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智力大挑战     
各是几年纪 甲、乙、丙三人在操场上不期而遇. 甲说:“嗨!真有趣,咱们三个人我喜欢篮球,你喜欢排球,他喜欢足球;一个读初一,一个读初二,一个读初三.但喜欢篮球的不读初一,喜欢排球的不读初二,喜欢足球的不读初三.” 读初三的听他这么一说,哈哈大笑起来. 你能说出这三个人各读几年级吗?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一位同乡跟我说,他的孩子上了初三,于是,就忙着给孩子买各种各样中考练习题。禁止孩子看电视、看课外书,放弃郊游,催促孩子多下苦功,以备战中考。  相似文献   

3.
找到自己     
单立华 《山东教育》2021,(11):59-59
他是分班后第一个跟我提出要退学的学生。或许初三生活对他来说太过乏味。看他蔫头耷脑地坐在座位上,我拍拍肩膀提醒他,谁知下课后他竟跑到办公室跟我说不想上了。我很诧异,毕竟初三生活才刚刚开始,问其原因,他一直低头不语。第二天,他果然没来。拨通他母亲电话,听到电话那头无休止的抱怨:“这个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说上学太没意思。”  相似文献   

4.
含羞草     
在我十六岁那年的春天,我上初三的下学期,冰雪来学校里看我,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他说他是去南方开一个笔会回来,顺路来看看我。他说的轻描淡写,好像他来学校看我就像走在大街上侧过脸看一眼路边的哪一个少女一样简单。我对他的话不全信。  相似文献   

5.
上初三的时候,我的一个结拜兄弟当兵要走.我去送他,他坐在大轿车里一言不发.我想安慰他,便说,这下好了,你自由了.说完此话,他还是一脸苦相,便有些烦他.在我的概念里,只要不上学,不做功课,不被老师烦,便是最大的幸福.而能离家远走,不被父母管教,那更是天大的喜事.我由衷地羡慕他,所以不太理解我那兄弟为何总是沉默不语,并且低着头不拿眼睛看我们.  相似文献   

6.
品味初三     
初三,就是你品味,我品味,他品味,用不着放味精的初三。初三,就是语文课上,老师拿着刀子逼学老子孟子,赶走小燕子的初三。初三,就是数学课上,三角四角、直线虚线、圆柱锥体炸得你一塌糊涂的初三。初三,就是英语课上,“卖国贼”嘴里“叽里咕噜”让你打瞌睡的初三。初三,就是物理课上,“电”得你四肢麻木、七窍生烟,还夹杂着焦耳的“劈劈啪啪”电火声的初三。初三,就是化学课上,水分子氧分子石头分子将你五马分尸的初三。初三,就是政治课上,为金庸琼瑶说了声好而被“思想政治教育”的初三。初三,就是历史课上,举头望老师,低头看小说,不知历史现…  相似文献   

7.
8月20日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好几天,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要我赶快去校长室一趟.原来是在分班时遇到了麻烦,在本届新初三学生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吵客"--林华,据说他就像瘟疫一样,只要他在哪个班,哪个班就遭殃: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班主任都避之不及.分班时,他被安排在初三(1)班,可初三(1)的班主任一口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无奈之下,校长想把他安排在初三(2)班,但班主任死活不依.就这样,林华像皮球一样被踢到东又踢到西,成了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最后,校长想到了上岗才三年的我.校长从组织纪律到理想前途,从个人利益到集体利益,好话说了一大通,就这样软硬兼施地把林华塞进了我班.  相似文献   

8.
六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位女士的电话,她说她上初三的儿子最近表现有些异常:“我儿子在一所私立中学读初三。因为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寄宿,虽然百般不情愿,他还是去住宿了。初一初二还比较顺利,没出什么大事。可是上初三后不久,他就向我诉苦说班上氛围不好,有几个男生欺负他,经常笑话他,他不想到学校,想在家自学。我不同意,劝过他好多次,可是他就是不上学。班主任也动员过好几次,但没办法让他回心转意,半年多来,他一直呆在家里。现在要填报志愿了,离中考时间也不远了,班主任到家里来劝他回去上课,可他就是不愿去,他说在家里也能复习好。他画画…  相似文献   

9.
<正>那年中秋我收到一盒邮寄的月饼,里面有张纸条:恩师,节日快乐!署名:乾。想起这个孩子我思绪万千,大学毕业那年,有一天的第四节初三音乐课有个男生一直讲话,又累又饿的我很想发火,但是看了看讲话的他:一表人才、文质彬彬,再加上他讲话的声音很好听,应该是个男中音。就客气地说:"下课请你留一下!"下课铃声一响我就紧张,心想他第一个冲出教室我颜面何在啊!哦!相反,他走过来了。我说:"你怎么不跑掉啊?"他笑着说:"我都被批评惯  相似文献   

10.
读初一的时候看初三,感觉可以用两个时髦的词语来形容:刺激、好酷。到了初二的时候看初三,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对初三的感觉有些茫然,偶尔捕捉到了什么,却又即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可以说有一点惧怕和紧张吧! 到了初三,才真正地领略到它的厉害,才开始领悟老师越来越紧皱的眉头,  相似文献   

