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由于当今人类社会正日益向信息化、国际化、学习化和多样化等特点的趋势发展,人们交往的形式趋向多样化,交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生的交往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自身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素质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所急需研究的现实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倡导的交往理性对于克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中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需要重视交往理性的指导。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简单灌输、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一方面教师缺乏对以交往理性指导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忽视自身的主体地位。重建体育教学的交往理性,探索体育教学的交往模式,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教师重视师生交往的教学制度,加强教师交往理性与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校体育为着力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交往与高校体育之间的联系,认为交往是高校体育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能促进高校体育目标的定位;使高校体育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增强高校体育的经济实力;促进高校体育持续发展。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文化适应的一个突破口。建议:倡导平等的体育文化对话准则,提高体育交往意识,增强体育交往能力,甄选适合的交往方法,丰富沟通交往方式,扩大与社会的交往。  相似文献   

4.
任伟丹 《林区教学》2009,(5):104-105
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生的交往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自身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素质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所亟须研究的现实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导师与研究生交往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阐述了人的各种需要及其彼此间的关系,据此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同时具有渴望交往、珍视友谊,渴望尊重、需要理解,渴望自我实现、乐于表现等特点。以此指导学生社团建设,本文认为应该有的放矢的建设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社团,满足大学生多样性的需要,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学生社团发展氛围,满足大学生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往观,是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能动作用),二者在体育教学情境中所进行的信息、思想观点、情感和需要的平等交流,以及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体育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师生主体性双向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的交往由于双方处在特殊的环境中,具有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不同的独特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是双向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道德教育的特性解析,明确了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直观性,动态性、实践性,交往性、社会性,突发性、即时性的特点,把握道德教育中体育教学的优势所在,引申出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重视体育教学活动交往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体育教学中打破知识授受的单一模式。有意识地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季泽华 《教师》2012,(31):83-83
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是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相互交往作用所致.三者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相互间有一定的性能牵连、影响与作用;相互连续不断地交往作用。”这一理论在我们体育教学过程尤其突出:体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