在课程的沃土上开花结果,也算是我一个小小的体育教师为中国足球所做的一份贡献吧!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拥抱孩子? 先说说自己亲历的一个案例.我的一个朋友,老婆在将要分娩的那段时间,被查出患有肝炎,分娩时又大出血.幸好孩子顺利出生,母亲也保住了.但是孩子的母亲要住院治疗.这一住院,就是半年.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疑问:一户人家生一个孩子好还是生两个孩子好?我想来想去,都无法做结论.我便跑去问了顾老师:"顾老师,您觉得生一个孩子好还是两个孩子好?"顾老师想了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让大家来谈谈吧!"我连声叫好.  相似文献   

16.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品格的培养,想塑造孩子勇敢、坚强面对困难的性格,而不想让孩子学着逃避.这本身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很多时候的确是需要直面困难、障碍,不能逃避.比如学习成绩下滑就放弃了,那怎么能行?比赛还没结束,有点儿顶不住就要退赛,也不可能啊! 但是某些情形下,我提倡不必直面,或者不必着急直面困难、障碍.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智慧,是顺乎心理的规律,或者是人之常情. 有时避开是一种智慧 案例一:周末,孩子去学跆拳道,那里有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孩子喜欢找我儿子玩格斗.我儿子喜欢模仿电视里的武打人物,摆些动作,这就是玩.可那孩子总动真格的,拳打脚踢.一连几天,我儿子都输了,他很气愤.遇到这样的伙伴,让孩子硬碰硬,怕他受伤,让孩子躲避我又不想给孩子传递逃避的观念,该如何引导我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中途转来我校就读.跟学生聊了一会儿,我发现他其实非常聪慧,也很懂礼貌.单独跟他妈妈交流,妈妈说出来的竟然全是孩子的不是:作业完不成、午夜才睡觉、早晨不起床、房间一团糟……好不容易等他妈妈说完.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能否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这位妈妈想了半天,说:在我的眼里,他一点优点也没有.这位妈妈,像是雕刻家在"雕琢"孩子,手里始终拿着一把锥子,眼睛始终不离孩子左右,一旦发现问题,就马上用锥子凿一下.他妈妈解释说:我要不提醒他,问题会越来越多,他还怎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课间同几个孩子闲聊.班上一位活泼大方、口齿伶俐的女孩子,突然问我一个问题:老师,一秒钟内,您能说出您女儿的几个优点?我顿时懵了.女孩子接着说.她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个家长在一秒钟内如果能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那么他是称职的家长.如果一个优点也说不出,那么他就是不合格的家长.扪心自问,在一秒钟之内,我怎么也说不出女儿的三个优点,最多也就一两个,对于班上的学生也一样.对于学生,我们总是要求过多,总是觉得他们身上有许多自己无法忍受的缺点,总是达不到自己期望的那样.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在收听省广播电台节目时,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大致内容是:一位小学老师教学生如何关心和体贴别人,其中有一个细节颇耐人寻味,这位老师问全班学生:“你们都知道妈妈的生日吗”?不料竟有半数以上不知道。这位老师很吃惊,我心里也沉甸甸的。孩子年幼,不知道妈妈的生日,这怪不得孩子,倒是做父母的要好好反省一下:你那套培养孩子的方法是否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呢?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梦     
下面是一个孩子的梦,一个也是处于花季的孩子的梦。读读这个“梦”和这个孩子的信后,你有什么想法呢?我常常做梦。我昨晚又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正在家里为自己身残而感到痛苦,这时,从门外进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拄着拐杖,身上挎着个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