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而在这种环境之下学校危机传播速度以及范围也在不断地提升和扩大,这也给学校危机管理工作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而本文主要是以某小学一起严重校园欺凌事件为例,对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学校危机管理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冯志兰 《江苏教育》2023,(17):47-48
<正>校园欺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行为,常常发生在力量(身体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之间。就过往校园欺凌案例分析看,校园欺凌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暴力欺凌、言语欺凌和孤立欺凌。情景案例中的小婷遭遇的主要是言语欺凌和孤立欺凌,面对这种现象,班主任需要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两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校园欺凌成为关系青少年权益保障的严峻问题,深受媒体广泛关注。媒体在校园欺凌报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即追求时效性和趣味性、报道表层性和片面性、追踪间断性和断取性,以及个别媒体忽视人格性和权利性。从应然层面讲,媒体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引导力量,应有社会担当和法治观念,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校园欺凌行为,为校园欺凌行为治理出谋划策。所以,媒体参与校园欺凌治理的路径应体现在,发挥媒体在校园欺凌中的舆论监督作用;媒体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提供公众讨论平台,深入挖掘校园欺凌的成因和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凌已成为新西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直面的棘手问题.新西兰将校园欺凌界定为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权力失衡的重复性故意施害行为,并将其划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四种类型.为便于识别,新西兰区分了攻击、烦扰以及欺凌三种行为,确认了校园欺凌的单向性、故意性、伤害性、反复性以及失衡性五个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新西兰采用全校参与模式、开发无欺凌框架以及绘制校园欺凌规治学校路线图三种主要方式开展校园欺凌规治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新西兰校园欺凌的规治呈现出常态化、法治化和规范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小学校园中的欺凌现象频频发生,女生间 的欺凌现象出现了快速的上升,校园欺凌现象应该受到广泛的 关注和遏制。校园欺凌会对被欺凌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特别会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伤害;同时校园欺凌 也会对欺凌者造成潜在的危害,从而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不 利。本文探究了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概念、特点、原因及对策,以 期对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频发已成为社会和政府广泛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已经展开,但是对于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共识,这对于有效防治、深入研究校园欺凌不利。清晰厘定校园欺凌概念是有效防治该现象的必要前提。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是不同的概念,长期将二者混为一谈,对于治理该现象不利。校园欺凌概念应该从狭义上界定,它不应该包括校外入侵,也不包括教师作为受害人的现象。狭义校园欺凌产生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类:学生作为欺凌者的责任,教师作为欺凌者的责任,对校园欺凌行为管理不力者的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完善法律并对这些责任进行相关规定,才能够有效依靠法律手段防治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7.
校园暴力一直困扰着校园和家长,为此,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采取"法治进校园"的措施,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学生,以创建"平安校园"的方式推动学生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本文从《内蒙古法制报》作为自治区唯一的法制专业媒体,对校园欺凌的现象非常关注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法制专业媒体开辟《平安校园》栏目的意义和效果。从《平安校园》栏目记者走进校园、教育局、司法机关,深层次地了解校园欺凌的原因,并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就如何防范校园欺凌出台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读,法制专业媒体从法治的角度予以报道,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反响,引发社会关注。《内蒙古法制报》利用法制专业媒体优势,采取宣传创建平安校园、促进"法"进校园、共享"普法佳肴"三个角度营造出平安校园的法治氛围,也为媒体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受欺凌者年龄层次不断降低,欺凌性质不断恶性发展.初中是校园欺凌的高发阶段,调查了解特区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特质,主要欺凌行为以及初中生对欺凌的认识、态度等,有助于建立防范机制,预防和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为此,对厦门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不断的报诸媒体,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就提议要把校园欺凌事件纳入法律轨道,这显示了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
校园欺凌是中小学常见的行为问题,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在校园欺凌中,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需要引起学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理念、路径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秉持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谨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三大突出理念.在立法路径上,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经历了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立后修的基本路径.美国反校园欺凌法案一般涉及法案界定、区域政策制定与运行、区域政策构成以及反欺凌措施等4个板块、11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对“欺凌”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基本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精神欺凌、同伴欺凌、网络欺凌等5种类型,且对欺凌的界定标准也在不断细化.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明确了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三大反欺凌相关主体及其职责.美国反欺凌立法机构多次修正相关条款,加大了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同时为被欺凌者设定了投诉、正式申诉、调解、法律诉讼等广泛的权利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2.
校园欺凌是儿童青少年中反复出现的、存心的、实力不均的一类特殊性攻击行为.在校园欺凌行为之下,大量校园受欺凌现象随之出现.校园受欺凌是指在校园场所内频繁受到某个或多个欺凌者有意的言语羞辱、敲诈勒索、殴打、谣言、诽谤等负面行为,感受到明显的伤害、不舒服等体验.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凌群体的身心健康遭到了严重损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受到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对受欺凌群体的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干预对象的抑郁情绪和受影响程度,提高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凌群体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这对干预策略实效性的推广有着重要启示,能为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受欺凌的早期预防和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校园欺凌在不同国家或文化中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其治理对策也不尽相同。法国将校园欺凌定义为"校园骚扰",此现象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法国基础教育学校之中,其长期性、隐蔽性、社会性也是法国校园欺凌治理所面临的主要挑战。2011年以来,法国政府充分利用线上及线下调查工具,将校园欺凌纳入全国校园暴力的调查内容。2013年以来,法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应对校园欺凌,其治理体现出循证决策、依法治理、齐抓共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媒体大范围曝光校园欺凌案例,校园欺凌问题俨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分国籍、学段,是各个学段都会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校园欺凌表现形式多样,更具延续性、隐蔽性和暴力性.高校校园欺凌作为以高校为中心的社会性问题,需要以高校为中心,连接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支持和公益,多主体协同合作探索预防与应对的策略,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次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有效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为青少年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舒适健康的校园环境是我们的共识。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产生原因以及校园欺凌的特点分析,结合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发挥法律的规范性、权威性、可预见性,有效防治校园欺凌现象。  相似文献   

16.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学生成长。当前,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存在一定痛点,对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协同合作,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挪威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挪威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研究.20世纪80年代,校园欺凌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挪威教育部门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出台了相关预防措施.为了强化校园欺凌预防效果,挪威通过修改《教育法》赋予学校预防欺凌的义务.挪威注重校园欺凌预防项目的开发活动,大学以及社会科研机构研发出众多项目供学校选择.在诸多项目中,突出的项目包括奥卢维斯校园欺凌预防项目、“零容忍”项目、儿童行动挪威中心预防项目以及学校仲裁所项目.这些预防项目力图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协作,实现预防校园欺凌、创造安全的学校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纵观目前有关校园欺凌方面的研究,大多是站在客位(即研究者、管理者、决策者)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因而,建议在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分析时注重从主位(当事人)的角度定义校园欺凌;在分析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时,考虑学生内部同辈群体文化因素;在研究方法上,尝试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入情境;最后,慎用病理性思维,不给学生贴标签,以免制造更多的"受欺凌对象"。  相似文献   

19.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及周边强势学生持续对弱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行的持续性故意侵害行为.欺凌易导致被欺凌学生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学业适应困难及出现社会化障碍等问题,也会导致欺凌者形成不良人格和攻击倾向.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校园欺凌的现状、含义、类型、特征、结构的描述,及对校园欺凌主体的心理特征、角色及心理成因的分析,试图探求以校园为核心的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在中学生中尤为显著。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对生命教育缺乏重视、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不足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是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及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是预防及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