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2.
宋新华 《教育》2013,(9):11-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3.
宋新华 《教育》2013,(25):11
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4.
发现孩子生理上有缺陷,父母内心的痛苦真是难以言表,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一方面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挫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耐心诱导,积极帮助。孩子生理的缺陷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大人不能泰然处之,让它成长为孩子心理的缺陷,对孩子来说才是致命的,因为孩子健康的心理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5.
孩子成长期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不是老师不是朋友,是孩子的父母,正所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自己的家庭。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单独进行活动,事事护着孩子,有些事孩子可以做的也不让他干,因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当然,父母对孩子生活上关心是必要的,直至把全部感情和爱抚都倾注到子女身上,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事无大小,全部替孩子包办,这对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马卡连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诗》中写道:“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是孩子产生意志薄弱和依赖心理的根源。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做身边的事情,这叫做自主;再逐步发展,也就养成了独立性。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去麻烦周围的人,这是培养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被比作人生第一起跑线。孩子们在这时学到一生中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在学习上的态度。此时的教育对孩子日后的智能、人格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那么,让孩子早一点开始学习,能帮助他们成长得更好、更快吗?孩子的身心能负荷多少?会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这时候孩子究竟需要或可以学习什么?这些都是父母们需要深思的。了解这些问题,父母会更懂得用科学方法帮助孩子,让他们在人生的开端,有一个健康而扎实的起步!  相似文献   

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是,父母有对孩子影响最好的行为,也有对孩子影响最坏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最好的行为,可以引导  相似文献   

9.
尚秀云 《班主任》2015,(2):66-67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性,每位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只要爱就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对孩子的爱要有理智,要讲科学,而有些爱却是盲目的。正是这些盲目的溺爱造成了一个个人生悲剧。【案情重现】我曾审理过这样一个案子:张明(化名),16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他的父母都是科技公  相似文献   

10.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2.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接受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有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訾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父母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过于密切的关注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是孩子更顺利的成长还是事与愿违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心理学家訾非老师。父母对孩子紧盯的做法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孩子难以成为他们自己。他们长期在父母的关注、期待和控制之下,只知道别人期望他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些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孩子成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孩子的未来,几乎所有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甚少,要么盲目攀比,希望自己孩子最优秀,要么破罐子破摔,置之不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自身潜在的各种能力,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某些方面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5.
把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培养教育成一个独立的、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社会人,这是父母终生的责任和事业。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不管父母在主观上是否有教育的愿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它会一丝丝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田,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什么事令父母感动,什么事令父母欢喜,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人交谈,甚至打电话的口气,做饭的方法,爱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夫妻间说话的方式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直…  相似文献   

16.
简论家庭教育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到今,无数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的成功都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和人的一生成长中,都具有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奠基性教育 当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成了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一)育儿观的偏颇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近乎变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好…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中的重要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而且是终身教师。这终身教师的讲台不只是“三尺”了 ,可以是“一日三餐”的桌上 ,是倾家旅行的途中 ,还可以是每天休息、聊天等时候。可以说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所不在的。很多父母只认为与孩子坐下来严肃谈话或因听到对孩子不利消息时对孩子大打出手就叫家庭教育。其实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分一秒都无时不在影响教育你的孩子 ,若将平时那些平淡、无奈、低极趣味的内容改变一下 ,利用和注重对孩子能进行正面教育的内容 ,那将会取…  相似文献   

19.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那么,父母应该掌握哪些对孩子说话的艺术呢?哪些话不该随便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20.
高剑 《江苏教育》2014,(15):9-10
<正>说起对孩子的期望,我一下子能想到的首先是我们老祖宗那句"成龙成凤",其次就是"光宗耀祖"了。仔细想想,父母对孩子寄予什么期望确实蛮重要的,它决定了接下来家庭教育的方针、决策。有时父母的期望对孩子有激励作用——期望不足,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动力,家庭教育失之盲目;期望过高,拔苗助长,容易转化为负能量。我一直在学着调整对儿女的期望,怀孕时,我最大的期望是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接下来不能免俗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延续,为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孩子小的时候,还能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越大就越有个性了,特别是出国留学以后,孩子们有了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