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一、精细化管理,是对现代化学校的深入要求,但不是"事事精细化" 一提到精细化管理,就容易让人想到,把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进行全面的管理;要让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尽可能做到精细的程度.这样理解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片面的.不要说一所学校中的事情,就是家中的事,如果想把什么事情都做到位,也绝对是困难的,很多全日在家的主妇,也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又如,学生把教室打扫到什么程度,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小事,只要教室的清洁程度没有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教室弄到一尘不染的程度.学校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把学校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而是尽可能地集中资源,把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所以精细化管理中的"细",并不是"细枝末节"的意思,而是"细分"的意思,也就是说,把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有发展空间的事情、没有发展空间的事情,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区分开来,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做好.  相似文献   

2.
学习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看中那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在课堂教学中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本文提出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既不是学生自身兴趣的投射而形成的自画像,也不是对课程文本原意——文本创作者的观点——的客观把握,而是对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进行理解的问题。基于"事情本身"的课程理解在其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重演,即通过对课程文本的拷问回到课程文本所涉及的"事情本身",就像侦探依据破案线索回到犯罪现场、回到犯罪事实本身一样。  相似文献   

4.
孟凡红 《河北教育》2006,(12):20-2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十分讲究而且必须讲究的一门艺术.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工作,不能忽略我们身边的细节.将平凡的事情做实,其本身就不平凡;将简单的事情做细,其本身就不简单.关注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将工作细化,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有时借助于无声的教育,我们的工作就会少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1,(19):1-1
<正>严格的纪律不应当在跟学习或文术练习有关的事情方面去用,只能在道德问题遭到危险时用。因为功课学习如果组织得合适,学习本身就有充分的吸引力,就可以利用它们固有的快感吸引一切人。假如情形不是这样,错处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教师身上,倘若我们的技巧不能把  相似文献   

6.
学会尊重--从独立到相互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是以教育者的角色进入到我们的学校、进入到班级,出现在家长会等场合的.教育者在常规的思想下是"上所师、下所效".教育者是高势能者、学生是低势能者,教育就是高势能者对低势能者施加影响.但是,当今,成人的道德状况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教育者的道德情怀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提升的课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孩子身上还有很多成人要学习的地方.所以,道德教育的权力重心应该下滑--由原来单极的、自上而下的路径,开始走向一个比较平衡的格局.在个人的品德形成当中,学生是一个成长者,教师也是一个成长者.成长是人一生的事情,并不是在学校接受教育那一段有限的时空中的事情.在这样一种观念下,许多问题就需要从头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教师,他们板着面孔,站在孩子的面前,指手画脚,热衷于对学生“训话“,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并不尽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和学生谈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教师随便就可以利用的手段,其中应当有一定的技巧,否则不但事倍功半,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四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而小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情绪不稳定,爱激动,好发脾气,比较任性。这节“体验一感悟式”的心理活动课,以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心理特点为主线,使学生懂得影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同一种事件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因此所产生的情绪也就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许春艳 《学周刊C版》2014,(1):205-205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语感,使其掌握语法常识,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提高英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英语教师应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优化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10.
郭华 《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83-284
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错误资源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生成的错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No.1合理化情绪法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她认为,不是事情本身让我们产生情绪,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引起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获得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比如说,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来教".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的智慧出在学生的指尖上."所以语文课堂理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而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里面的课文语言精炼,文质兼美,是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的蓝本.  相似文献   

13.
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令很多学生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理解和解释.对于同一诱发事件,不同的观念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观念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也就是适应的;若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学科德育之于教学,既不是渗透,也不是衔接和融合,而应是彰显。把学科本身固有的人文性张扬出来,这才是学科德育的本意。教师应把学科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思想和目的,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调研,把握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态;适切定位三维目标;挖掘文本德育资源;凸显各学科育人优势和创设蕴含道德互动的教学过程等策略,在教学活动不断寻找,在对教学之存在本身、教学之本真追求中成就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学生本身有反思总结创新的权利与责任,教师应予以尊重."问题意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应该说"问题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公式、方法,因此他可能会有很多形式,它的形成过程至少需要老师强制引导半年以上,因为这是个积累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里需要有熟练的知  相似文献   

16.
金友仁 《学子》2016,(6):32-33
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资源。绍兴市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蕴藏着大量乡土资源。思想品德课程(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乡土资源本身就是德育素材,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迪功效。充分开发本土资源对我们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大有裨益。我尝试着把地方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让"乡土味"香飘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些动手、动脑,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在拼搏、努力、决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对成功与失败的机会的大小作一个估算,虽然每件事情都不是"零风险",但总希望失败的概率越小越好,概率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估算成败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十分有趣的数学分支,针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合理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我们身边,可能有厌倦学习的孩子,却没有不喜欢玩的孩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具有一种吸引力.此外,我还利用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