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引导学生学好"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部分知识的主要内容,把握内容的主线、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明确学习目标.然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要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就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任何数学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均有其产生的原因、背景及过程,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学生若能很好地了解数学概念、定理、规律、公式的形成,对运用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上述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而应当从实际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楚知识的抽象过程.  相似文献   

3.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不仅有利于科学内容的探索与厅法的获得,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意识领域目标的形成,因此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内容活用“利息”解决实际问题。二、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的有关“利息”的知识。2.针对实际生活中计算利息的复杂情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利息”方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3.提高学生参加储蓄的积极性及树立纳税光荣的思想,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活动过程(一)组织实地调查,发现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已学过“利息”,请先回顾一下应怎样计算“利息”。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实践与综合应用"改成"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串",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己发现并掌握知识,并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一、利用"问题串"引导探索发现数学性质 教学巾的许多数学知识,可通过数学实验获得.我们可根据它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成一个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问题串",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猜想等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考查学生动手意识和能力的中考题层出不穷.有关图形翻滚的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引探教学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先学(探求),教师后帮(归纳),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引探教学"有三个层次.一、初学.是引探教学的准备阶段.上课时,教师以预习思考题为根据,引导学生回想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并讲解引例,为学生学习新内容作好知识上的准备.二、再学.是"引探教学"的中心环节,由五个步骤组成:1.教师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9.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的第4课时.)设计理念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开始,主动寻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的作用,掌握运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  相似文献   

11.
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应符合课堂45分钟的时间实际及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小发现"和"小创造",在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学素养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之一,是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应用数学意识途径之一.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其解题关键在于抽象出几何图形,再通过有关三角函数知识找到解决方案,列出相关的等式,最终求出答案.本文列举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案例,分析解题思路,并对解题的一般步骤做出总结,破解其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在运用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时找准切入点,从容作答.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从学生中来,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再创造"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返璞归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确,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作为独立认识和实践的人,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具有主观能  相似文献   

14.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对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学好这一知识更为困难.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对学生学好"浮力"的知识,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至关重要.为了能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融学习于体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必要的.初中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实践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提升数学素质.1.激发体验兴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都与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存在浓厚兴趣有关,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够更加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一些实际问题或案例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性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应试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将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及生活实际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杨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152-152,F0003
本文分析教材中数学活动课的作用,提出数学活动课应该突出"动"和"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的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