11.
真的好奇怪:镜子中圆脸、扎马尾辫、傻傻幻想的我已经初三了!老妈说,一个人的真实年龄并不是完全靠外表来判断的,而是看内心思想哦! 是吗?那我要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已达到"初三生"的标准了: 1.开始懂得在与父母争吵后自我反省,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我错的时候,学会主动说对不起;在他们错的时候,学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0月18日午休中,组长来电:"小杨呀,有件事情你得帮个忙呀!""后面做节市级公开课吧,文艺复兴。"我心想:不就是有人来听课嘛。于是,很配合地答应了。2013年10月19—20日翻看初三的历史课本、教参、课标、文艺复兴的相关资料,上网搜索优秀教案和公开课实例。看的资料越多,就越觉得材料的取舍、顺序的安排是个问题。我没有教过初三,对初三的学生不熟悉,对初中历史文艺复兴应该讲到什么程度掌握不好。尤其是看了初三的课本,觉得内容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怎么让初三的学生在这  相似文献   

13.
由于痴迷NBA,儿子把过多的精力都花在看比赛、上网查球星资料和收集NBA特色海报上了。他的同学几乎是天天补课,干着急。结果,特别是寒暑假期,更是逢场必看,废寝忘食。看到他的学业也就耽误了,成绩逐渐下滑。到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时,他在班里的排名已经“闯进后十强”,这让我非常揪心。一天晚上,我给他开完家长会回到家,见他又津津有味地坐在电视机前过着NBA瘾,我顿时怒从心头起,上前一把关了电视机,愤愤道:“别看了!”儿子大惑不解,皱着眉头问:“为什么不让我看?”“先看看你的‘好’成绩吧,”我把他的成绩单扔在他面前说,“连我都为你…  相似文献   

14.
林清玄刚刚8岁时,父亲问他长大以后做什么. 他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以后当作家,写文章给人家看,人家就会把钱寄给他.抚养着18个孩子的父亲于是不假思索地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在他父亲的眼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轻狂呓语.父亲说:“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不会轮到你.” 有一年,林清玄读书得了第一名,老师奖励给他一本地图册,他边烧水边看地图册,憧憬着埃及的美好,父亲过来问他在干吗,林清玄说他在看埃及,父亲又是狠狠地打他一巴掌,踢他一脚,说可以用生命做担保,他一生根本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家长》2014,(4):4-4
3月初,马先生自北京向本报新闻热线求助。马先生说他外甥住在武汉市汉阳区,今年读初三,平日喜欢拿自己和韩剧中的人物进行对照。自从看了《来自星星的你》后,非要去韩国整容成“都教授”,还说在网上已经约好了几个广州人一起去,现在连护照都办好了。  相似文献   

16.
有些学生从高中从大学回来看我,说他的作文功底还是初中我给他打的。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戏曰:"魏书生那么有名,却没见过他一篇学生作文。可是我们荆州肖炎方却指导学生发表了几百篇作文。"我自己回忆,初一初二我认真地导一下,到初三我也不怎么管了,让他们相互点评,作文却蒸蒸日上,突  相似文献   

17.
故事一 上届学生刚进入初三的时候,我将比较调皮的小丁调到与他同寝室的小陈旁边.小陈本来也是一个"老大难"学生,初二开始却有了明显转变,进入初三更是保持了较好的向上势头.位子刚调好,便收到一封用文言文样式写成的<告刘师书>,大意是讨伐我将小丁调到小陈旁边是如何如何错误,会产生怎样怎样的危害,甚至说我不尊重他,欺负人.  相似文献   

18.
留守年三十     
"你看别人的爸爸都在家里过年,你爸爸呢,他还在工地上搬砖抹水泥。你倒好,还有心守着电视!唉,都初三了,还不知道用功!"妈妈唠叨着,越说越气,啪地把电视关了。我只好回房间,摊开作  相似文献   

19.
品味初三     
初三,就像一杯浓茶。姐姐说:“初三太苦了,一天里没有几分钟可以玩。太烦人了,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但怎么也飞不起来。只好看别的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在河边嬉戏了。”哥哥说:“初三太累了,我在那里‘作战’把眼睛都累近视了。我不想当‘进士’,我想当博士。没办法,我只能在黑暗中寻找一些光明了。”朋友说:“初三,像冰糖葫芦,酸里带甜。学习虽累,但你付出了,努力了,就会有丰硕的成果挂满枝头,有付出就有收获。相信自己,苦过去甜就来。”弟弟说:“初三的学生学问很大,我不会做的题他们都能做出来,而且他们大多数人都戴着眼镜,多有学…  相似文献   

20.
(一)我有一位数学老师,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问他一道数学题,他一看,挺简单,于是大怒,说道:“这道题不难,不就这么这么这么做……”又换了一次,该同学找了一道巨难的问题问他,他一看,然后似乎进入了思考状态,然后开始踱步思考,然后开始向教室外踱去,然后就消失了。(二)一次语文老师和我们讨论怎样描述天冷,他本意想说:天冷得伸不出手。可是话一出嘴就变成:天冷得伸手……大家一齐接着说:……不见五指。(三)记得初三的时候刚学化学,化学老师拿着一瓶酒精问大家:这是什么气味呀?众说纷纭:“酒味”、“辣味”……化学老师一一摇头,看大家都没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